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的继承_知识经济论文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的继承_知识经济论文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的演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主导产业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为21世纪国际经济关系演进的长期趋势,必然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面对21世纪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几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利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来完成本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导产业的演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及其新趋势

1.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是发达国家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自己则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能源危机的冲击,导致能源与矿产资源价格上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把一部分大量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以及污染环境较为严重的重化工业部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从80年代到90年代,全球掀起了战后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开始向发展中国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加快实现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再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重点放在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上,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例如,有些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厂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汽车生产,或是同当地企业合资生产,或是独资生产。第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这次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率先从美国开始。由于美国大力发展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和第三经济大国德国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三,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由一定的被动性逐步转变为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经济还没有对外开放,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则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很低,而如今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在实行改革开放,他们已不甘心按照日本经济学家的“雁行形态”理论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爬行,而是积极通过利用外资自觉地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他们选择某些领域加大投资,以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发达国家对外转移的产业,并建立自己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2.当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的兴起,给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使全球产业的竞争性加强,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新的趋势。

(1)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换代出现了非物质化趋势。在知识经济推动下,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使更多的劳动力和物质生产要素脱离传统的产业部门,而转入具有高科技内涵的咨询业和网络服务业。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社会服务产业化,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经济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创造高经济价值的主要方式从批量制造转向服务业,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与此同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还出现了企业资产无形化,即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企业不断发展,有形资产退居次要地位。由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再囿于资本的限制。

(2)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速电子信息技术等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当前,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空间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蓬勃发展,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促进高技术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并加速电子信息技术等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以工业化来支撑信息化,又用信息化来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具有边际效益递减趋势。在初期,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的技术水平不高,厂商面临的市场结构多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因此,发展中国家能比较容易地接受发达国家这类产业的转移。但是,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厂商面临的市场结构多为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这类产业对零部件和原材料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发展中国家要接受这类产业的转移,必须在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和开发人力资源方面下功夫。所以,随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差异性越来越小,产业升级会越来越困难。

(4)发展中国家纷纷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促进和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当前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投资活动遍及全球。由于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和优化,使跨国公司愈来愈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主要是通过两条渠道:一是公司内部的技术转让,即母公司将技术流向多数或全部股权设在东道国的子公司;二是以签订许可证协议、管理合同或合作生产合同等形式向东道国企业转移。目前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注重通过第二种方式来利用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演替中面临的新问题

以资本和技术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经济机制和先进经济体的自主运动,它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由中心向外围扩展的一种自然演替过程。相对来说,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已迈向高级化、现代化,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却相当落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在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已初露端倪,在这些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演替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1.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比较优势已难以适应全球产业竞争加剧的新局面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值。1950年到198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主要靠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这时,发达国家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其在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失去了比较优势,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并不高,并且价格低廉、数量丰富的劳动力正是发展中国家所具备的“自然的”比较优势,加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互补性较多,相互竞争性较少,故这期间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产业的转移比较顺利。

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实质已有了重大改变。发展中国家原有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所形成的比较优势难以维持竞争力,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升级远没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那么顺利。出现这一问题的内因是,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时,充分利用了自然和历史赋予的“自然的”比较优势,也可以说接受产业转移的优势是现存的。但当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时,尤其是发展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时,再靠“自然的”比较优势已不行了,需要创造并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一新的竞争优势应是包括企业家的素质、创新的技能、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高素质的劳动力、对外部市场的渗透能力以及对这些因素的重组和整合能力,连同原有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在一起形成的优势。然而在这些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研究开发费用平均占GDP的3%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仅占0.2%左右。出现这一问题的外因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他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在缩小,导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减少,而竞争性增加。竞争性的存在使发达国家输出技术的速度减慢。尤其在未成熟技术方面,发达国家更是实行严格保护,以维持其技术领先和垄断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要争取超越发展、跳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培养一大批能够吸收、掌握和发展现代科技的劳动者,提高人力资本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和技术的高需求,更好地推动本国主导产业的发展,实现赶超。

2.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面临的两难矛盾难以克服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完成工业化的目标,实现经济的增长,一方面要促进现代工业的成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然而问题在于,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面临一种两难选择的矛盾:没有农业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难以迅速扩展;没有工业部门的迅速增长,农业无法取得根本性的改造。这就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工农业之间缺乏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相互支持的条件,发展工业便可能伤害农业,初期的工业也无力给农业以支持;发展农业又可能限制工业,低效率的农业若要发展,则在资源配置上制约了工业的扩展。这种两难选择的矛盾对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的确定和演替带来了不利影响。

