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就意味着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信息,还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使命。
一、教会学生正确把握是非观
教学中把语文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是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根据文章的思想内涵确定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思想教育、做人道德教育、心理素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每篇的侧重点不同。教师要在备课中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和切入点。重视课前投入,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理解编者的意图,从教材中提炼出本课道德教育的内涵,弄清教材的每一部分,每一细节是如何反映道德概念,阐明道德观点的。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并吃透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思想内容,在讲述道理时,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使课文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设计出适宜的教学方法。
三、在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
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真正内涵所在,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理解,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脉搏,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习做有德性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学生所在的生活世界,是用他们的眼睛所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生活世界,这是一个和成人的生活世界很不相同的世界。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传授的内容,虽然是生活实际中的事例,但却不是儿童所感受到、所观察到的生活,不是他们亲身感受的生活,它们构成不了儿童自身的生活动力。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些文字、符号、事例、事情、图片而已……在这些内容中儿童找不到生活的感觉,他们理解不到、体验不到,更谈不上用到。这样的学习也就成为一种应付型的学习。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下手,要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品德行为习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从感性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积极开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品德的形成规律。人的品德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在与学生相处中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此激发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践,坚持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格言、创办专刊等活动,并安排学生写心得体会等,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究时效;要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辨析正确与错误的能力;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品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语文课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的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中不在于告诉学生多少道理,要他们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论文作者:蒲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6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品德论文; 内容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思想论文; 《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