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豪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贵州 56149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道路建设也越来越完善。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市政道路的施工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软基加固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对于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相关应用展开分析,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市政道路;分析
引言
软土地基具有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含水量高等特点,因此在实际施工期间无法满足道路需求,在施工期间,要利用合理的技术进行处理。现阶段,软基加固技术的种类较多,在市政道路施工期间,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为市政道路施工打下一个坚持的基础。
1软土地基概述
软土地基顾名思义,就是地基中的土质绝大部分都是软土,而软土自身土质颗粒抗剪强度比较差、压缩性强同时含有大量的水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淤泥。因此,软土中水分含量大,且颗粒间存在一定强度的粘连,结构也十分显著。通常情况下,道路施工前都会对路径进行勘察,从而避开这些软土地区,选择土质条件较好的地区施工。不过随着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道路工程不断增加,覆盖面积也逐渐扩大,因此很难完全避开软土地区,因此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就要面临软土地基问题,甚至要面对跨度比较大的软土区。
2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2.1孔隙较多,水量丰富
软土地基中大部分都是疏松的土质,所以土壤的的密度通常都很小,所以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导致了软土地基中含水量很大。软土地基中主要的土质就是粘土和粉土,而这些土质中具有很多的孔隙,表面也有大量的福利之,负离子能够吸引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即使不受地下水的影响,软土中的土壤同样会吸收大量的水分,从而形成软土地基,给市政道路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压缩系数高,抗剪强度低
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硬度很低,这也是其稳定性差,不符合市政道路地基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就是软土地基中的土质孔隙很多,因此具有很高的压缩系数,抗剪强度也很差,这种土质的地基如果进行市政道路施工,就会导致市政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沉降问题,出现局部裂缝,甚至断裂问题。
2.3较高的流变性与触变性
软土地基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所以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就容易发生变形,其流变性和触变性都很高,所以如果没有队形有效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进行处理,市政道路的稳定性就会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受到车辆荷载作用下就会出现局部偏移,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控制策略
3.1排水固结法
通常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软土地基出现的可能性较大,软土地基有着较弱的渗透性,土层中存在比较大的含水量。因此,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快速排出水分。排水固结法能够将多余的水量尽快排出,将土层质感和硬度提升,从而避免道路后期施工和使用中出现沉降、变形等问题。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当详细勘察当地地质情况,利用塑料板或者袋装砂井进行处理。两种处理方式有一定的不同,但是有着相同的目的和原理,通过处理后软土地基能够将多余水分释放到土层中,土壤失水后凝结形成具有一定承载力的结构。
3.1灌浆法
灌浆法就是在借助高压设备的,将事先制定好的固化浆液灌入到软土地基中,通过灌入的固化浆液,对软土地基结构进行破坏,从而使能够与固化浆液相融合,最终形成一个相对较为强大的整体结构,起到加固的效果。在软加固过程中,为了确保灌浆法能够得到合理应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具体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选择合理的辅助设备,对灌浆作业的进行予以支持。除此之外,作完成灌浆后,要做好相应的清理工作,避免采用的设备的性能出现问题,对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3强夯法
强夯法就是针对软土路基的具体情况,采用具有一定的动力向,完成对地基的夯实与加固,这种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应用的成本较低,取得的加固效果较好。特别是针对一些工期相对紧张的市政道路工程,经常会采用强夯法对软土路基进行加固,通过该方式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在采用强夯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时,通常会先设置砂井,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工程的整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工程的施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处于一个相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中时,要采用强夯法加固软基,该方式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并不是适合所有的类型的工程中,例如,项目软基淤泥层较厚时,则不适合应用采用强夯法加固。这主要因为淤泥层过厚的地基,在处理过程中,如果利用强夯法加固,加固的最大深度与淤泥层厚度的差别较大,强夯法取得的加固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该情况下,则不适合应用强夯法完成相应的加固施工。
3.4软土地基换填置换技术
在一些软土层较薄的区域可以采用换填施工技术,通过全面置换软土结构实现道路稳定性能、承载能力的提高。换填施工技术的关键是补充材料,一般选择应涂、砂砾、砂石等建筑材料,此类材料有着较高强度,却有着良好的渗水效果。在施工中,需要将整个软土层挖掘出置换掉。施工中需要注意该区域是否适合采用置换技术,对于土层较厚、面积较大的区域不适合采用置换技术。如果软土层深度较高,采用此方法需要增加大量资金投入量,同时对施工技术要求也有所提高,施工技术人员、设计人员都需要面临较大的施工问题。所以,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是否适合采用换填技术需要进行充分地考虑,提前做好测量、勘查等工作,合理确定施工方案,确定置换数量和成本。施工中要逐层进行,保证每层的压实度,从而充分保证置换效果。
3.5粉喷桩技术
粉喷桩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施工较为复杂,其通过专业的施工机械来完成稳定性行对偏低的地基结构的钻孔,然后在地基结构中通过合理的方法注入固化剂,通过快速蒸发固化剂中的水成分来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固性。固化剂的材料使用最多的通常为水泥以及石灰,其也有着较低的成本。在施工前需要仔细的勘探当地的地质条件,记录好原地高程数据以及土工试验信息。根据道路软土地基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粉喷桩的位置,然后要综合考虑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为粉喷桩的稳固性提供保障,若是想要让流动性保证良好,可以将外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在施工过程当中隐形粉喷桩会大量出现,使得地基结构的承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工程结构的稳固性奠定基础。可以通过后续的黏粘性土层以及沙土层来保证平整度以及稳固性。此外,在施工当中需要对钻机的质量以及粉喷高程的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桩柱的高度满足施工要求。安排专业的人员在项目开始前检查机械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施工进度。
结束语
市政工程地理环境复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软土地基,施工期间,应当充分考虑经济、工期、地质条件等各项因素的制约,选取一种科学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地基的稳定性,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能够达到人们期望的标准,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述峻.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加固关键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12):103~104.
[2]马桂杰.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应用实践[J].河南科技,2018(05):110~111.
论文作者:赵天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土地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土层论文; 土质论文; 地基论文; 道路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