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本主题图有效利用的研究》
课题编号:SGH18B439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关键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及思维能力。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具体的图片,在直观情境的创设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看图提问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思维能力
对于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来讲,数学学习活动常常是用眼睛去观察分析探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主题图这一教材建构成分,穿插安排丰富多彩的主题图,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看图提问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弄清基础算理,并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深入备课研读教材,引导学生把握知识内涵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小学阶段,思维方式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教材的选编上有着众多丰富多彩、数学思维含义深刻的主题图片,内中凝结了教材编写专家的智慧结晶和对数学内涵的深入理解,充分显示了基础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理念,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研读教材,切实研究把握教材主题图与具体学习内容的关系,优化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知识内涵。
首先,教师要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度研读,准确理解教材主题图,在观察教材中图片描绘的场景和背后承载的知识背景及相关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内涵。比如,在教学“6和7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呈现教材中出现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有什么?当学生说出数字后,继续提问:你是怎么数的?利用动态的动画情境,引出6和7的学习。这样,在准确理解教材主题内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图片给出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提问中深入掌握6和7的意义,在抽象和具象的认识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图的目标指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促进学生从多种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比如,在教学《位置》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教材中呈现的图片,找出教材中提示的位置关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寻找其他问题,向同桌或小组成员提问,这样,在初步感知位置知识的前提下在自主发现和提问中揭示数学知识的奥妙,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二、优化组合教材主题图,提升学生问题思维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主题图存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中,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处理与使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提升学生的问题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图的内容让学生将静态的情境变为动态的演示,在动态的演示中让学生加深认识,并有效调动学生的既有认知。又如,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既有认知将教材主题图的场景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知识。还可以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根据教材主题图内容,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主题图进行二次开发,在图片内容的扬弃中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比如,在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教学中,在发现主题图中的排列规律几乎相同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进一步,我在“两种颜色的彩旗一个一个交替排列的规律”认知起点上,对主题图中的其他诸如花朵、灯笼的颜色进行适当调整,给学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排列规律,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相关课外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提问意识
课外练习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查漏补缺的重要教学渠道。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能够通过精心预设典型的习题训练,帮助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其看图提问能力。
比如,在教学《比大小》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练习设计中给出学生几幅图片,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在一问一答中提升学生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在课下练习题的设置中,给出学生几个代表不同钟表时间的图片,并给出学生示例回答问题后,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自己提出其他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空前的高涨,在自由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
四、充分发挥教材主题图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由于数学教材的编写者通常是根据广大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主题图构建,由于大部分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电子课件,也难以有时间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主题图,然后再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但是该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是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对于教材主题图进行深加工,通过趣味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学习“统计”这节知识点,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那么我们共同到森林里看一下动物朋友们吧,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看一下课本上的插图,今天森林真是热闹啊,你们知道是谁过生日吗?”学生观看主题图后回答:“是大象过生日。”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说:“那么让我们共同唱起生日歌,祝大象伯伯生日快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心愉悦地唱起歌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教师再次提问:“你们再看一下插图上还有什么?”解说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表扬“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从图片上我们能够看出大象伯伯家的客人真多呀,虽然排列有一些混乱,我们无法看出具体是多少,那么你们能想一个办法让大象伯伯清楚地了解到来了哪些客人吗?各有几个?”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将数学主题图绘声绘色的童话故事,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产生知识探究欲望,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用信息技术呈现主题图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与内涵
由于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投影解释主题图的细节。由于数学地图是静态的,教师可以应用flash动画或者是电子幻灯片转换为动态图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与内涵。例如学习“周长的概念”,图上是一只蚂蚁在树叶的边缘,教师可以在主题图上方给出一串文字“我爬过一周的长度,便是树叶的长度。”但是其中的叶脉对于学生的周长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学生不知道从哪里计算一周,所以教师可以将主题图制作成动画。通过点击鼠标时,小蚂蚁绕动一周,再绕动时将爬过的轨迹应用彩色的画笔标出来,能够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理解周长概念。通过教师有效的多媒体展示,对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周长的概念,也能够轻松愉悦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作为数学学习的有效载体,教材主题图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对学生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深入备课研读教材,引导学生把握知识内涵;优化组合教材主题图,提升学生的问题思维;加强相关的课外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在“教与学”的双赢中实现教学高效化。
参考文献
[1]马吉平.浅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26):47-48.
[2]陈冠灵.看图讲述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3):133-135.
论文作者:赵大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学生论文; 主题论文; 教师论文; 教材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