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教学中的环境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素论文,外语论文,环境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来人们为改进外语教学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与探索,各种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如翻译法、对比法、认知法、自然法、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交际法、实践法、折衷法等等。在诸教学法的基础上对书面语与口语、知识与功能、结构与功能、输入与输出等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同时也对学生的习得与学习、联结与认知、潜力与能力、个体与集体、自尊与自信,优生与差生等等做了很多探讨,其最终目的是想找出一条最佳的语言教学途径。但是,外语教学必须在现实的外语教育环境中进行,也就是说外语教育受制于环境。因此我们在研究语言教学法和教学理论的同时,研究环境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一、环境的体系
环境有自然环境: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环境: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这些环境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脱离了这些环境,语言就难以生存,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使课堂尽可能接近自然环境,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可理解语境输入。我国外语教育学学者张正东先生创立了“外语立体化教学法”(the three dimensional approache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以学生(主体)目的语和环境为轴,而以经济发展为底,跨文化为顶的外语教学法体系”。在三维立体中,学生作为主体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材,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使学生去认识世界,去学会外语。目的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要素也是相当清楚的,因为外语教学是学习目的语的语言,语言经过处理、输入、输出完成了语言要素的全部内容,而环境是三维中最难解释的概念。张先生把环境概括为:“能稳定教学结构、制约教学运作、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因素”,也就是“凡是制约、影响外语学习活动和效果的外部条件,不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都是外语立体化教学法所认定的环境因素”。制约和影响外语教学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外语教育政策,教学大纲等构成外语教学的宏观环境,属国家宏观导向和监控。中观环境指学校所在社区的经济文化环境、社区的教育观、社区的外语观、社区对外语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师资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设施、外语教学的特殊设备、教材的选用等等。而微观环境指的是家庭成员的文化品位、职业、贫富情况,外语经验和水平,学习经验及学习方式等等。还包括课堂心理环境,即班级社会群体对班级成员的学习产生潜在影响的气氛和环境,还应包括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即认知特点、情感特点、个性特点、学习意愿、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学习心理、思维动作过程等等。此外教师是教学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加,对外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幸的是近年来,外语教师在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职称、事业心、科研成果、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等,使整个外语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外语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环境的作用
环境制约着外语教学的存在、发展和质量。就大环境来讲,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越高,对外语的要求也越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深入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对外语越来越重视。
因此,外语(尤其是英语)教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蓬勃的发展,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外语教学的政策、以及大纲、考纲等等同时也决定了外语教学的存在和发展,比如,在那“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年代里,外语教学处于瘫痪状态,人们失去了外语学习的环境,掌握外语的程度也降到了最低。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政策、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越来越完善,英语等级考试在我们国家变得日益普及,不但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而且引起了社会上英语爱好者以及从业人员的兴趣,积极参加英语等级考试,而且通过率越来越高。另外,因为升学、就业、评职等方面都提高了外语的要求,甚至为培养合格的公民的义务教育也包含了外语教育,从而提高了全社会的外语价值观。
外语教学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学校的许多情况能制约学习效果。教学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外语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学习动机的激励。不同的班级中,如果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着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笔者将用一个非常直接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笔者任教于99级民办二级学院唯一的一个英语专业非师范本科班,共22人。99级二级学院的生源比较特殊,在高校录取时,先专科、再二级学院本科,也就是说该本科学生的高考分低于专科生,与外语系的公办生相差两个档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在一个独立的校园中进行(符合浙江省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制度)。由于缺乏良好的英语环境,也没有竞争,没有比较,因此,在学习上放松、懒散,结果一年后在和公办生考卷统一的情况下,考试成绩远远低于公办生。第二学年进行了校园合并,二级学院各专业的班级属各系统一管理,共同享用学校资源,有些课程与公办生一起上。结果,该班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在本部校园这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从而改变了学习态度,学习风气浓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与公办生的差距缩小了,学期成绩考试与公办生基本持平。在本次专业英语四级考试中也取得了通过率超出全国高校平均分百分之七的好成绩。这个例子能充分说明环境对主体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环境中最主要的因素,起到了平衡学生、教材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他是最重要的信息源和活动组织者,他要进行指导,调控,以及使教学系统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教师是主要的教学条件,一般人们把教师的有无、优差作为衡量教学条件的主要标准,而且把教师作为环境因素更能突出学生主体,体现教是为了学,教的发展在于不教,不仅如此,教师还是学生学习外语的情感调节者,他的一句赞扬或批评会转变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他还是学生在学习外语方面的能力培养者,学习方法指导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是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外语教学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外语教学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整体水平不高。虽然我国教育经费逐年提高,但与国家的人口,幅员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还不相称。我们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在水平、普及程度和运用能力上都较落后,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对外交流少,使用外语的机会不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外语教学水平提高较慢。
