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内科 山东 青岛 266035)(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科 山东 青岛 266003)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观察组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不仅可提升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靶向;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101-02
作为目前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的一种恶性肿瘤,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化疗的方式,由于其较差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作为一种表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靶向方式的治疗临床应用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7例,年龄为50~76岁、平均为(62.75±4.79)岁,病理分期包括15例Ⅲ期与6例Ⅳ期;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5例,年龄为52~75岁、平均为(63.25±5.15)岁,病理分期包括13例Ⅲ期与8例Ⅳ期。两组患者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自愿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其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主要以吉西他滨与顺铂的化疗方案,在其化疗当日与间隔7d后予以1250mg/㎡的静脉滴注,并在半小时内完成;同时在化疗当日给予75mg/㎡顺铂的静脉滴注。其3周为1个疗程,并在间隔7d后持续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250mg的吉非替尼进行1次/d的连续治疗,其每进行3周的治疗后间隔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予以4个疗程的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4个疗程治疗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其评定指标包括:完全缓解是指患者肿瘤完全消失;部分患者是指患者肿瘤消失超过一半以上;无变化是指:患者肿瘤体积并无明显减少的急性;病情进展则是指患者肿瘤体积有明显增大,并同时发现有新的病灶[1]。另外,以抽取外周静脉血,依据流式细胞仪对其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评定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4+、CD8+、CD4+/CD8+。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同时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观察组的CD4+、CD4+/CD8+分别为(49.24±7.25)%、(1.72±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23±6.13)%、(1.34±0.15),而CD8+为(22.34±5.42)%相较对照组的(27.34±6.25)%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依据相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而作为肺癌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大的占比,其中包括鳞癌、腺癌及支气管肺泡癌等可占约80%的比例[2]。但在实际临床中约有35%左右的患者在确诊时病症已发展至晚期,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在此次研究中,采用化疗的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其中吉西他滨可对癌细胞的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可参与癌细胞DNA的修复、合成、破坏与复制,也是目前该症化疗的一种常用药物。而作为一种广谱的抗癌药,顺铂可对DNA复制以及癌细胞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破坏效果,两药合用可有效控制非小细胞肺癌病情的进展,同时对其癌细胞体积具有缩小的功能,从而实现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依据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得知,该化疗方案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副作用,对于患者机体具有较大的伤害性,往往患者难以承受持续的化疗[3]。
此次研究表明,以化疗方案应用的基础上予以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可有效利用其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并将癌细胞作为特定的靶点,对其信号传导与血管的生成予以有效的阻断,从而使其迅速凋亡,具有较为理想的抗癌效果,并且具有组织毒性小的特征[4]。同时可对T淋巴细胞具备有效的调节作用,从而使患者的免疫能力得以明显的改善。与李雅,常红莉,王哲[5]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对于免疫能力CD4+的升高,以及对于细胞免疫能力抑制性CD8+的降低,其靶向药物可通过下游靶分子机制的增强使其免疫能力得以明显的提升。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不仅可提升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麻宏亮,张洪涛.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0(7):652-653.
[2] 杨样新.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Akt及免疫功能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5,17(31):36-37.
[3] 王俊龙,解晨昊.全脑放疗联合化疗及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J].中国实用医刊,2016,25(2):80-81.
[4] 王雨亮.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27(24):190-192.
[5] 李雅,常红莉,王哲,等.吉非替尼靶向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J].现代肿瘤医学,2015,19(20):259-261.
论文作者:刘云1,冯震2,阎超1(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靶向论文; 细胞论文; 对照组论文; 免疫论文; 癌细胞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