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眼耳鼻喉科 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目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106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行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每组再各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比较每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慢性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无明显变化(P>0.05)。除观察慢性期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不明显以外,其他3组患者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显著,治疗慢性期患者效果较差。术中摘除晶状体有助于PACG的治疗。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一种致盲率较高的眼病,常合并白内障,PACG与白内障可相互影响,PACG可加快白内障的发展,而白内障也可诱发PACG的急性发作[1]。手术是目前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常见的术式包括小梁切除术、单纯白内障手术、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等,本文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106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多中心试验研究,旨在为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106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男性46例(46眼),女性60例(60眼),年龄40~82岁,平均(61.6±8.2)岁。行超声乳化术者53例归为观察组,再将其分为观察急性期组(34例)和慢性期组(19例);行小梁切除术者53例归为对照组,再将其分为对照急性期组(28例)和慢性期组(25例)。
1.2方法
观察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作标准透明角膜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内,对前囊膜进行直径为5.5~6.0mm的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离后乳化晶状体核及部分皮质,清除晶状体皮质,再于前房及囊袋内注满黏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吸净黏弹剂并用水密封切口。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表面麻醉后,分别以穹窿和角巩膜为基底,作结膜瓣和4mm×4mm的巩膜瓣,于巩膜瓣下切除2mm×1mm范围的小梁组织,虹膜根切,对巩膜瓣进行复位,缝合结膜瓣和巩膜瓣。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LogMAR对数视力表对患者的矫正视力(BCVA)进行测试,采用眼压计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手术情况,患者眼压最终未超过21mmHg,且未使用降眼压药物为手术成功;患者眼压最终在21mmHg以下,但使用了降眼压药物为条件成功;患者眼压超过21mmHg为手术失败[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s)、例(%)的形式进行表示,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手术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中急性期组手术成功32例(94.1%),慢性期组中成功3例(15.8%);对照组中急性期组手术成功27例(96.4%),慢性期组中成功24例(96.0%)。观察慢性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各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及眼压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无明显变化(P>0.05)。除观察慢性期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不明显以外,其他3组患者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1。
2.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发生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对照组术后发生角膜水肿4例,脉络膜上腔出血3例,白内障加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1%,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PACG患者一般伴有眼压骤然升高等急性症状,同时伴有视神经损害,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慢性PACG患者通常伴有虹膜周边增厚、睫状体前移、周边虹膜广泛粘连等病理特征。对于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如果患者前房角粘连大于180度,一般选择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以解除房角粘连及周边虹膜粘连,恢复眼压,但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预后改善[3],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也证明了这一点。
超声乳化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可使变窄或关闭的房角恢复至正常开放状态,从而暴露出小梁网,保持房水流出通道畅通,恢复房水正常流出,进而降低眼压[4],本次研究中观察急性期组患者术后眼压明显降低,也验证了超声乳化术降眼压的效果,但慢性期组患者术后眼压下降并不明显,这可能与慢性患者部分房角粘连开放效果不佳有关,这也提示单行超声乳化术并不能有效控制PACG患者眼压,因此,对于眼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有必要摘除晶状体。
总之,超声乳化手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显著,治疗慢性期患者效果较差。术中摘除晶状体有助于PACG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林咸米.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37-139.
[2]孙敦涛.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3):86-87.
[3]季河清,杜伟,马晓蓉等.两种联合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3):182-183.
[4]赵树林,宋愈.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对比[J].医学综述,2016,22(9):1854-1856.
作者简介:龙朝辉(1698年1月-),男,汉族,本科,副主住医师,主要从事眼科临床诊疗工作。
论文作者:龙朝辉,陈兴,凌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眼压论文; 白内障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超声论文; 晶状体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