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中医医院 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性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行超声心电图诊断对照组(n=36)与行多排螺旋CT检验实验组(n=36),对比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心内畸形、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符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心电图,结果更为准确,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先天性心脏病;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病情严重,对患者生命安全有极大威胁,通过有效检验可增强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有助于病情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故必须切实提高诊断结果的符合率[1]。目前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仍然为超声心电图或核磁共振,虽诊断率较高,但在临床应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血管造影虽然已经成为了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但在实际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故需要采用更为恰当的检验手段。为此,本次研究分析了多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行超声心电图诊断对照组(n=36)与行多排螺旋CT检验实验组(n=36),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47岁,均数(34.5±4.1)岁,包括心内畸形17例、心外大血管畸形13例,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6例,实验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48岁,均数(35.1±4.4)岁,包括心内畸形17例、心外大血管畸形14例,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所有患者均满足先天心脏病诊断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行超声心电图检验,型号为6511型心电图机,于75%R~R间重建,重建层h=0.67mm,间距0.33mm,当检验结果出现伪影时,进行仔细观察,并通过分析得出检验结果。实验组选用多排螺旋CT检验,64排CT机,120KV,250mAs,探测器0.625mmx64,检验时选择快速心脏扫描模块。检验时,当患儿出现不配合情况是,通过水合氯氨干预,使其镇静。随即,结合患者的体重合理配比离子造影剂,每公斤配置1.5ml,于受检者肘部静脉注入,在注射时控制好速度,确保匀速注入,避免由于压强过高而造成患者损伤。扫描分两期进行,首次以自动触发进行,阈值控制为100Hu,并由下肢逐渐向头部缓慢扫描,在扫描完毕后,应该等待5s,方可进行第二次扫描,顺序与第一次扫描相同。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心内畸形、心外大血管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符合率。心内畸形:房室瓣畸形或心房、心室、间隔缺损等;心外大血管畸形:动脉狭窄、闭塞、异常等;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大血管错位、动脉骑跨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以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设定P<0.05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经 64排螺旋CT检出心内畸形16例、心外大血管畸形13例,对照组心电图检出心内畸形14例、心外大血管畸形11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均全部检出,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检出数据分布详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符合率对比表(n,%)
3.讨论
在国内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也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并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可有效呈现出患者的心脏结构,且能够较好的实现对患者冠状动脉与肺动脉的观察,在利用64层螺旋CT检验先天性心脏病时,诊断结果较为准确,且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由于检验而引发并发症,应用价值极为显著。在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检验方面,由于患者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并伴有心内畸形或心外大血管畸形等临床表现,故其血流动力学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2]。由此在利用多层螺旋CT检验的过程中,可以此为基础,完成对心脏容积的扫描,同时也可为检验人员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这也为后期诊断与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与诊断的过程中,如采用血管造影或其他辅助检查的方式开展工作,虽然可有效检查出患者的心脏畸形问题,但很容易造成并发症,严重时可造成心率失常或心血管损伤,极大威胁了患者的安全。而相较于超声心电图检验,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在图像上,其实现了2D与3D图像的有效融合,能够较好的显示出动形态与心脏结构,尤其在心内急性与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观察上,清晰度较高。张先水,苏青青等人研究结果表明[3-4],行64排螺旋CT检验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安全可靠。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一致。综上,可将多排螺旋CT合理应用于先天心脏病的检验中,以此为诊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渝华.64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8):236-237.
[2]肖音.多层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
[3]玛依拉·夏侃.64排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9):9818-9819.
[4]张先水,苏青青,毛青青,等.多排螺旋CT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J].江西医药,2018(6).
论文作者:邓益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畸形论文; 螺旋论文; 血管论文; 先天性论文; 心脏论文; 心脏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