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的辩证统一_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论文

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的辩证统一_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论文

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的辩证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风论文,优良论文,群众路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3)11-0082-03

党的群众路线与树立优良作风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没有离开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也没有作风不正的真正的群众路线。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为主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正是要将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活动中,党中央及时推出的多项规定,针对的就是四风问题。而四风问题既是作风问题,也是是否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场将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科学而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活动。它符合二者互为前提、互为目的并且相互促进的基本道理。只要常抓不懈,必然会产生实际的效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体。所以,群众路线要以一切为了群众为最终归宿。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最后的目的和归宿也是为了群众。可见,坚持群众路线与树立优良作风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一、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互为前提,相互联动

第一,坚持群众路线是优良作风形成并加以很好保持的前提和保障。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的总称。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作风。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出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显然,密切联系群众被当作优良作风的重要方面。而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因为如此,如果不坚持群众路线,就不可能树立优良作风。在这个意义上,群众路线是优良作风形成并加以很好保持的前提和保障。同时,树立优良作风本身有一个方法和途径的问题。历史经验证明,坚持群众路线是树立优良作风唯一最有效的方法。试图离开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去树立优良作风,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意义的。这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坚持群众路线是树立优良作风的前提和保障。

第二,优良的作风也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前提和保障。群众路线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从世界观的角度说,群众的观点是最基本的观点,即是否坚持群众路线,表明我们是否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从方法论的角度说,群众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制定和检验的最基本途径。是否坚持群众的方法,往往是由看待群众的观点所决定的。怎样看待群众,决定着我们能否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能否密切联系群众。但是如何联系群众,如何走群众路线,这本身也有方法论的问题。如果没有好的作风,联系群众就会流于形式,变成走过场,从而导致群众路线无法真正得到坚持。只有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出新意,做出特色,从而才能真正地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四大早就把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论断鲜明地写进了党章总纲。在这个意义上,优良作风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前提和保障。

第三,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相互联动。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也没有逻辑上的前后。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的本质和科学内涵决定了它们二者之间具有无法分割的密切联系。由于二者是互为前提的,所以不能说,先走群众路线,然后才树立优良作风,也不能说先树立优良作风,再去走群众路线。二者无论在逻辑上还是时间顺序上都不是先后关系,而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的关系。在走群众路线的过程中树立优良作风,在坚持优良作风的同时走群众路线,形成优良作风——群众路线相互联动的发展机制。这表明,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人为地将二者割裂开来,优先地去坚持某一个,而只能同时坚持二者。

二、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具有同步性

第一,树立优良作风是为了真正地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树立优良作风虽然有利于保持党的形象,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但这不是最终目的。从最终意义上来说,树立优良作风的目的就是为了坚持群众路线。党要维护执政地位,不是为了党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正是要做好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当好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解放全人类,最后再解放自己。所以,优良作风的树立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和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树立优良作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就是真正地走群众路线。在这个意义上,不能仅仅将树立优良作风看成是执政党的政治生命问题,而且应该看作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最高保护问题。换句话说,树立优良作风是为了真正地坚持群众利益至上。这是实质性的群众路线,而不是形式化的群众路线。早在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并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著名论断。这表明,我党一直将作风与民意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作风问题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问题。

第二,群众路线是树立优良作风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无论是坚持群众的观点还是坚持群众的方法,都要以树立优良作风为目的。作风是党的生命线。没有优良的作风,我们党的形象就不复存在,从而就没有了执政的根基。所以,党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来塑造优良的作风,以维护党的形象。坚持群众路线,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为了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便提高向心力,团结各方群众为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在这个意义上,党必须通过长期不懈地坚持群众路线来达到树立优良作风的目的。这表明,群众路线是树立优良作风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离开群众路线,要树立优良作风,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坚持群众路线与树立优良作风具有同步性。由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的性质,可以看出,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之间应该是同步得到坚持的。当我们真正地坚持群众路线的时候,优良作风同时就得到了坚持,并会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完善;反过来,当我们树立起优良作风的时候,群众路线也能同时得到秉持,群众利益也会得到真正的保护。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将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地将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并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特点,创造性地在坚持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使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得到同步的坚持和发展。

三、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坚持群众路线有利于树立优良作风,同样,树立优良作风也有利于坚持群众路线,二者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第一,坚持群众路线是树立优良作风的唯一途径。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找到树立优良作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良的作风如何才能树立起来?转变作风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渠道是什么?答案就是坚持群众路线。也就是只有做到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真正树立起优良的作风。之所以要通过坚持群众路线去树立优良作风,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所决定的。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着社会发展趋向,代表着时代精神,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所以必须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离开群众路线,优良作风是无法树立的。

第二,优良作风是是否坚持群众路线的指示器。实践证明,作风的优良与否,评判的最后标准就是看是否坚持群众路线。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曾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内存在的脱离人民群众的党风、学风、文风的问题。历史上,我们党先后多次通过分析作风不正的思想根源及其危害,批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使党的优良作风得到了更好的坚持和发展,党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拥护。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凡是真正而全面地坚持群众路线的时候,党的作风就会十分端正,否则党风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尽管群众路线跟作风问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却有着十分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树立起优良的作风。所以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第三,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树立优良作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是群众路线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真切地贯彻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包含着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群众路线完整地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和方法的统一。无论怎样优良的作风,归根结底是“为了群众”;同理,无论怎样坚持群众路线,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群众”。一切都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的主要依据;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做到这些基本要求,才是真正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优良作风。因此,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在价值目标上是一致的、统一的。

标签:;  ;  ;  ;  

群众路线与优良作风的辩证统一_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