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休闲视角下的“体育赛事基本法”理论探讨_命题逻辑论文

运动休闲视角下“运动项目基本规律问题”研究的理论商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运动休闲论文,运动项目论文,规律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60(2014)01-0001-06

1 问题的提出

有关运动项目基本规律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体育界热衷探索的科研和实践命题。据中国知网截至2014年2月的统计,1997年以来以运动项目规律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共201篇,其中以运动项目制胜规律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有96篇。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围绕运动项目规律这一主题的学术专著和教科书不断涌现,运动项目规律研究成为热门命题。体育界之所以锲而不舍地探索这个主题,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运动竞赛中获取好名次与创造好成绩能给参赛者带来一系列的荣誉和利益,因此,探索运动项目规律的研究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直接的功利性。无论是对于参赛国家、地区、集体和个人,这些实在的功利性都非常重要,这就使得运动项目基本规律的研究既有社会政治价值,也有理论学术价值。

然而,综观运动项目规律研究的学术成果,除传统体育理论中的体育手段外,大部分都是研究某一单项运动,因为体育现象都是诸如球类或田径等具体运动项目的社会存在,其直接的功利因素也全都来源于具体项目的竞赛活动,所以相关单项运动规律的研究必然成为更受关注的领域。单项运动规律研究的功利性还表现在研究工作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在以“运动制胜”为逻辑起点,似乎“运动制胜”才是竞技体育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人们力图从运动项目规律的探索中寻求运动制胜的法宝,为此体育界投入了太多的资源和精力,历经50多年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51块奥运金牌的好成绩。

奥运争光成绩骄人,但并非无憾。三大球、田径等重大项目不进反退,金牌背后诟病频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进步的今天,运动项目规律研究价值取向需要反思。规律研究真的揭示规律了吗?运动项目到底有哪些规律?取得好的竞赛成绩真的就等于把握规律了吗?运动制胜规律难道真的就是体育的全部规律吗?运动项目的娱乐功能或者说致趣规律又开发的如何?为什么许多运动项目教科书中屡现诸如“健美运动的显著特点是既可以健美身体,又可以陶冶情操”的逻辑错误呢?这些问题都提示在摆脱了短缺经济,进入生活富足和“以人为本”的休闲时代背景下,对于运动项目基本规律这样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站在时代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立场上梳理体育运动项目的功能、作用和特点,重构运动项目基本规律新学说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本研究以休闲时代到来为背景,以运动项目基本规律研究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重点梳理运动制胜与运动致趣等体育理念的基本问题,力图在构建运动项目规律新学说的同时,与广大同行开展理论商榷。

2 对现实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研究成果的评述

分析中国知网收录的201篇学术论文,可知无论是“运动项目规律”还是“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研究,其实只是提法不同,实际上都在研究运动制胜规律。为什么人们如此重视和期盼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研究?一个不言而喻的原因是希望在研究成果中找到“运动制胜”的“秘诀”或是“窍门”,所以这样题目太值得重视和期待。然而,对现有的成果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它们的水平和价值离广大读者的期望相距甚远。笔者分析了中国知网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相关论文的结论(表1)后认为,虽不能说结论不正确,但总是觉得少有新意,大体得到以下几点看法。

2.1 特点不突出,对专项运动实践的价值有限

人们的体育实践和对体育现象的长期探索,使得许多经典知识由早先的深奥变成了常识,当学校的教科书、期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中关于体育比赛报道铺天盖地之时,原本高深的知识已经不再使人感到新鲜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说我揭示了“梨子的作用就是它能吃”这样的规律,恐怕不会有任何意义,类似表1中“正确处理好运动员体能、技术和战术之间的本质关系是羽毛球运动制胜的规律”的研究结论,是不是使人读后产生同感呢?这些结论对于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说似乎都适合,但把它们放到任何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中又会感到泛泛平常,缺乏针对性,经不起严格推敲,对运动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

