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乳山市诸往镇初级中学,264514)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教学化学知识的时候,创设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观察中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在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逐渐地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要追求更好的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教学探索,就要了解现阶段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初阶;教学
一、现阶段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探索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认识程度低。化学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应用到的学科,化学探究性实验是开启学生通往化学科学研究路上的金钥匙。但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依然处于转型改革期,在教学研究上依然是教师为主体,也就是说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实验由教师操作,学生观看,一切都是教师安排好的,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问,即便有问题也不知该如何提问。此外,现阶段的实验教学由于教师观念存在滞后性,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差,在教学上经常是照本宣科,导致在教学上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学习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化学实验教学所需基础设施落后是很多初中学校都存在的问题,很多实验室与实验设备都跟不上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制约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在我国很多初中学校都没有正规的化学实验室,必须要做实验的化学课程,教师只能将必须应用的简陋设备搬到教室中,学生围成一圈观看老师做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更无从谈起。同时,由于实验设备过于陈旧,即便教师将其搬到教室中也起不到太大作用,这样就会使教师放弃实验,用“抽象教学”代替实验教学,即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此外,虽然现代教育已经实行素质教育,但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很多学校依然只关注学生考试分数,忽略实验教学,在考评教师教学水平时,依然将学生分数作为考评标准,这样的考评标准也是导致教师不重视化学实验的重要因素。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是在化学教师指导下,结合化学教学内容,从化学学科或日常生活中提炼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问题任务,设计化学探究实验方案,师生共同整合利用实验资源,按照化学实验方案展开研究,借助化学实验展开师生共同研究学习,确定研究对象、认识研究对象,总结实验性质、结论,以及实验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掌握化学实验内涵知识。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明确实验问题以及目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进度,选定实验探究内容,明确实验课教学目标,提炼出适合实验探究的价值问题,向学生讲授清楚即可。
第二,合理推测实验设计假设。教师向学生提出价值问题后,学生集中注意在问题并产生疑惑,激发探究学习兴趣,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独立思考后提出实验假设,预测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研究结果。
第三,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在教师帮助指导下,学生自己利用化学实验仪器具体设计实验方案,并具体操作执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反应,并做好观察和记录数据、现象工作,掌握一手实验数据和信息。
第四,探究学习化学实验规律,并得出最终化学实验结论。通过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学生对实验展开讨论交流,揭示探究性实验的规律,师生共同去伪存真,深化探究性实验现象,经过探究得出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规律。
第五,巩固并延伸化学实验结果,实现化学知识迁移发展。通过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掌握新的化学知识,巩固原有知识,实现化学知识迁移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实践可以设计很多探究性实验,笔者以氢氧化钠实验性质为教学实践案例进行阐述,分析探究性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开展状况,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比如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子里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震荡后瓶子变瘪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学生提出猜想。
生1:我觉得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瓶子变瘪了。
生2:我认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瓶子变瘪了。
生3:我认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瓶子变瘪了。
(3)教师启发引导。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同学们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猜想,那么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各小组可根据你们自己的猜想来设计实验方案或参考书上的实验方案。在探究过程中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求助其他组的同学,也可问老师。
(4)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设计的方案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方案①取两个矿泉水瓶分别充满二氧化碳,向一个瓶子内滴加氢氧化钠,向另一个瓶子内低价等量的水观察。
方案②取两支注射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各插入两个试剂瓶中,两试剂瓶分别用玻璃管接入一U型管(内装红墨水),同时注入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震荡后观察现象。
(5)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对以上实验,产生了如下想法:
①“气体体积减少,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也和水发生了反应”;
②“气体体积减少,是由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③“气体体积减少,是由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发生了反应”;
④“如果是氢氧化钠固体,反应就不会很明显”;
(6)进行实验再探究。
同学们在采纳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用书中的几个实验进行分析、验证,理解“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的真正涵义。
(7)师生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探究大家达成共识,那就是: 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指溶于水的几种碱,反应的实质是碱和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生成酸的反应。
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让他们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让他们能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者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论文作者:胡世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化学论文; 氢氧化钠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探究性论文; 知识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