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陈琴论文_陈琴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陈琴

(福建省闽清县总医院;福建闽清350800)

【摘要】目的:探讨胸痛患者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措施,结合急诊抢救效果进行评估和判断。方法:选取我院急诊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100%>90.38%)及其对于治疗和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96.15%>82.69%)相对更高(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1.92%<11.53%)相对更低(P<0.05),急诊停留时间[(5.92±1.36)min<(9.68±1.73)min]、分诊评估时间[(1.35±0.22)min<(2.61±0.57)min]和抢救时间[(37.69±8.04)min<(56.82±10.77)min]相对更短(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胸痛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胸痛;急诊抢救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066-01

胸痛是一种严重的急症,其病因复杂,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心血管疾病、胸膜和胸壁病变均会引起胸痛。由于病情危急,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诊疗,针对其具体病因,采取有效的急诊抢救措施。为了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工作效率,缩短急诊停留和分诊评估时间,为急诊抢救创造更加充裕的时间。该过程中,需要合理设计急诊护理流程,并对急诊护理的各个步骤、环节进行优化处理,便于更加高效的开展急诊抢救工作[1]。本研究探讨了104例胸痛患者急诊抢救期间的护理方法,分析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对于抢救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胸痛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9/23,年龄范围为31~78岁,平均年龄(56.15±4.29)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1/21,年龄范围为33~76岁,平均年龄(57.22±4.1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急诊抢救和护理,有序的开展接诊、候诊、病情分类和治疗工作。观察组则是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基础上,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①急诊预诊预检:急诊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对于引发急性胸痛的各类疾病有着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不同疾病急诊抢救的基本流程。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在2min内接诊,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了解其症状表现、症状发作和持续时间以及病史,对其病因进行判断,并进行置管,予以输液、吸氧,并连接心电图等设备,密切观察患者体征指标的变化。准备好急诊抢救的器械、设备、药品及相关医疗物品,通知相关科室的医师做好准备。

②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因及症状表现,对病情进行风险评估,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危急重症患者需要优先治疗,可以先诊疗再挂号,并为其开设绿色通道,确保其及时进行治疗。加强急诊抢救各个环节的工作衔接,明确急诊与病房、重症监护室之间的交界流程,各个部门之间应紧密协作,做好工作交接。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工作,确保急诊抢救工作安全、顺利的进行,提升急救效率。对于轻度胸痛的患者,在候诊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多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注意安抚患者的情绪。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情况,比较其在急诊停留、分诊评估以及急诊抢救环节所花费的时间,对比组间差异,见于表1:

2.2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满意度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其对于治疗和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对比组间差异,见于表2:

3讨论

急性胸痛是一种危险的病症,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胸膜炎以及肺栓塞等疾病患者均存在该病症表现,由于起病急剧,病情发展迅速,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救治。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应做好急诊护理工作,为诊疗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为了及时、有效的控制病情,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诊疗工作,避免病情的持续进展与恶化。因此,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整个诊疗和护理的具体流程进行全面的掌握,并予以协调和控制,确保诊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抢救的准备时间,提高急诊抢救的工作效果,进而提升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后,胸痛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由(9.68±1.73)min缩短至(5.92±1.36)min,分诊评估时间由(2.61±0.57)min缩短至(1.35±0.22)min,抢救时间由(56.82±10.77)min缩短至(37.69±8.04)min。缩短了急诊停留、分诊评估以及急诊抢救等环节,病情恶化、进展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基于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开展胸痛患者的急诊急救工作。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能够快速急诊,并对患者的症状表现(呼吸、神志、循环、心电图)、及既往史(胸痛发作史、其他系统疾病病史等)进行了解,对病情进行诊断和评估。开设危重症的绿色通道,并与其他科室及时沟通,制定相关治疗方案,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加强急诊和各个科室、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各项工作紧密衔接,护理人员在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与其他医护人员默契配合,提高急诊治疗和护理的工作效率,使患者得到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2]。

综上所述,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和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对于疾病的有效治愈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仇希凡.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7):145

[2]徐瑞芳,庄细云,林少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7):965-966

论文作者:陈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陈琴论文_陈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