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培智《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特点解析与教学建议论文

新编培智《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特点解析与教学建议论文

新编培智《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特点解析与教学建议

詹秀玉

(霞浦县特殊教育学校 福建霞浦 355100)

摘 要: 为落实《课标》理念,上好新教材,文章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进行解析,归纳出新教材具有图文并茂、注重实践、弹性编排、文以载道等特点。并根据试教实践,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应基于《课标》理念和教材特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开展语文实践;进行开放设计,实施适性教学;要多措并举,培养智障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培智;生活语文;新教材;教学

继2016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颁布之后,教育部审定通过了培智一年级《生活语文》教材,这给培智生活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新教材吸取了普校语文课程改革优秀成果及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改经验,突出培智生活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统一”的课程属性[1],体现了培智生活语文课程新理念。为落实《课标》理念,上好新教材,笔者对新编《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特点进行解析,并根据试教实践提出教学建议。

一、新教材特点解析

(一)图文并茂,关注学习特点。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插图是新教材一大亮点。新教材每单元首页都配有一张单元主题图,如第一单元“学校生活”主题图,以美丽校园为背景,分别描绘了课堂上课、课间活动情景,涵盖了本单元3篇课文的学习内容。画面动感十足、栩栩如生,旨在展现美好的校园生活,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每一篇课文的主体部分和课后听、说、读、写训练均是先图后文或图文结合。这种以“无障碍视觉图像充当媒介”,通过“图像语言”帮助学生打开阅读通道,[2]是遵循一年级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体现一年级生活语文教学“读图”与“读文”并重。新教材大部分插图描述一个情境,有特定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插图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表象支持,帮助学生形象感知、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践,关注生活实际。新教材按单元主题形式共编排四个单元,分别为“学校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自然与社会”。教材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即关注了一年级培智学生当前学校、个人、家庭、社会的生活需要,又着眼于培智学生未来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的发展需求。“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新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课文内容大部分以动态式短语出现,如“上课下课”“吃饭”“穿衣服”“打电话”“开门”等,学习这些短语需要结合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更凸显了语文综合性和实践性。课后练习围绕听、读、说、认、写五大板块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智障学生将语文知识技能转化为实际的生活能力。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核心”的培智教育理念,凸显“生活性”之特色。

(三)弹性编排,关注个体差异。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高度重视不同程度、不同障碍类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习需求。”[1]在编排上留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以便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处理,在落实一般性目标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运用选择性目标。一是图文结合认读词语关注差异,旨在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抽离图片认读抽象的文字,对程度中等的学生可以图片提示认读文字,对程度差的学生指认图片。二是“结合场景说词、句子”部分梯度编排,如《打电话》中“客厅”“打电话”“爷爷在客厅打电话”,从词语到短语再到短句,既可以循序渐进组织教学,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适当取舍。三是情境图有无限拓展的空间,可以利用一切有利资源灵活设计。四是“我的收获”评价表设立不同的评价目标,识字、写字不做硬性要求。新教材弹性编排“留给地方、学校和教师以开发、选择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2]

(四)文以载道,关注语文素养。生活语文强调“生活性”的同时,也彰显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新教材改变以往培智语文教材过于侧重“生活化”倾向,突出了“语文味”,体现了“文以载道”的教材编写理念,[1]注重培养智障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首先,情境图作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愫。朝气蓬勃、温馨和谐的情境图,使学生受到爱校、爱家、爱自然、爱生活等美好情感和人格修养的熏陶感染。如第8课《回家》的情境图:妈妈下班回家,孩子赶忙开门,并伸手帮妈妈提包;爸爸回家,孩子给爸爸开门,并高兴地牵起爸爸的手;孩子和爸爸一起回家,给妈妈送一朵鲜花。第二,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每篇课文之后安排了听、说、读、写训练板块,每单元“语文小天地”里安排了与课文相应的复习内容和综合实践活动。虽然“语文小天地”的训练内容与课文主题一致,但是场景不同,旨在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化、迁移和运用,形成语文综合能力。两次“口语交际”也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沟通与交往的综合能力。识字、写字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新教材做了弹性编排,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自主选择。第三,新教材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情境图和字里行间,如第1课“正确的阅读姿势”,第7课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书写。

二、新教材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教”的行为与“学习者的心灵状态和学习动机”有着密切关联。[3]一年级智障学生往往表现出主动性差,注意力短暂,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把握生活语文课程的“情境生成性”,发挥“教”的智慧,将简单的文本内容转化成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动力。[4]《课标》也提倡:语言学习应重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情境图再现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进入生活化情境,巧用多媒体创设互动情境等,让学生在演一演、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中感知、体验、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如,笔者在教学《眼耳口鼻》时,分别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闻一闻的生活化情景中认读“眼”“耳”“口”“鼻”。在复习巩固时充分发挥白板互动作用:利用拖拽功能请同学上台图文配对;利用聚光灯聚焦认读的词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课堂活动”功能,加入“眉毛”“脸”作为“干扰项”,分别请学生上台PK,看看谁点击的准确率高。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多措并举,提高语文素养。新课程把“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摆在生活语文课程的重要位置,重视学生思维品质、语文能力、学习习惯、品德修养等语文素养的培养。新教材在插图、选文、练习等编排上呼应了这一理念,教学时应多措并举,有效地提高智障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

