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浅述论文_宋方利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浅述论文_宋方利

共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身份证号码13052819820609XXXX

摘要: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有效提高软土地基施工的质量,就必须要预先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软土地基的特性及相关影响要素,再积极的深入到软土地基施工地点,对其四周环境及地质条件开展认真细致的勘测及调查工作,并对得到的数据资料实施全面详细的分析及研究,在依据软土地基现实施工的需要来选择科学实用的施工技术,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软土地基工程施工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为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快速稳健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

前言

市政工程是为城市日常生活配套的基础建设工程,也称政府设施建设工程。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6.6亿,随着人口的剧增,为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配套工程越来越多,国家也非常重视城市的基础建设,而政府设施建设工程中,公路、桥梁、煤气、管道等,都离不开地基的处理,尤其是软土地基的处理。软土地基即软弱土层,它有强度低、压缩量高的特点,由于这些特点给城市基建工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与危害,解决不当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该文即重点讨论软弱土层处理技术在政府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方案与运用。

1软弱土层的特点及其处理原则

1.1软弱土层的基本特性

软弱土层按其土质结构与材料力学特性方面来讲有下述特性:(1)土质的压缩性高,软弱土层土质间隙大,结构密度小,含水量充分,由于土质疏松空隙大导致压缩性很高。(2)抗剪切能力低,由于软弱土层间隙大,它的抗剪切力不高。(3)竖直方向渗水能力差,软弱土层在竖直方向渗水能力很差,不利于水的排出。(4)抗压性差,由于软弱土层松软,密度小,抗剪切力不高,在一定压力下容易变形,产生横向位移。(5)持续抗压能力差,软弱土层在持续外力的情况下会产生变形,而且变形的幅度随着外力的时间推移而增大。(6)均匀性差,软弱土层由于土质间隙大,空隙间夹杂粉尘与细沙,容易产生建筑物的下沉现象。

1.2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技术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市政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只有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进行,才能确保各项施工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第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通常软土地基有着较大的水分含量,这就要求负责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情况,确保具体的施工时间要避开多雨季节,尽量在少雨的季节开展具体的软土地基施工,以达到良好的保护水土的目的。第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软土地基的抗剪性及抗压性,以达到提高地基稳定性的效果。同时也应积极的对软土地基动力性能实施优化,有效防止地基震裂及坍塌问题的出现。第三,积极优化及改进地基抗扰动能力,杜绝地基开裂及沉降等问题的发生,确保地基的压缩性及渗透性得到有效减小。第四,确保施工流程的合理性及紧密性,好多选择机械设备开展具体施工,以增快现实施工的速率,确保施工如期或提前完成。另外,在对软土地基开展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好地基特性的勘查及分析工作,充分账务土层的薄厚程度,同时依据软土地基的现实情况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工业废弃物及建筑垃圾来对其进行填充施工。只有全面的了解及掌握软土地基的各项特征,才可以真正的提高市政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及安全。

2软弱土层处理技术在政府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解决方案

政府设施建设项目在遇到软弱土层时解决过程中要依据如下原则:(1)稳固地基,防止项目后期塌陷。(2)减少土质的流动性,增大土质的抗剪切能力。(3)延缓软弱土层的沉积时间,提高土质的坚实度。

2.1预压沉降法

预压沉降法是指在政府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中,为了避免软弱土层的后期沉降,预先使用不小于设计承重的负载进行预压,提前将软弱土层进行压实,以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避免工程项目完工后软弱土层的沉降。此种方式处理的软弱土层在撤掉外力负载后,土层几乎不会再次沉降,避免了软弱土层后期沉降的危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方法技术成熟,投入成本低,不需要专业的设备,但由于压载需要时间,周期较长,因此如果交期允许,此方案比较理想。在实际施工阶段,要根据施工区域软土层的情况,选择对应型号的碾压设备,还要制定系统的碾压操作流程。一般的预压沉降流程都分为3步:第一步是预压实,也就是对施工区域进行一次快速的碾压作业。第二步则是在预压实的基础上,对施工区域进行二次压实作业。在此次碾压作业开展的时候,要降低碾压设备运行的速率。第三步则是细节压实,即会前两步压实作业过程中没有处理到位的区域进行再三压实作业,该施工步骤主要采取的是局部压实作业的形式。

2.2利用真空提前预压法

此方法是利用抽真空的方式,去除软弱土层中的空气,利用土层的内外压差将土层压实。这种方法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压载时间少,也可以避免大量施压材料的浪费,同时不需要太多的设备投入。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还是无法确保施工的质量,而且采用真空提前压实法处理软土层的话,还要在后期使用检测仪器对处理过的软软土层进行扫描,确保软土层中不再有空气的存在。整个操作流程较为繁琐,需要专业的设备作为支持。

2.3护道填筑法

护道填筑法是指在道路的两侧,建造一定长、宽、高的保护用护道,用来保证路堤的稳固,通过这种方式,由于道路两边的路堤被压实,固定了软弱土层,防止了软弱土层的位移,利用此方案有利于解决道路的稳固问题。在填筑作业开展之前,要确保填筑的混凝土材料混合充分,没有明显的硬块存在才行。而在具体填筑作业时,要确保浇筑设备匀速运行,进而使所填筑的混凝土材料内部不会产生气泡。在填筑作业完毕之后,要及时开展振捣作业,从而促使混凝土能够均匀的分布于护道当中。

2.4胶体与软弱土层搅拌法

胶体与软弱土层搅拌法,是利用搅拌设备将含有固化作用的原料与软弱土壤进行搅拌,使胶体与土壤充分混合,并发生一定的物质变化,改变软弱土层的强度,提高软弱土层的抗压能力,降低软弱土层的沉降,这种方式形成了一种混合土层,其加工深度与速度都有优势。

2.5冲击加压法

冲击加压法是利用机械设备,使用一定的外力对软弱土层进行冲击,从而致使软弱土层密度增大,压实,在压力与冲击过程中,同时产生土质的开裂,有利于软弱土层的水分与气体导出,从而使土层的载重力大大加强,密度增加。但是在实际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区域的软土层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确定软土层所含有的水分,然后再开始施工。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调节冲击设备的工频,使其不破坏软土层地表结构的同时,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加固效果。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软土层处理方法,冲击加压法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提升对细节的处理,要确保施工区域的软土层处于一个较为良好的稳定结构。而在冲击加压作业完毕之后,还要使用全站仪,以及红外线水平测试仪对施工区域进行检测,确保处理之后的路面处于同一个水平高度。

3结语

软弱土层是政府设施建设项目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它的处理关系到建设项目的质量与长期的可靠性,如果处理不当将带来很大的影响与隐患,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以稳固地基、防止塌陷、减少土质流动性、提高土质抗剪切能力为原则通过预压沉降法、真空提前预压法、护道填筑法、胶体与软弱土层搅拌法、冲击加压法等各种工艺方法,保证土质的承载力,从而确保政府设施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无论采用哪一种处理方式,都要注重对细节的把控,而且还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穆谦.试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应用[J].华章,2010(22):160-161.

[2]刘梅秀.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

[3]李彦冬.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运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6(24):102.

[4]李钢.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运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0):48-49.

论文作者:宋方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浅述论文_宋方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