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杨吉金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杨吉金

(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外三科 ;737200)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333-02

国内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机械性创伤逐年增多,股骨骨折发生率随之升高,股骨骨折一般多发于青壮年和儿童,若治疗方法不合适,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临床传统一般用钢板内固定治疗,但效果欠佳[1]。本院骨科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126例,调查发现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总结经验,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CT和X线等检查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实验组中男性33例,女性30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3±3.9)。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3.4±4.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下麻醉,股骨中上段骨折采取仰卧位,股骨中下段骨折采用侧卧位并应用止血带进行止血治疗。开放性骨折则采取常规清创术。实验组采用交锁髓内针疗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手术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根据骨折的部位,于股骨大转子近端取一长度为6厘米左右的切口,充分暴露梨状窝。安放导针,穿过梨状窝,水平低于小转子,确保导针位于髓腔中心,经导针扩髓,比髓腔直径大 0. 5 ~ 2. 0mm,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后,插入髓内钉,先安放远端锁钉,再安放近端锁钉,术后用 0. 9% 氯化钠溶液冲洗创面,行负压引流,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插管静息复合麻醉,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做纵行前外侧切口,长约 15cm,充分暴露骨折端,清除骨折部位嵌夹软组织,

C型臂透视下复位,有限剥离骨膜后于前外侧放置锁定钢板,逐个钻孔,将螺钉拧入,术后冲洗创面并行负压引流,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8h 后可拔除引流管,术后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行功能锻炼、负重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比较实验组组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通过例数和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对组间资料进行对比的过程中,组间通过χ2值来进行检验;以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组间通过t值来进行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比较 治疗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 51.9 ±4.2) min 和 ( 73.8 ±2.3) m L,优于对照组的 ( 87.5 ±5.5) min 和 (221.2±3.5)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t =12.54,15.24, P <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20.89± 4.8) 周、负重时间为( 12.57 ± 5.4) 周,短于对照组的( 31.44 ± 4.7) 周和( 17.41± 7.3) 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术后感染 2例,膝关节疼痛 2 例,骨折延迟愈合 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7.9% ,小于对照组( 固定松动 3 例、感染 2 例、膝关节疼痛 2例、骨折延迟愈合 1例) 的 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讨论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 ,胫骨骨折与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大多是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 随着骨科技术的发展,交锁髓内钉已成为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2-3]。交锁髓内钉属于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对骨折的固定属中轴线固定, 固定后弯曲应力几乎为零,对肢体生物学干扰少,非常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 交锁髓内钉远端及近端锁定后,锁钉、骨、针形成一个整体,防止骨折的短缩,具有良好的控制骨折移位、防止旋转的功能,力学稳定性较好,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负重,适用于各种不稳定型骨折[4]。

以前使用的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如下 [5]:损伤周围软组织较重,且切口大,对骨折位置的正常血供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不利于骨折的快速愈合;需要在对一部分骨膜进行剥离处理之后才能够进行钢板固定,对骨折端血运造成影响,增加骨不边以及骨延迟愈合的概率;于骨膜内侧放置钢板,钢板与骨皮质之间紧密贴合,使骨膜血运造成破坏。

交锁髓内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对骨折断端组织及骨膜损伤小 , 减少了对患者组织的创伤。另外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无需外固定 , 术后患者可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 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 加快股骨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次临床研究表明 ,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 ,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优良率比较 , 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临床操作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进针点要选择准确 , 正确的进针点可有效避免近端内侧皮质骨折 ;髓内钉固定好后禁止旋转 , 以免放置锁钉困难 ;装锁钉时要垂直进钉 , 不能偏差 , 进钉时不可用力过猛 , 以防骨裂。因此 , 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 注意好术中的注意事项 , 应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 , 有利于骨折愈合 , 促进功能恢复 , 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张武全,田乃宜,郭义城,等.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钢板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 35 例 [J]. 中国医师杂志,2013, 21 ( z1) :139 - 140.

2.李颖,江立红,吴继明.髓内固定的回顾及思考[J].人民军医,2006,49(1):554.

3.张英泽,李增炎,冯和林,等.带锁髓内钉治疗 1089 例长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3):143.

4.刘培高,马勇.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股骨骨折的疗效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3):190-191.

5.孙建强 .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8(22):68-69.

论文作者:杨吉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杨吉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