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论文_龙俊成

湖南省凤凰县人民医院 湖南凤凰 416200

【摘 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5例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其中双镜组、开腹组分别33、32例。开腹组给予传统开腹术治疗;双镜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补液量、出血量和脂肪液化、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双镜组脂肪液化、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双镜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稍短于开腹组,但P>0.05。双镜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补液量、出血量均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高,手术创伤少,可减少出血和补液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可行性;有效性

胆总管结石为基层医院常见腹部外科疾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主要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及胆道镜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普及、成熟与发展,微创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探讨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5例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其中开腹组、双镜组分别32、33例。

开腹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1岁-77岁,平均年龄为58.61±12.52岁。其中,单纯胆总管结石有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27例。

双镜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2岁-77岁,平均年龄为58.29±12.51岁。其中,单纯胆总管结石有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2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开腹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①仰卧位,根据患者腹壁厚度及术中操作需要酌情选择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右侧肋缘下斜切口或右上腹反“L”形切口进入腹腔。②常规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③显露胆总管,常规穿刺胆总管抽获胆汁证实,于穿刺点处切开胆总管。④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探及胆总管结石并取出结石:酌情予以取石钳直接夹取结石,以胆道刮匙刮出结石,胆道镜下套石网篮套取结石或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等。⑤胆道探子探查胆总管并证实远端通畅(胆道探子进入十二指肠);必要时行术中胆道镜检查,确认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无结石残留,胆总管远端通畅,行胆总管冲洗。⑥留置T型引流管,缝合胆总管。⑦冲洗术野,于小网膜孔处留置腹腔引流管,将T型引流管及腹腔引流管引出体外。⑧分层缝合切口并固定引流管。

双镜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①仰卧,适当头高脚低、左倾斜位,建立人工气腹,于脐部下缘(观察孔 10㎜)剑突下偏右区(主操作孔10㎜)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2-3横指(第一副操作孔5㎜)及右侧腋前线平脐区(第二副操作孔5㎜)分别置入相应Trocar。②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常规切除胆囊,显露胆总管。③常规穿刺胆总管抽获胆汁证实,于穿刺点处切开胆总管,置入胆道镜探查胆总管,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探及胆总管结石并取出结石:若腹腔镜下可见明显结石,可直接从操作孔钳夹取石;若结石细小或呈泥沙样可经吸引/冲洗管进行胆道冲洗冲出结石;若难以取出结石可用套石网篮套取结石;若仍难以取出结石,可酌情行胆道镜或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④取石完成后再次置入胆道镜探查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并对胆道进行冲洗,确认胆管无结石残留,胆总管远端通畅。⑤留置T型引流管,缝合胆总管。⑦冲洗术野,吸除腹腔内冲洗液,于小网膜孔处留置腹腔引流管,将T型引流管及腹腔引流管引出体外。⑥退出操作器械及腹腔镜,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2]。

两组术后均留置T型引流管及腹腔引流管(术后2-3天若无异常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8-10周若无异常拔除T型引流管),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补液量、出血量和脂肪液化、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x±s表示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值低于0.05为评估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补液量、出血量比较

双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稍短于开腹组,但P>0.05。双镜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补液量、出血量均少于开腹组,P<0.05。如表1、表2.

3 讨 论

目前,基层医院临床上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手段主要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但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较大躯体痛苦及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基层医院腹腔镜技术和胆道镜技术的普及、成熟与发展,使得其在肝胆外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4-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进行胆总管结石治疗,可放大视野,促使术野充分暴露,对胆囊动脉、胆囊管和肝总管三角间关系及胆总管走行进行清晰观察,并可借助电凝钩对组织进行切割,在分离和止血方面操作更方便,且对脏器损伤和干扰小,创伤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另外,手术切口小,无需开腹,可明显减轻术后切口疼痛,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且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风险亦明显降低。特别是术中胆道镜及套石网篮的应用,必要时术中胆道镜或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应用,可直接对胆总管内病变进行窥视及处理,从而更好地判断胆总管内结石情况及胆总管远端通畅程度,对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无法探及或无法取出的胆总管下段结石均可做出确切、有效地处理,可显著降低术后胆管结石残留率[6-7]。

本研究中,开腹组给予传统开腹术治疗,双镜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显示,双镜组脂肪液化、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补液量、出血量均少于开腹组,说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高,手术创伤少,可减少出血和补液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加速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30例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4):17-18.

[2]许志广.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9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4(11):64-65.

[3]周永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6(5):134,142.

[4]阿不都热依木·阿不都拉,吴源泉,买买提吐尔逊·吐尔迪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68例[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5):416-417.

[5]李明忠.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203-203.

[6]傅聿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68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0):55-56.

[7]崔小鹏,樊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3,17(24):2847-2848.

论文作者:龙俊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论文_龙俊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