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李学源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李学源

来安县河道管理局 239200

摘要:随着国家对水利投入的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水利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对原来区域的水文、环境状态等进行了改变。然而,在实际运行水利工程时,也会诱发物种灭绝、湿地退化、河道断流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就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第一,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通过调蓄洪峰,实现对水资源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第二,水利工程还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因为水利工程具有灌溉、发电、航运等功能,灌溉能满足农业用水需求,提高农业产量;水利工程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所用;航运可以为往来贸易提供便利等;所以水利工程还能创造社会与经济效益。第三,水利工程对于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水电能源干净环保、可再生的,可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小温室效发挥着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

2.1影响大气与局部气候

在规划水利工程时,很容影响到库区微气候环境,详细而言,会改变库区的风速、湿度、降水以及气温。通过研究与分析相关资料得知,同成片的房屋群上空相比,水利工程水面上空的空气透明度更好,水面上空的紫外线要明显高于陆地,同陆地温度相比,其温更低,增加了10%~15%的相对湿度。在普通条件下,区域性气候全是在大气环境影响下不断变化的。

2.2对河道的影响

在规划水利工程时,整治河道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水生态环境与河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治理河道生态环境时,护岸工程可以很好的降低与预防水土流失问题,有着十分突出的价值与地位。而且,在建设水利工程后,也会影响到河道生态质量。一是顺直形态的河道会影响到自然水系的生成,把河水的净化功能降低,危害了生物的繁衍和发展,对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是几何规则化的河道横断面。面对此种情况,河流的自然化形态,会把过去复杂的形态转变为多个几何规则断面,从而影响到河流横断面浅滩深潭的自然格局。三是提防设施的修建,会造成河流非连续性侧向变化,如果遇到汛期,提防会影响到主流和分流,阻碍横向扩展的水流,构成一种新型的非连续性侧向水流。四是在整治河流后,对该地区的潮水位也会产生影响,影响总体排涝水量。

2.3影响水质

在规划水利工程时,会导致水质发生变化,首先,因为长距离的运送或者存储水体,复氧过程变得十分成功与成熟,而且会增加水体内的环境容量。其次,会增加库区的水体高度,降低水流的速度,导致难以有效的排解与扩散污染物。

2.4对生物的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所组成的生态体系,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第一,水利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利工程或多或少会对建设地的水域产生影响。因生存条件的不规则变化导致一些水中生物会而难以适应,进而导致大范围死亡,因而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是巨大的。更有甚者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一部分食物链的断裂,进而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繁衍,因此降低了生物的多样性。第二,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会对陆生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建设水利工程,会占用一定的土地,也会淹没一定的草地、森林,而为之赖以生存的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家园就会被遭到破坏,甚至是永久性直接的破坏。

3.加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1落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1)加强对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原则。不同河流由于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影响,生态环境特点差异较大,所以在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时,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特点采用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而更合理的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2)加强对整个水体系统的保护。一个水体系统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既要保护地表水也不能破坏了地下水,从而达到对水体的整体保护。3)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周边动植物的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要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在各项工程开始建设之前对工程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采用更为合理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对生物物种的破环。

3.2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

当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象不断发生,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旨在涵养水源。对于水资源的自身净水能力,主要是指充分应用水中的各种菌类物质,将氧化物由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过程。在对无机物进行分解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满足水中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在光合作用的作用下,藻类产生氧气,实现功能的相辅相成。

3.3为工程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生态

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与繁殖的空间,即有效地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时,通过充分了解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并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建立起一个土壤、生物、水环境、阳光等互惠共存的水生生物系统。兴建生态水利工程,应尽量发挥对生物的有利效应,避免和减轻不利影响。例如,对鱼类可采取以下对策:①兴建过鱼设施;②保护鱼类自然繁殖区,建立人工产卵场;③人工繁殖放流.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苏联、加拿大、日本等国,兴建了各类过鱼设施,效果不一。一般认为,人工繁殖放流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中国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设置了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基地,并向长江投放中华鲟幼鱼。在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期,应采取措施,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特别要重视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3.3增加河水可用水量

河水总水量不足是河水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增河水加河水可用水量,是解决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河水可以缓解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增加河水可用水量需要河水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合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为河水下游河水提供丰富的水源,解决河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生物的多样化,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有效的对河水进行污水处理,在污水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水资源的河水利用率有效进行水资源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河水态环境,治理污染,解决河水可用水量短缺问题,达到保护河水生态环境的目的。由此可知,增加河水可用水量是河水资河水源持续利用的保障,是增大水资源总量,解决频繁断流导致河水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有效途径。

4.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案例分析

某水利工程名称为云龙湖大坝的除险加固。该项工程项目工程体系较大。对环境的整体影响同样较大。从2016年开始。水利工程部门对工程进行3个阶段的施工划分,首先对上游的河水污染河段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其整体的投资大约在4.2亿元左右。生态建筑面积达到8.2km2。以景观治理为主,多项环境综合治理为辅的治理手段。让水利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极佳。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为修建更加符合标准的水利工程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曲洪军.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吉林农业,2017(24):62.

[2]韩德权.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策略[J].吉林农业,2017(23):67.

论文作者:李学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_李学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