3.发展中国家面临实现工业化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两副重担

目前,信息革命的浪潮已席卷全球。据统计,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世界GDP的6%,估计10年后这一比重至少将翻一番。另据专家估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90年代已达到80%左右,知识经济时代的脚步声已经清晰可闻。经济学家预测,人类进入21世纪下半叶将全面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现状面临着巨大挑战,因为发展知识经济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一是知识经济必须建立在工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人均GDP达到或接近5000美元;二是必须以较高的社会知识化水平为基础;三是要具备相当强大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与这三个条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在这个经济形态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既要努力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又要完成为知识经济作准备的知识化、信息化。这一新的机遇和挑战,无疑给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演替中的政策取向

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各种内外条件差异很大,而且经济全球化也使得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不仅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也面临发展中国家彼此间的竞争。因此,在构建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的主导产业时,具体到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关键就看其政策取向是否符合国情,符合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演替。

1.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符合国情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发展中国家应广泛借鉴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主导产业演替的成功经验,以增强自己在主导产业选择过程中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我们知道,在工业化进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主导产业。这种主导产业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其次表现为通过其前向和后向关联,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的更替表现为主导产业按一定的次序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也就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消费资料发展阶段,应结合本国自身情况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初级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以纺织业、食品等轻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在进入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这时主导产业也就应演替为钢铁、能源、机器制造、化工等。在进入高加工和组装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时,家电工业、汽车制造业就被演替为主导产业。在这个基础上,工业化进程又进入技术密集型的发展阶段,这时发展中国家应选择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子计算机等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当一国主导产业的先进技术及其影响已经扩散到各地区和各部门之后,也就需要选择新的主导产业来取代原来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网络、生物工程、新型材料、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等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世界银行1998/99发展报告指出,在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和通讯技术正在发挥着一种主导作用。因之,世界银行认为,“如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展开竞争,发展中国家必须把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全国的目标”。(注:世界银行1998/99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上述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时,应正确选择经济开放的速度,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积极引进外资,以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为根本,综合运用竞争与合作这两种手段,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条件成熟的发展中国家还应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把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加以大力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2.制定科技优先、技术创新的法规和政策,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后进国家超越先进国家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后起的国家都是运用科技的手段来实现后发效应的。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被动地位,就必须发展高科技,特别是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从而促进高技术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级化。

当然,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时,要做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装备,不仅可以替代有关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使工业技术进步过程大大加快,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并避免有关风险,而且事实上也完全可能使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说,在更高的技术层次上开始工业化进程。但是,在高科技及其产业群成为经济增长源泉和知识密集型的技术品在国际贸易中比例不断上升的今天,发达国家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引进的技术将会很快落后,依靠传统的引进、模仿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求得发展的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难以成功地实施“后发战略”。换言之,发展中国家依靠接替发达国家转移的边际产业来完成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或者说主导产业的演替)就有可能出现产业升级(主导产业演替)对外国技术的严重依赖性。这种产业升级模式对处于低级阶段、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当然是一条加快产业升级的捷径,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主导产业的逐步演替,这种依附型的产业升级模式必须被自主型的产业升级模式所取代。还需要指出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内,高新技术是引不进、买不到的。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也严加控制技术转移。跨国公司90%以上的研究与开发是在母国进行的,跨国公司依靠高新技术和名优产品的优势谋取垄断地位和高额利润的属性没有改变。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注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时要特别注意引进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大技术和关键技术,与此同时,还要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新路子,使技术“内生化”,从而摆脱对发达国家技术的严重依赖,以此推进主导产业向高技术产业演替。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确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的主导产业并制订相关的扶持政策,完善技术创新政策和法规体系,不断“创造”比较优势并实施后发优势战略,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

3.建立并完善具有高度理性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宏观管理体制

选择好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有一个高度理性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政府。美国贝尔实验室前总裁伊恩·罗斯博士曾指出,一个落后的国家可以从无到有地发展高技术产业,一个先进的国家也可以从有到无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其中的关键在于国家的技术政策。因为,正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国外资金,合理利用本国的资源,制订对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进行重大基础科学项目研究,都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规划、引导、协调。应该说,在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主导产业的演替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但是也需要保留甚至加强政府在产业政策上、主导产业的选择上进行协调。一般来说,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高风险产业的发展等都存在“市场失效”的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干预的重点领域,各国都需要在相应领域推行必要的产业政策。例如,政府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哪些产业“长”、哪些产业“短”,哪些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大,并据此选择主导产业以及支持发展和限制发展的产业。再比如,在有些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解决某些结构问题,促进主导产业的较快增长,如瞄准一些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采用各种措施促进其较快发展。为了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也应加强宏观协调和政策扶持的作用,完善技术创新政策和法规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标签:;  ;  ;  ;  ;  ;  ;  ;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的继承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