2.2 专项规律研究缺乏新意,难免陷于空谈

综观运动项目规律研究的大多数文章,内容都是关于某个具体运动项目训练竞赛的,所以第一线的教练员、运动员或是体育教师对此更加关切。他们希望类似的研究能给予其走向成功的捷径,或是理念或是具体方法,试图通过复制或再现成果中所描述的制胜规律取得优异参赛成绩,但事实上这些成果能使他们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极小。据内行人士看来,类似的研究成果少有新意,难免陷于空谈。

2.3 制胜规律与“无必胜法则”相悖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研究虽经多年的不懈探索,但实际进展并不理想。这就难免使人产生“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研究”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命题”的疑问,它有没有“伪题真做,必无结果”的可能,这种无果的研究活动是否已经陷入“胜负乃客观存在,但必胜却绝非客观存在”的悖论之中。这里当然要对“制胜”和“必胜”作出严格的区别。首先依据逻辑上的分析,如果你能够制造胜利,那么必胜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再者,如果你制造的胜利没有成功,能不能说你同时也制造了失败呢?实际上胜利与失败本来就是比赛结果的两种可能,哪种可能发生了很难说是制造出来的。现实体育界往往在拿到金牌时说我们遵循了制胜规律,制造了奖牌,但很少在失败时大大方方承认违背了制胜规律,也制造了失败,这种“事后诸葛亮”的处理方式很难令人信服,这或许是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研究招致质疑的原因所在。

就运动项目的文化性质而言,它的游戏属性决定了“运动制胜”规律研究命题的不可破解性,这是运动游戏的客观存在。按照人类游戏文化的存在规律,游戏无必胜才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客观规律,凡是被发明了“必胜法”的游戏必将趋向消亡,这是所有运动项目都不能例外的永恒法则。所以,国际体育组织一直采用规则修改等方式防止“垄断”运动成绩的“必胜法”倾向,对于使比赛丧失均衡性和公正性以及能够制造出必胜结局的一切方法手段都会予以打击,取缔鲨鱼皮泳装、反兴奋剂和篮球的“三分球规则”等均是规则消除必胜法的案例。

2.4 “运动项目制胜规律”命题的转换

在百度上搜索“运动项目制胜规律”一词,发现并无结果,而现实体育界多数人对这个概念也持谨慎态度,在中国知网用“运动制胜”作为主题词检索的130篇文献中,仅有13.85%的文章使用制胜规律一词,使用其他类似“制胜因素”词汇的却高达86.15%;用“运动项目制胜规律”检索得到的91篇文献中,使用制胜规律的文献也仅占34%,使用其他词汇的却高达65.90%,这提示运动项目制胜规律这个概念确实可疑(图1)。如何使它成为一个客观真实的命题呢?对现有文献的分析认为,只要端正研究的心态,摒弃急功近利、寻找“万能解”等浮躁的价值取向,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研究的论点加以仔细的学术推敲,选用严谨规范的概念用语,“伪题”转真还是可能的,只是读起来不那么“时髦”和令人激动罢了(表2)。比如把运动制胜规律改为运动制胜因素、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比赛成败经验对后续训练竞赛的借鉴作用、提升竞赛能力、实力是制胜的根本等等,同样是追求运动制胜范畴的研究,但会显得更加客观真实,至少不会给一线运动员、教练员那种“走捷径”和“找窍门”的幼稚期盼。所以本研究认为“运动项目制胜规律”是不真实且不可能做透的命题,完全没有必要花费精力从事这种无谓的研究。通过转换的命题则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既可以给人以启迪,又不会出现违反逻辑规则的错误。

图1 运动制胜规律与因素概念使用量的对比分析

3 运动项目基本规律研究的真题考证

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研究是一个可疑的命题,并不否认运动项目基本规律研究这个命题的真实性,相反更加确证了后者的重要性和学术意义。正确的观点是运动项目有规律,“追求制胜而无必胜”本身就是永恒的客观规律。就哲学概念而言,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势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这些关于规律的解释提示我们,对于运动项目规律这样的命题,应该从体育的文化特性来认识和把握那些相关要素及其必然的联系。