(三)开放设计,实施适性教学。构建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已经成为共识。新教材进行弹性编排,留有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对新教材进行“深加工”、“再创造”,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开放设计,实施适性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 以满足智障学生适应生活的需求。[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架构,其核心是接入层和平台层两部分的设计,正是这两个层次的引入,使应用层可以屏蔽感知层终端物理设备的差异性,实现不同设备和系统互联互通、融合管理的目标。以下重点对接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三部分予以说明。

(二)联系生活,注重实践体验。生活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强调语言文字学习的生活过程性和社会实践性,要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生活来教学语文,到生活中践行语文。”[4]教师要将“生活化”贯穿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新教材四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时“应重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1]如教学《过生日》,教师在第一课时精心组织学生过一次集体生日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日情景中体验过生日的氛围,并相机引导或辅助学生说说“过生日”和“生日快乐”。教师相机拍摄学生过生日的视频和照片,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第二课时,教师播放生日会视频,展示学生吹蜡烛、吃蛋糕、唱生日歌的场景,引出短语“过生日”和“生日快乐”,通过白板互动、图文配对、游戏活动等形式训练学生倾听、认读和表达。课后布置“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在“说一说”栏目中贴上孩子生日照片,并和孩子对话。家长:“你是几月几日生日?”学生:“我是几月几日生日”。要求家长把“亲子活动”的小视频上传到“家校联系”微信群,老师给予点评和鼓励。第三课时,教师播放“亲子活动”视频,唤醒生活体验,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师生、生互动中介绍自己是几月几日生日。整个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情境中进行,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能力。

2.合理延伸,适度拓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应适度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内延伸到家庭、自然和社会。如教学《问好再见》时,不局限于学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问好,还应该拓展到家庭、社区与其他人员问好。教学《花草树木》时,恰逢学校组织学生到玉潭樱花谷春游活动,在生态化的自然情境中,学生不仅认识了课文中的“小花、小草、大树”,而且认识了樱花、桃花、梨花等。教师将拍摄的照片和录像在课堂呈现,组织学生说说“玉潭樱花谷有()”“我看到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确立起点,有机整合。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呈现的形式“我会听”“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做”的板块顺序,也不一定在每个板块平均使用力气,而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立体化地整合教材内容。如《眼耳口鼻》,学生对自己的五官很熟悉,“我会听”这个板块的目标达成了,但认读词语不会,教师应在教学认读上下功夫,通过设计图文配对、认读游戏等活动,使文字和图片建立对应,让学生明白“文字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5]教学时还要注意教材前后的紧密衔接,正确处理好每一版块之间的关系,注意融会贯通,有机整合。

式中:wj=[wj1,wj2,…,wjn]T为输入权重;βj=[βj1,βj2,…,βjn]T为输出权重;bj是第i个隐层单元的偏置;g(·)为激活函数。当N→∞时,ELM可以实现零误差逼近目标函数[18]。

1.学会倾听和说话。“倾听和说话”是一年级智障学生最重要的语文素养,也是一年级生活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材中安排了“我会听”“我会说”的专项训练及“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的综合训练,凸显了“倾听与说话”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在学生看图说话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同时将情境图转化为“生活化”场景,在模拟和真实的场景中实践体验。如《打电话》,不仅教师在学校里引导学生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引导学生给老师、同学、亲人、朋友打电话。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一些高校教师依然沿用翻译课文的传统教学方法,或者解释单词,或者讲讲语法点,教学方式太陈旧且单调,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尽管目前很多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课题教学内容与教材基本相同。教师主导课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陈旧且单调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很多老师多年的教学内容与方式都是一样的,归其原因是教师不想花费太多的精力在课堂教学方面,不想花精力准备新颖的教学内容与课题活动,新式的教学方式也不想花精力去学习。

2.培养良好的习惯。一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学时要格外重视。要求学生课堂的站姿坐姿要像样,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学会倾听与回应等,课课落实,时时强化。教师应发挥评价功能,在学习活动、互动交流中通过评价树立正向行为,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发挥家长、助教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另外,针对行为问题严重的学生介入个别化干预模式,促进功能改善。

3.注重情感熏陶。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图的“图像语言”和语言文字的育人功能,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1]如,《我会吃饭》中生活自理教育,《儿童节》中的自信自强教育,《问好再见》中的文明礼貌教育,《花草树木》中的社会公德教育等。但语文的人文教育不是品德说教,而是润物无声的渗透和润泽,无痕地融进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之中,融进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S].2016.

[2]朱蘅初.图画书中的视觉图像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教育,2018(1):148.

[3]理查德·普林.教育研究的哲学[M].李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0.

[4]顾丽萍.刍议培智课程“生活语文”的教与学[J].现代特殊教育,2017(12):68-70.

[5]江小英,黄燕华.浅谈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创新[J].现代特殊教育,2018(7):44.

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04-0070-03

收稿日期: 2018-08-20

作者简介: 詹秀玉(1974- ),女,福建霞浦人,霞浦县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郑丽娟]

标签:;  ;  ;  ;  ;  

新编培智《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特点解析与教学建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