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高邮 225600)
【摘要】 肝血管瘤(hemangioma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最多见,我院在近3年对18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对18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加以总结和讨论。
【关键词】 肝血管瘤;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191-01
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为直径小于5Cm 的单发性病变,多发性者约占10%, 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和CT扫描及磁共振(MRI)检查,核素血池显象,动脉造影的广泛使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患者日渐增多,为了探讨肝血管瘤外科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自2012年初至2014 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了38 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对18 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31~64岁,平均48岁。仅14例有轻度或中度右上腹胀痛(可触及包块者4例), 持续时间为5 天~24个月。其余24例均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病灶。
1.2 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恶变极为罕见,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右上腹痛或后背症状者14 例(77.87%)、肝肿大11 例(61.1%),上腹部肿块4 例(22.2 %),其中合并乙型肝炎3例(16.6%),合并胆囊息肉2例(%)高血压5例, (27.7%)绝大部分患者术前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正常。
1.3 实验室检查
2例出现SGPT及黄疽指数偏高,17例肝功能正常,有1例出现血色素下降及血小板减少,甲胎球蛋白(AEP)均阴性。
1.4 辅助检查
B超检查肝血管瘤13例有强回声型,弱回声型和混合型。CT扫描及磁共振(MRI)检查15例示低密度区,2例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显示3~5cm大小的肿瘤,2例不能明确诊断,1例误诊为肝癌,2例诊断不明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剖腹探查术后确诊。所有病例都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手术治疗及结果
外科手术治疗肝血管瘤有一定风险,但是治疗肝血管瘤最直接和最彻底的手段[1],18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外科手术。行亚段或局部楔形切除9例,肝叶切除5例,半肝切除2例,1例尾状叶血管瘤行局部缝扎术,肝动脉分支结扎术1例:肝内单发性血管瘤17例(占94.4%),多发性血管瘤2例(占11.1%)。其中肿瘤位于肝右叶11例(占61.1%),位于肝左叶6例(占33.3%),位于尾状叶l例(占5.5%)。18例中肿瘤直径<2cm者2例,直径在2~5cm之间者9例,直径>5cm者2例,肿瘤位于肝表面者18例。手术持续时间为1~3小时(平均2小时),术中出血量在50~200ml,术后出血量在30~100ml不等。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sGPT升高;1例术后腹腔引流出少量胆汁性液体;3例术后出现低热,持续7~14天;无死亡病例。住院10~26天(平均18天),其中12例病人术后随访l~5年,无肿瘤复发,11例术后自觉症状消失,1例发现血管瘤残留,1例自觉症状好转。
2.讨论
肝血管瘤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占位性病变,瘤体由充满血液的血管组成,血管腔明显扩大。又称肝海绵状血管瘤。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至45岁多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有人认为与内分泌有关,国外尸检肝血管瘤发现率约为0.4~7%。上海市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患病率为0.83%,占肝良性肿瘤的70%[2]。肝血管瘤常为单发,也可多发,瘤体生长缓慢,病程长。80%以上患者没有任何感觉,多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肝脏小血管瘤一般无症状和体征,大血管瘤依其大小和部位的不同可产生肝肿大、腹部肿块、腹痛、后背痛,或压迫邻近器官而产生恶心、呕吐,甚至黄疽等症状,少数病例同时患四肢躯干皮肤血管瘤。巨大肝血管瘤可发生自发性或创伤后破裂,引起肝内或腹腔内出血,死亡率极高,尤以肝表面的血管瘤更易破裂。
肝血管瘤的治疗应根据其大小、部位、病理变化和生长速度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虽然外科手术有一定风险,但是治疗肝血管瘤最直接和最彻底的手段。腹腔镜行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常有复发,不宜常规施行。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有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也可考虑采用原位肝移植术。肝血管瘤的非手术疗法包括: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或腹腔镜下肝动脉结扎、局部放疗、口服类固醇药物及肌注α干扰素等[3]。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可以导致严重的胆道并发症,应尽量避免。放疗可使少数病人症状缓解,肿瘤缩小。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疗效,目前尚不肯定。对于诊断明确的肝小血管瘤患者,肿瘤直径<5cm,不必手术切除,可密切观察,6个月作一次B超随访;对不能明确诊断的肝占位性病变,应尽早作剖腹探查术;对肿瘤直径>5CM的血管瘤,生长迅速,或自觉症状明显的病人,宜行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盛若凡.姚秀忠.饶圣祥.曾蒙苏 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弥散成像对磁共振成像表现不典型肝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期刊论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2) .
[2]周任 外科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25例效果观察 [期刊论文]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4) .
[3]程炯炯.马金良 关于应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作为肝血管瘤手术指征的初步探讨 [期刊论文]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3(1) .
论文作者:薛晓斌, 崇敬东,丁汝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肝血管瘤论文; 术后论文; 血管瘤论文; 患者论文; 肿瘤论文; 外科论文; 动脉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