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分析论文_王亚芳

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分析论文_王亚芳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实训中心 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护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既做到对护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又做到对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构建科学健全的培养体系,对培养优秀的护理学生乃至临床护理工作者尤为关键。本文通过阐述临床思维能力的内涵特征,对护理学生在学习中临床思维培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以临床实践为需求分析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相关策略,力求能够提升护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234-02

临床思维能力是护理实践的重要基础,还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必然要求。最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基于疾病对应系统展开划分,其中考试主要由专业务实、专业实践能力两大部分组成,在临床疾病的前提下,对护理学生依托临床思维全面分析、评定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展开考察[1]。对于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来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做到在护理实践中进行验证、改进。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应当渗透至护理教学的全面环节,作为一个复杂且细致的过程,要求护理学生不仅要有效掌握各式各样的医学知识,还要学习一定的人文社科、自然等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由此可见,对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行研究探讨,对于护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疾病的诊断以及疾病治疗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中要求护理人员在持续变化的临床治疗中始终按照护理程序来进行。对患者进行准确而深入的治疗,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应用相应措施进行改善,并对可能产生的情况进行预判。临床思维能力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优秀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综合技能。然而,当前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的科学预判思维、循证思维等普遍不足,临床思维能力也偏低,不具备应对临床突发问题的能力[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校缺乏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重视

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学校将提升护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内容,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却并没有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一些院校仍然应用传统护理教学形式,更加关注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知识点的合理安排,忽视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之间的衔接,导致临床实践教学无法跟上行业发展脚步,无法满足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因此,影响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

2.2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未能常态化及系统化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护理学生临床实践中多通过情境模拟、病例讨论、晨间提问、书写反思日记等形式亦改善护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但是没有构建能够高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体系的常态化及系统化[3]。

3.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

3.1革新课程结构

传统护理课程体系主要基础课程教学、临床课程教学及毕业实习等组成,相互间缺乏紧密联系,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相脱节,学生鲜有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进而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应当推进传统课程结构的有效革新,首先,在传统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等课程基础上设立人文护理课程,诸如护理心理、护理伦理、护理礼仪等课程贯穿至全面教学环节。除去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护理专业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创造不同维度接触临床、接触患者的机会,进一步使学生早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

3.2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学习、操作,而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问题。为了提升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有必要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例如,引入PBL教学法,通过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开拓自身知识视野;并且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临床思维验证与改进的过程。如,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临床实践中,通过借助思维导图为患者建立全面系统的护理计划,提出护理问题或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进而帮助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4]。又如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提升临床护理思维能力。依托临床护理思维虚拟训练系统,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在复杂的临床情景中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及时发现临床问题,谨慎地做出临床决策,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从而锻炼护理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护理综合能力。

3.3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革新,学校应当加强与社会医院的交流合作,通过与医院建立“师带徒”的学习模式,即为临床骨干老师与学生建立正式的师徒关系,由此既有助于构建起和谐的师徒关系,又可提升学徒的归属感及师傅的责任感,进而推进专业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融合,使护理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4.结束语

综上,临床思维能力不仅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行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内在要求,更加是加快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强化护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需求。临床思维能力的改善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系统功能,需要构建健全培养体系,落实临床思维培养目标,切实提升护理学生岗位胜任力该项核心能力。因此,学校护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革新思想观念,提高对临床思维能力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加强对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中存在主要问题的深入分析,革新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等,积极促进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凡,杨光耀,亓来华.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9(01):39-40.

[2]宋俊岩,李琛,王永芳.思维导图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7):166-168.

[3]李家林,王敏,储丽琴,等.注重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94-96.

[4]叶静.高职院校护生护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学园,2018,12(01):174-175.

论文作者:王亚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分析论文_王亚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