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是常见的软弱地基处理方式,本文对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软弱地基的稳固性。
关键词: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施工质量检测
引言
地基施工是工程项目施工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在工程竣工之后难以检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则会对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带来安全隐患。软土指的是天然含水率较大、压缩性较高、强度较低、渗透性较低的一种呈软塑以及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壤,在很多地区都比较常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软弱地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软弱地基塌陷、软弱地基变形等,软弱地基沉降又是最常见的危害,一般出现在淤泥和软土地质地域,软弱地基的承载力不强。加强软弱地基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途径。
一、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是软弱地基施工过程中的常见方式,包括桩和桩承台两个部分,其中桩基础施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预制桩,一种是灌注桩,对桩基础施工具体方案进行确定的时候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考虑桩的类型、断面、长度等。常见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
第一,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对于一般的建筑项目而言,如果采用打桩机进行打桩,则产生的噪声比较大,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静力桩是一种利用静压力在软土层中作用,将预制桩逐节压入土层中的方法,这种桩基础施工方法产生的噪声污染较少,而且能够节约钢筋混凝土的成本,对于一些在居民居住区域附近的软弱地基施工十分适用。第二,振动沉桩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指的是在桩体的顶部安装一个固定的振动器,使其产生振动,然后带动桩体,将振动传递到土层中,带动土层受迫振动,从而产生收缩和位移的过程,振动沉桩施工技术可以使得桩体表面和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而且桩体可以在自重和振动力的同时作用下逐渐沉入土中,从而产生相应的作用。在开始打桩的时候应该要首先采用小距离轻度锤击的方式,让桩体可以正常沉入土中,入土的高度大约为2米即可,然后逐渐增加深度,直到桩体在土中的深度达到要求。这种施工方法比较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不高,而且桩体的重量较轻,体积小,可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对于粘土、松散的沙土等比较适用。
二、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
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检测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满足要求。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桩基础自身结构情况的检测与处理在现代施工技术的支持下,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中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技术,即在地基上使用钢筋扎成的钢筋笼,确定出地基的桩基础形态,然后再使用混凝土对桩基础进行浇筑,最终成型。在对桩基础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其自身结构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混凝土自身质量的检测。混凝土是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材料,在检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时候主要关注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是否合适、混凝土黏度与淌度是否满足需要、混凝土凝固之后的强度是否能够满足施工标准等。
第二,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检测。混凝土浇筑过程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桩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例如部分桩体局部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胶结不良等我问题,尤其是在桩顶的1 ~ 2m和桩底的2m 范围内最为明显,这种问题基本占桩基础施工问题总数的30% 左右;比如部分桩底的基岩支承力不够,胶结不良等;桩基础底部大约有3 ~ 4cm 左右的岩层碎块沉碴,或者桩底的持力层相对较弱;浇筑过程中内部的压实密度不够,导致整个状态的承载力不够,很容易出现弯折、断裂等情况。对于以上常见的浇筑质量问题,通常可以使用超声波和小应变动测检测方式进行检测,主要是依据声波和力在桩体内的传播情况来判断其内部是否密实、内部结构。抽芯检测法也比较常用,主要针对浇筑过程中的内部压实度不够的问题,检测的时候首先在桩身上选择相应的点进行打孔,然后取样,对样品进行检测,利用芯样的结构来判断整个桩体的质量,可以判断出内部的骨粒分布的均匀情况、水泥和骨粒之间的搅拌是否均匀、混凝土的胶结程度等。
2.2 对桩基础施工质量进行检测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例如桩基础的施工技术不达标、材料不满足要求等,导致桩基础有缺陷。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下放钢筋笼的时候,在淤泥层揪下的淤泥或者是桩底本身附着的一些软化杂物,导致桩芯的施工质量不达标。在对这种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也有一套固定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当状体内部含有淤泥或者底部含有软化物的时候,可以利压强为1.5MPa 的空压机将空气沿着钻芯孔中的钢管压入桩体中,在加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还没有灌水的桩底出现了自然水,而孔底的水以及淤泥夹层物从另一个孔中喷射出来,则说明出现了上述问题,可以连续对钢管进行施压,保持36个小时,可见其中喷射出来的水从浑浊变清澈,但是水量并没有减少,而且还会出现一些岩层碎块。针对这种问题可以采用压浆法进行处理,利用压浆机将含有0.2% 的铝粉和水泥浆高压灌入其中,等到另一个孔中开始冒浆的时候可以使用木塞将其塞紧,继续保持两个小时之后停止压浆。
