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二科 363000
摘要:目的:讨论肩袖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病人疼痛并发症等,解除心理障碍,早日康复。
关键词:关节镜;肩袖损伤;护理干预
肩袖为肩关节周围的冈上肌冈下肌和肩胛下肌总称肩袖撕裂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18%~42%肩关节疾病为肩袖损伤,传统手术方式对肩关节软组织干扰较大术后病人肩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治疗24例肩袖损伤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采用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病人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6~68岁,平均55.5岁;左肩8例,右肩16例;病史3个月至19年,平均12.2年;急性损伤11例,慢性劳损13例;患肩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提示不同程度肩袖撕裂伴肩峰下滑囊炎;所有患者疼痛弧试验均为阳性。
1.2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的目的包括:恢复关节活动度、肌肉强度、预防并发症、消除或控制疼痛。
1.2.1护理干预方法 通过口头宣教、让患者及家属阅读书面资料、示范操作方法,分阶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1.2.2护理干预程序
(1)术前患者心理干预,向患者讲解肩部支具固定的意义和重要性,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使患者预先做好心理准备。
(2)术后1周内。
①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血循环、活动情况、伤口渗出、引流等情况。
②体位、支具:术后患侧肘与胸之间垫枕头,保持肩关节外展位,肘部屈曲,手臂保持前屈位。术后第1天,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佩戴肩部支具下床活动,患肢保持外展60°,前屈20°,肘部屈曲90°。每天检查支具固定的松紧度,过松会导致固定位置的移位,及时发现给予调整。
③疼痛:本组患者术后3d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我们采取早期干预的方法,即开始感觉疼痛就给非甾体药物,患肢局部冰敷,并多巡视。
④并发症的预防:臂丛神经牵拉损伤。观察患肢活动、感觉、皮肤的颜色、温度,同时注意倾听患者有无疼痛、麻木等不适主诉。
⑤功能锻炼。术后第1d,指导患者进行 患肢的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关节的主动伸 屈活动,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有利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2d,增加手部主动活动,协助患者最大限度屈伸肘关节,10min/次,5次/d;在不增加肩袖张力情况下协助患者行肩关节前后摆动,摆动的幅度<15°,5~10min/次,5次/d。术后3d,继续以上练习,并逐渐增加活动度,同时进行被动肩关节外展、内收、内外旋活动,自10°开始,每天增加3~5°;练习耸肩,健侧手托住患侧肘部,在不增加肩部疼痛的前提下向上耸肩,于最高位置保持5s,然后放松,10次/组,4组/d。术后第4~7d,继续进行前述肩部被动练习,同时向患者讲解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利用健侧肢体辅助患肢进行功能锻炼。
(3)术后2~6周在巩固上一阶段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增加:
①主动固定外关节锻炼:用健手固定上 臂支具,患肢主动伸屈肘、腕、掌指及指间 关节。并逐渐增加力量和运动次数。术后1周以后,在锻炼前可给予局部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减轻锻炼时疼痛。
②被动前屈上举运动:用健侧手及前部托牢患侧手及前臂,向上举过头顶,停留4s~5s。反复4~5次,上肢放下时仍保持在外展支具固定的位置。
(4)术后7~12周,在无痛范围内肩关节进行非抗阻力下的主动助力活动训练。○1.屈肘展肩:以上臂为转动轴,前臂沿水平位尽量内收和外展。一收一展为1下,每次12~36下,每天3- 5次。○2内收探肩:患肢屈肘,用健肢扶托患肢肘部,使患肢内收,患侧手尽量探摸健侧肩部,并逐渐向后探摸健侧肩胛部,还原复位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次12-36下,每天3~5次。○3外展指路:患肢伸直向前抬起呈水平位,然后外展90°后复原,每次12~36下,每天3~5次。○4.爬墙练习:面墙站立,患侧手扶墙面,手指向上攀爬,循序渐进。每次10~20个往返,每天3~5次。E.被动外展外旋:仰卧外,患侧上肢处于外展90°,上臂下垫毛巾卷,使肱骨头保持肩胛骨平面(约与床面成30°角度),健侧上肢横握治疗棒,辅助患肩进行外旋活动,该练习须在无痛及限制的活动度内进行。F.内收探肩:仰卧位使肩胛骨固定,患肢置于胸前尝试搭健肩,同时健肢辅助下向内侧牵拉。鼓励患者患肢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如洗脸、刷牙、梳头、系带、穿衣、洗澡、如厕等。
(5)术后12周后,术后12周继续加强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动活动为主,使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达到正常范围,分别进行肩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练习。抗阻力练习和牵伸练习一直要持续至术后1年,使肌力达到最大,获得最佳的疗效。
2结果
24例患者伤口均为1期愈合,术后按有计划、分阶段的指导功能锻炼,随访8~14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美国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优17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1.3%,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3小结
通过对24例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我们体会到术前加强心理干预,肩部支具佩戴方法的指导及术后给予体位、肩部支具、疼痛等护理是保证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的关键。练习时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练习与被动练习相结合,活动度由弱到强,范围由小到大,全面锻炼肩关节的功能。在每一阶段锻炼时,护士要多与主治医生沟通,因病、因人而异,制定出适合每个人的锻炼方案,不仅要把锻炼的步、方法示范给患者,还要把患者将要经历的感受以及所达到的作用告诉患者。本组患者实施上述综合护理,不仅提升了护患协作能力,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荣霞,肩袖损伤病人的护理干预,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年第35期
[2]毕胜.强制性使用一限制技术一从理论到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68.
[3]王予彬,王惠芳.关节镜手术与康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02—312.
论文作者:吴爱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肩关节论文; 损伤论文; 肩部论文; 疼痛论文; 外展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