学生的课外外语环境也存在着问题,缺乏社会外语环境,难得有真实交流的机会,外语在大多数社区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不高。虽然外语教学是在学校里进行的、但学校也缺乏外语环境,学校的行政领导中会外语的不多,他们过多的注重等级考试的合格率,而不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由于扩大招生,外语教师紧缺,有的学校只要能看到课堂上有教师上课就行了,根本不考虑师资水平和教学经验。学校的语言实验室除了上听力课以外,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系统不提供外语节目。除外语专业的教师之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会外语的少,更没有口语能力,因此,校内的环境不利于学生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我国的师资培养条件差。在中学英语教师中,非英语专业毕业的占有相当的比率,这些教师没有经过英语教学法的正规训练,语音语调差,更谈不上口语,产生的后果是一个“哑巴英语”产出一批“哑巴英语”,大部分中学教师教学工作量大,负担过重,升学考试和班级成绩排名的压力使他们只抓考试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高校教师中,系统地学过TEFL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很少。虽然我国外语教学界对国际上流行的每种外语教学新方法做不断的研究,但只局限于少数学校的少数专家教授,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凭经验教学,或有意识无意识地仿效过去教过自己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普通教师很难有到英语国家进修的机会,甚至能跨出自己学校去了解其他院校对外语教学研究的机会也没有。有些学校的行政领导,不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只重视一个教师发表了多少论文;论文与奖金挂钩,导致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的精力用来写文章,并找关系发表,但是对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文章几乎没有,因为此种论文很难发表,大部分刊物不接受这方面的文章。因此导致教师对外语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不重视,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老套,创新意识薄弱。
作为主体的学生也存在许多外语学习方面的问题。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是有的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时学习英语的周期长达10多年,但还是口不能说,耳不能听,这种现象被称为“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英语教育体制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外,是学生本身缺乏学习外语的目的性,中学阶段学英语的目的是高考,大学生学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一个学生从初中到大学毕业要做成千上万道选择题,可以说中国学生主要是通过做习题来学英语的,一旦通过了考试,就把英语扔在一边。同时学生也缺乏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学生的阅读量小导致知识面窄,不能培养自己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少有在课外读英语小说及报刊杂志,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也不多。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欠佳,许多学生不敢开口讲英语,缺乏连贯表达能力,更不能进行透彻有力的说理,同学之间很少用英语交流,语言运用能力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宏观环境,中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均存在着阻碍外语教学的因素。因此,我们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努力解决外语教学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改变语言环境现状,使我国的外语教学能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形势的需要。
四、外语环境创造的一些设想
外语教学是一个漫长且要求大量社会行为的过程,影响和制约这一过程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环境和教学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再囿于外语教学的微观研究,而应该把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引入外语教育研究的宏观视野。不仅学术界要更进一步深入探讨社会环境与外语教学的复杂关系和互动关系,各级文化教育管理者和外语教育政策制定者,更要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制约和促进作用,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优化外语教学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逐步减少和排除制约外语教学的各种干扰,形成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比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制作各种英语视听资料、开通英语有线电视网、开设面向广大学生的英语公共视听室,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条件和途径。从教学环境说,学生的母语在一定的程度上不利于外语学习。因此,在教学操作中坚持用目的语教目的语是坚持把外语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客体(目的语)和环境三要素维系起来的一条纽带,是在外语教学这个小环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学生一种自然有效地掌握所学语言的机会。在浓厚的目的语气氛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课堂这个小环境中养成用目的语交流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在教学系统中处于活跃地位。用目的语教目的语还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具有其他方面的指导作用,如组织好课堂内外各种活动和指导学生学习目的语的方法,为他们选材、解疑,课后应及时批改作业,恰当辅导和收集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以及英语学习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耐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树立学好目的语的信心。
世界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国际间的科技、文化、教育蓬勃发展。我国加入了WTO,这对外语教学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同时又为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不断发展的活力,也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21世纪的外语人才不只是掌握一门外语就行了,而是要掌握其他相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外语教学环境更趋复杂化。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强,在未来的工作中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在教学手段方面,外语教学的计算机网络化将得到普及,这一切将给外语教师的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因此,外语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特别要重视有关科技方面的新知识,提高创新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推动整个外语教学环境的发展。
创造和发展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外语人才。
五、结束语
通过研究环境和外语教学的关系,使我们更加认识到环境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外语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应不断地关注环境、开发环境、利用环境,让外语教学的发展顺应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中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去调整教学,使外语教学不断产生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