3.1 运动项目训练竞赛过程的不可逆性

体育是人类社会活动而非自然现象,运动项目的功能主要是娱人、育人和健人。教学、训练、竞赛、夺标仅仅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形式,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表现在竞赛的结果上,完全是动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因为影响运动竞赛成败的因素很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不可逆过程。例如,如果能够完全量化某个奥运冠军的所有因素,并在后续训练中一一复制,不存在任何误差,但在下一次奥运比赛中也很难夺取金牌,因为一切都在发展变化。所以动态的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之间,也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大量事实证明,运动项目内在的客观规律就是制胜过程的不可简单复制,就像打麻将永远抓不到相同的一手牌、遇不到相同牌局的道理一样,制胜要素随时间延续而不断变化并快速重组,这就使得运动训练和竞赛过程往往时过境迁,总是动态地不断调整。所以“一切都必须从头再来”“比赛结果不可预计”“运动训练无捷径可走”“凭实力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依靠勤奋精神和科学训练夺标”等等都是永恒的客观存在,这样的基本规律任何运动项目都无法摆脱且绝无例外。

3.2 运动项目内在逻辑蕴涵求胜魅力

运动项目属于人类文化,它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不断进化壮大,其中必然存在与其他文化现象不同的内在动力。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从理论上讲不应该存在制造胜利的方法,这一点似乎体育人都明白,但还是有“一只无形的手”牵动着人们义无反顾地追求和探索制胜的奥秘,那就是体育所独有的拼搏、争先和求胜夺标的精神魅力。体育精神这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一代代体育人千方百计地探索运动制胜的方法手段,虽屡遭失败但仍前赴后继。事实上,运动项目内涵中蕴含着“令局中人不惜徒劳无果而苦苦探寻”的自在逻辑,它使人“着迷、成瘾”,越是失败越能激发从头再来的斗志,或许这就是推动运动项目向前发展的奥秘所在。在探寻运动制胜的道路上,尽管采用的方法各异,但本质上求胜的目标相同,所不同的仅仅在于所采用的方法是否被体育伦理道德所允许,例如,刻苦练习和科学训练属于诚实劳动被体育精神道德所推崇,而服用兴奋剂等方法属于投机行为被体育精神道德所唾弃。

3.3 运动项目基本规律研究的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政治进步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体育的功能正悄悄发生变化。有一种观点认为越是落后越是关注体育的政治作用,落后才重视竞技体育。如此推论就会得出运动制胜规律研究是短缺经济时代的产物的结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公正并非全面,因为崇尚运动制胜本身就是体育固有的精神,不同的时代对这种精神有着完全不同的诠释。体育对于政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升国旗、奏国歌能凝聚人心,那个时代就需要这些。而今天社会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全面小康社会背景下,体育的政治作用是在为国争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把提高国民体质水平和生活品位也当作政治任务。党的十八提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说明关注民生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体育与国民体质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所以体育的政治作用并没有削弱,换句话说就是新的社会形式下体育的政治范畴更宽,任务更重了。因此,仅仅关注运动项目制胜范畴研究是不够的,还应该关注与健身、休闲和娱乐关系更密切的“运动项目致趣规律”的研究,这是时代对体育科学研究的呼唤。然而事实上多年来对“运动致趣”研究这个命题的关注太少,以至于我们很少知道某个运动项目是如何“娱人致趣”的。可见运动项目规律研究也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更新研究理念,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开展运动项目基本规律研究非常必要。

4 运动休闲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基本规律

4.1 从政治工具到生活玩具的转变

运动项目伴随历史进步而不断演化,能有如此影响力足以说明它们存在是非常合理的。它适应人类现代社会新生活的需要,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的方式和手段。在旅游休闲领域,运动项目成为怡情的玩具和商品,被开发成“冰雪运动游”“户外运动游”等旅游产品;在体育产业领域,运动项目因为有“看点”和“卖点”而成为产业链条的核心,篮球的NBA、CBA、温网、澳网、职业拳击和职业棒球等等,赛场上营销和消费的无非就是运动项目娱人致趣核心规律衍生出来的“好玩”“好看”和“有意思”“令人着迷”的情景产品。当前,所有运动项目都经历着由“政治工具”到“生活玩具”的转变,竞技运动项目“软式化”的趋势已经到来。

