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华建学校,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数学被公认为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数学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创新是素质教育下我们一直提倡的一种必备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整个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创新能力;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的教学重点已然成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人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悟出了一些道理。
一、数学老师具备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
学本身是一个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具有创新性、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课堂教学中创设好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创造问题情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这样创设了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对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倍感亲切,饶有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由此引入新课。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使其产生矛盾心理。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揭露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数学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制造矛盾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思考,逐步引入佳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的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理。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积极思维,而不是人为强迫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特定年龄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的认知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联系生活实际和掌握的学习进度授课,激发他们想要学习的兴趣。针对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且全面了解教学内容,掌握知识重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教师也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其次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向学生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并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思路,使他们初步学会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归纳,演变题型和类比推理等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增加学生能力的可持续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避免课堂和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感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扼杀掉,造成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下降。
四、运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课堂上收放自如,自然导入生活,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掌握知识,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课上可进行探讨和引入启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讨和课上练习实践,自主找到有效解决方法,也可及时更正引导学生错误的做题思维的方法和方式,和学生一同分析问题原因,纠正已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学会总结,培养正确思维方式,加深有效做题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究和解决未知的知识的能力,养成用数学思想来思考的意识。在此,应注意的是,教师应以发开学生自主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教学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尊重学生意愿,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做数学”的过程,强调的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强调的是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确保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自身意愿,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如学习“圆柱体积”时,采用可小组合作的课堂活动方式,将教具发给学生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小组合作后,有的学生提出“将圆柱起开,按照黑板上的图摆放后,得到一个近似长方体,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出,圆柱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还有的学生提问“我们将近似长方体的最大面作为底面,为什么总是算不对?”面对这一预料之外的情况,老师如果置之不理或是简单地说学生的做法有错,不仅会打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挫伤学生自主思考意识,也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而此时,若采用以下方法则可较好地处理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这样说“你们的摆法是没有错的,只不过是中间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看班里有哪位学生愿意帮助呢?”虽然在此种情况下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可能用不上,但学生们自主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遵从学生们的意愿开展活动,学生有着很大的热情,也能很好地提高活动的效率。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地位,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需要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各方面一点一滴做起。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在教学中拓宽思路,总结经验,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平.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高考,2017(15):82.
[2]刘文忠.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7(29):119-120.
论文作者:席先知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创新精神论文; 这一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