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 731799
摘 要:分析七年级学生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的原因,指出突破的方法,教会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巧设未知数的方法。
关键词:一元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 难点 突破 技巧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既是七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自信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怎样学习,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是归类教学,化繁琐为简单,培养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现列举以下几类常见的数学问题加以阐述。
一、和差倍分问题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已知甲,乙、丙、丁 四个数,甲比乙多3,丙比甲的2倍多7,丁比乙的2倍多5,四个数的总和为45,求这四个数各为多少?
分析:已知: 甲=乙+3 丁=乙×2+5 丙=甲×2+7 甲+乙+丙+丁=45
二、工程问题
这类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例: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解:设乙还要x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3/15+3/12+ x /12=1
三、等量变形问题
这一类问题是以形状改变而周长或体积不变为前提。
例:小明想用一根长为1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得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
解: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x米, 则它的长为(x+1.4)米,
根据题意,得 x+x+1.4=10÷2
四、人员调度问题:
这一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例: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分析:显然,人员调动完成后,甲处人数=2×乙处人数。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之得x=17
∴20-x=20-17=3(人)
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五、数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数字问题多是整数,要注意数位、数位上的数字、数值三者间的关系:任何数=∑(数位上的数字×位权),如两位数 10a+b;三位数100a+10b+c。在求解数字问题时要注意整体设元思想的运用。
例:一个五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2,如果把这个数字移到个位数字的右边,那么所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的3倍多489,求原数。
解:设后四位是x 则原来是20000+x 现在是10x+2 所以10x+2=3(20000+x)+489
六、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1)相遇问题。
例:甲乙两站的路程为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千米。
求: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
分析:相等关系:总路程=慢车的路程+快车的路程
解:设X小时后相遇,则65X+85X=450
(2)追及问题。
例:一列慢车从站出发行驶1.5小时后,一列快车也从站开出,同向而行,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5千米,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问快车几小时后可追上慢车?
分析:相等关系:S慢先+S慢后=S快
解:设快车x小时后可追上慢车, 则
65×(1.5+x)=80x
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等。
总之,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关于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的引导。要引导学生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逐步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论文作者:李承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慢车论文; 应用题论文; 数字论文; 千米论文; 快车论文; 关系论文; 方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