4.2 运动制胜与运动致趣殊途同归

竞赛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形式,参加比赛当然要争取好成绩,因此追求运动制胜无可非议。但如果剔除功利性,不把运动和参赛当作工作和生产过程,而当作健身、娱乐和休闲过程,恐怕对运动制胜的理解就不同了。工作性质的运动制胜一定是注重运动的结果,追求的是结果的效用;而游戏性质的运动一定是注重过程,过程中身心的愉悦更加重要。对于大多数非专业运动选手而言,运动致趣是参与项目活动的主要目的,这种价值取向下的运动制胜只不过是提升运动兴趣的手段。因此,对于大多数体育爱好者而言,追求运动制胜与运动致趣这两个目标并不矛盾(图2),乃是随时代进步而殊途同归的过程。

娱人致趣基本规律 独特的运动过程感受(运动致趣) 运动参与 独特的比赛成就感受(运动制胜) 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

图2 休闲娱乐视角下运动项目基本规律示意图

4.3 以运动休闲的视角看运动项目基本规律

从文化的功能来看,运动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健身性,这是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而言。但是就体育本身诸多功能来看,比健身作用更高的层次是娱乐,娱乐又是休闲的途径之一,所以我们说参加运动项目活动的最高境界是休闲。以体育运动作为休闲途径是现代社会高品位生活方式的标志。固然许多娱乐、旅游活动都可以成为休闲的途径,但体育运动项目繁多,可供选择的趣味性项目范围更大,更重要的是不仅能使人愉快地度过余暇时间,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使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改善,这是其他休闲方式所无法相比的。因此,从休闲的视角研究运动项目基本规律更具时代意义。

4.4 运动项目的独有特点与娱人致趣基本规律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在运动项目比赛结束时取得了胜利就会产生兴趣,但事实上比赛过程中的情景对于大多数运动休闲者来说也是令人激动的,所以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然而奇怪的是,我们的研究很少论及比赛过程中的“娱人致趣”问题,对诸如“好玩”、“有意思”和“趣味性”这种过程中的问题尚不能做出充分的解释,以至于教科书中对运动项目的特点都不能自圆其说。

一个具体运动项目的特点是什么,只能是与其他项目相比较而发现的独特方面,这种独特性之于具体的运动项目一定就是它所独有的趣味性。这就好比“梨子甜,橘子酸”的道理一样,你不能说“所有的水果都能吃,梨子的特点也是能吃”,同理你也不能说“运动项目都能够健身,健美运动的特点就是能够健身”,所以每个运动项目都应该揭示出独特的运动趣味性,这种趣味性就是存在于比赛结果和运动过程中的区别于其他项目的独有感受,就像品尝到梨子的“味道”与橘子不同的道理一样,游泳和打网球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本研究认为,具体运动项目的独有特点正是该项目独有的“娱人致趣”基本规律,独有特点的研究也正是娱人致趣核心规律的探索过程(表3)。“娱人致趣”可以成为普适的原理,这一点似乎不会产生歧义,但是把它放到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之中,就必须做出唯一性的解释。比如,打篮球、打网球和游泳的过程是如何娱人致趣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不同运动项目实践中致趣的道理,而这些还远没有做到。

能否感受运动项目的魅力取决于参加者所持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在纯政治取向下,体育运动过程类似工作而太“正经”,参与者的压力太大,来不得半点疏忽,在极度紧张的条件下,很难获得运动愉悦的感受;而在自由休闲和“玩”的状态下,参与者的身心放松,没有太大压力,自由自在的运动愉悦感受会更加强烈,因此工作性的“赛”和轻松的“玩”是完全不同的状态。运动休闲一定是在“轻松的玩”的状态下进行,如果过分地强调竞争和名次会使人的情绪过于激奋,进而走向情绪状态的另一个极端,变成了焦虑、压力、甚至恐惧,一些运动员临场出现身体僵硬发挥失常,往往都是心理压力太大情绪状态不佳造成的。