2.3 桩基承载力和沉降量的检测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桩基础的承载力以及沉降量是影响桩基础质量的重要因素,桩基础作为承载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其承载力至关重要,需要非常强的承载力以及沉降性能才能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要求。因此在桩基础施工结束之后必须要对单桩的承载力以及沉降性能进行综合、全面地检测。在对桩基础的承载力进行检测的时候,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大应变动测法,主要是利用瞬态的高应力应变状来推算出当桩土体系快要接近极限状态时的承载力,根据测试得出的结果就可以得出单桩的承载力。当桩基础建成之后,可以采用专门的发力装置,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施加一个巨大的力,这个力可以是水平方向上的,也可以是竖向的,外部施加力之后可以及时观察桩基础的变化情况,如果在瞬时冲力下桩体不会出现较大的形态变化,则可以认为这个桩体是符合承载力要求的。另外一种检测方法是做静载试验,首先计算出要在桩基础上施加的力,然后使用相等质量的物体来产生这个力,在一段时间范围内观测桩基础的桩位是否发生了改变。
三、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在基桩打孔时加强质量把控
打孔是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也是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桩基础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在进行打孔的时候必须要对泥浆中各种原材料的比例、粘度、含砂率等指标进行控制,尤其是对于淤质砂层比较厚的地层,在进行打孔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控制好钻进的速度,不能太急,而且可以适当地采用增大泥浆泵的单位小时循环量等措施,减轻钻机钻进时的负荷。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泥浆的渗透能力,增加孔位的密实度以及抗压能力,在对泥浆进行拌和的时候,应该要适当地提高水泥浆的比例,一般要设置2-3级沉淀池,确保泥浆中的粉砂、碎岩等物质可以被充分过滤,对于沉淀池也必须要及时清理,防止各种物质沉淀其中。同时为了保证泥浆具有良好的悬浮功能,在进行灌浆之前要对土层进行取样和分析,根据土层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来确定水泥浆的配比,达到最佳的灌浆效果。
3.2 加强清孔质量的控制
打孔结束、灌浆之前必须要对孔进行清洁处理,确保孔内保持清洁,防止孔内杂质过多影响灌浆质量和整个桩体的稳固性。在进行清孔的时候主要是对孔内进行换浆,换浆时一般采用密度相对较低的泥浆,为了保证换浆彻底,应该要确保较长的时间。另外,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空压机来压缩高压空气,将其喷射入孔底,将孔中的杂质清除,喷入高压空气一般要喷数次,直到将孔中的杂质清除干净位置。在清孔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一些淤泥,因为一些体积较大的石块很容易被清除干净,但是对于一些淤泥则比较难清洁,必须要对淤泥进行有效地控制,彻底清理,不允许有淤泥残留在孔内。另外,在扎制钢筋笼的时候应该要控制好钢筋笼的角度,尤其是垂直角度,避免钢筋笼下落的时候撞到孔上,导致孔壁的石块塌落入孔内。
3.3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的检测
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也是影响桩基础施工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要对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有效控制。采取级配良好、含泥量相对较少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将水灰比控制在0.5左右,含砂率控制在40%左右,其强度必须要满足要求。完成配制之后应该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要求。首批灌注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能早于灌注桩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时间的要求,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凝结,提高桩基础的稳定性。如果混凝土出现了塑性凝结,则可以根据凝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加入适当的水或者将其返回进行重新拌浆等,最后再掺入一些缓凝剂,可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出现凝结而沾在内壁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弱地基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形式,桩基础施工是软弱地基加固处理的主要方式,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测,尤其是针对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管理,做好相关项目的检测,对于不合理的施工项目,要及时进行解决,以免对后续施工环节的质量产生严重危害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诚厚,袁文明,戴济群.高速公路软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 钟亮根.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基施工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15
[3] 王改芳.软弱地基中桩基础的设计及应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
[4] 王红卫,毋慧玲,马玉琴.浅析预制桩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7
[5] 孙卫东.探讨建筑工程中桩基质量检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
论文作者:罗根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桩基础论文; 地基论文; 混凝土论文; 软弱论文; 过程中论文; 承载力论文; 淤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