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下内外审计多维整合协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维论文,公司治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一些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存在利用改制、改组、拍卖、租赁、担保等手段,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侵吞企业资产,中饱私囊的现象。从早期的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上市公司欺诈案,到2009年中信证券前高管卷入内幕交易,2010年中国移动无线高管失踪等,都说明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没有对公司经营治理、内部财务控制和法律规章贯彻产生较大的影响,与之对应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真实性和独立性没有得到保障。公司治理下的内外审计之间存在着交叉、互补和多维度的整合协调关系,如何厘清这几对关系,并使之为公司治理发挥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公司治理视角下内外审计关联维度连横
从公司治理角度审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二者相互协调,内部审计不仅是部门、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也被纳入审计监督体系。从审计监督体系视角出发二者均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总体目标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趋于一致,二者相互补充。具有预防性、经常性和针对性的内部审计可以为外部审计提供真实性较强的资料,减少外部审计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从公司治理层面出发对外部审计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反之,外部审计又通过自身的特有形式和手段对内部审计提供支持与业务指导。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这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特点又互为补充的审计载体,均以财务审计为研究的出发点,但彼此关注的领域又不同,与此对应的以财务审计为基础而拓展的业务领域也存在不同。那么如何在金钱与法律的较量中,在股东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博弈下,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一致性?如何从制度安排角度出发,降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运行的成本?如何从构建法律体系角度出发,在制度框架环节减少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职权分离,提高各自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独立性,成为现阶段关注的焦点。
二、公司治理视角下内外审计差异维度区别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外审计关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维度连横,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维度区别,只有认识和厘清公司治理视角下内外审计关联维度连横与差异维度的区别,才能更进一步考虑二者整合的维度协调。为此,我们选取公司治理下内外审计的审计目标、业务范围、审计标准、自愿程度、依据标准、审计时间、专业胜任能力等13个方面进行差异性对比,见表1。
由表1分析可知,虽然内外审计在审计目标、业务范围、审计标准、自愿程度、依据标准、审计时间、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二者的根源在于确保公司治理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的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履行。在关联范畴内使得内部审计呈现趋于外部化和外部审计呈现趋于内部化,从而在二者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呈现一定步调的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以公司整体战略为前提,构建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法律框架,提升内外审计的总体法律质量和公司内部管理水平。
三、公司治理视角下内外审计整合维度协调
那么公司治理角度下如何进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工作?从表1可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性质、审计标准、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权限、审计方式、审计时间、审计独立性、审计报告作用、审计监督性质、审计自愿程度和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等诸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考虑二者的协调方法,需首先明确协调的目的,从基础性工作出发,注重协调的成效,讲究协调的方法,采取分期分批处理方式,里应外合地做好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二者的协调和维度整合工作。
若从内部审计角度出发开展协调和维度整合工作,可以委托外部审计中的社会审计协助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任务,也可以与有实力、信誉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形成相应的战略合作联盟,还可以从监督层面扩大对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互协调,共享审计数据资源。若从外部审计角度出发开展协调和维度整合工作,可以在单位负责人的协助支持下建立内外审计建议协调处理机制。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具体组织的建构和工作的实施,通过与内部审计机构的配合,突破信息共享与信息处理瓶颈,较快速地获得前期内部审计已调查的情况,提高外部审计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内外审计工作层面的协调,比如定期和不定期的内外审计沟通,多渠道、多范围地开展点面结合的信息与知识沟通机制。定期和不定期的内外审计沟通机制是由单位负责人一把手控制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沟通,内部审计依据外部审计的规范性要求不断完善其自身内部审计的流程和运营手段,其修改和运行的一手数据也同时反馈给外部审计,通过数据共享,相互之间达到数据共通和互换,使内部审计在协调和维度整合过程中不断修改协作方式,对协调成果和协调方式开展不定期的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改进维度整合范围和方式。多渠道、多范围的点面结合的信息与知识沟通机制包括审计知识沟通、审计程序沟通、审计范围沟通、审计工作底稿沟通和审计意识沟通等。通过知识性沟通,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时跟上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拓展审计业务能力;通过审计程序性沟通,吸取外部审计带来的先进审计程序经验,不断修改并完善公司内部审计程序的设定;通过审计范围性沟通,充分考虑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范围的交叉性,在制定并实施审计计划时,最大限度减少基础性、非实质性和重复性的工作;通过审计工作底稿沟通,在必要的流程和必要的环境下交流两者的相关工作底稿,在吸取对方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对方工作成果,评价双方工作量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通过审计意识沟通,减少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意识上的差异,提升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最大程度降低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协调主要落实在具体的事务工作层面,包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协调、责任披露与风险防范、整合报告内容与治理意见和审计信息与成果共享。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协调是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通过表1讨论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从评价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出发,通过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治理目标;外部审计则是通过对会计系统和控制环境进行初步的评估,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做出评价,决定实质性审计的时间、范围和程序。当外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进行风险评估并能提供内部控制健全性的保证时,可以通过决定审计程序和重点范围等措施,提高审计的效率。在责任披露与风险防范方面,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均有涉及;从涉及力度和深度层面来讲,内部审计较外部审计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外部审计则是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内部审计的舞弊检查活动,主要关注由于责任披露或舞弊风险等可能引起的财务报表重大误报;内部审计则可以通过特定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责任调查程序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需要核查的是进一步厘清责任披露的范畴与风险防范的措施。从整合治理角度出发,内部审计是对整合治理的程序进行检查和报告,外部审计是对整合治理报告中有关内部财务控制方面的陈述进行检查,二者均是从整合治理报告内容等方面进行检查和建议。对应的内部审计在编制整合治理报告中所涉及的关于整合治理的控制系统意见在后续的外部审计检查中会被加以酌情考虑。审计信息与成果共享是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及时沟通、信息共享的结果,二者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对于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的评价,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师的相关评价来满足外部审计在年报审计过程中的关注程度,以此达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对于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要求外部审计利用在审计过程中进行的会计信息的分析性复核及相关检查,提供更多的潜在投资和融资等方面的风险提示;对于评价被审计单位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可以考虑对公司业务流程的规范进行符合性检查或者通过内部会计控制测试,实现其内部评价的目标。由于内部审计通常的控制活动以业务流程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体现,将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在合作中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测试与评价的专业手段,提升内部审计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公司治理角度下研究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整合维度协调,需同时考虑二者的差异性和各自特色。如前所述二者虽然在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和差异,但仍不能相互替代,需进一步进行协调和补充,才能通过互相作用,共同影响,发挥各自优势与特色。公司治理角度下内外审计的关联维度、差异维度和整合维度研究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外部审计资源,有利于审计主体优势互补,有利于修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各自的不足,为公司治理提供保障。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外部审计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沟通管理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沟通协调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