4.5 娱人致趣规律是体育表演娱乐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柱

当前世界上职业化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有足球、篮球、棒球和拳击等等,高水平竞技通过产业化的运作进入表演娱乐业市场,受众多且产业链条长,在第三产业中占据较大的份额,对经济发展贡献极大。体育产业中的高水平大型赛事为什么有市场,在市场上销售的是什么?观众在赛场上消费的又是什么?这些都与运动项目的娱人致趣核心规律有关。在体育观赏市场上,“卖点”正是运动项目娱人致趣的客观规律。大众体育中的“玩点”和“致趣点”也与观赏市场上的“卖点”相同,本质上都是运动项目核心致趣规律的具体形式,感受这些能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共娱效应”,进而体验场上场下共同的运动快乐。网球比赛中的“多拍流畅回合”不仅仅令运动员激奋,也令观众狂呼,这就是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基本规律产生的效应,凡是科学性水平高且被大众广泛接受的运动项目概莫如此。

5 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基本规律研究的前景展望

体育运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因不同运动项目而异,所以“玩得当下,过程之中”的那些“能够意会,还不能言表”的东西正是需要研究的内容。这些研究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揭示运动项目活动过程与结果中致人乐趣的原理。具体来说就是要揭示各种运动项目“好玩”、“有意思”和“令人愉悦”的具体原因。

5.1 宏观上探索各种运动项目娱人致趣的核心要素 通过研究提炼出客观上存在的激起运动愉悦感受的运动致趣事件,这些致趣事件存在于运动项目活动的过程之中,因项目不同而异,如篮球的拼抢与命中争分、隔网三拍运动的击球与流畅回合、操舞音韵与动作节奏的恰合等等。换句话说,就是找到运动过程中激起愉悦情绪的“兴趣点”。通过“兴趣点”的发现,探索各运动项目的娱人致趣原理,在开辟运动项目基本规律研究新领域的同时,为各运动项目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依据。首先,揭示了“兴趣点”也就找到了该项目的基本特点,以往教科书中“特点不特”的逻辑错误就能得到修正。其次,“兴趣点”也是运动项目产业的核心支柱,高尔夫球运动的核心致趣要素是“挥杆—击球”,围绕着这个兴趣点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条,这个核心致趣要素能够作为产品卖钱,所以兴趣点也是“卖点”、“看点”和“体验点”。第三,对学校体育的运动项目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以往体育教学的重点、要点和难点都是依据经验来确定的,那种经验受制于传统的价值观与新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将“娱人致趣”核心要素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将完成“兴趣点”的技术环节作为要点和难点将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因此娱人致趣核心规律研究也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效益。

5.2 微观上揭示运动项目活动中愉悦感受产生的生物学机制

参与不同运动项目的活动其感受也不相同,这与感受不同水果味道的原理一样。目前我们能够在微观上弄清“梨甜、橘酸”的道理,知道它们的结构与化学成分不同,但遗憾的是我们在微观层面却还不能说明打网球与游泳感受不同的原因,这一点对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基本规律的研究非常重要。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虽有所进展但距离科学理论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比如: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活动中的运动感受本质上是什么?有机体置身运动环境中受到激励时内部神经结构及其活动发生了哪些运动变化?前述宏观研究只能说发现了激励愉悦情感的原因,但是不是原因还是要通过微观生物学指标来验证,因为生物学指标需要仪器来测量,客观性好才有说服力。所以,本课题拟开展的后续工作,是采用运动情绪测量的生物学方法,如肌电、脑电和皮电测试的方法,可以跟踪运动过程中情绪、情感过程的生物电指标的变化,力图用生物学微观指标解释运动愉悦感受产生的机制。目前此类研究已经引起部分专家的重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但后续研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相信持之以恒的研究定会有所收获。

收稿日期:2014-02-06;修回日期:2014-02-16

标签:;  ;  ;  

体育与休闲视角下的“体育赛事基本法”理论探讨_命题逻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