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陈振琼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厚度、入侵程度、色素沉着和组织学亚型等。结果:患者上肢及下肢部位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头颈部;多数患者为SSM,肿瘤厚度≤1.5mm。肿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编织状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多样化,应选择特异性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病理;诊断

自1787年John Hunter报道了首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评估全球每年约有20万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发生,约13万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确诊[1,2]。本文选取我院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 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检查确诊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9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纳入的患者中,男性为11例,女性为18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42.3±5.6)岁。

1.2检测方法 根据Breslow方法,采用目镜测微计测量肿瘤厚度,入侵程度根据Clark法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100蛋白、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HMB45)、黑色素A(MelanA)抗体。

1.3病理分型及评级标准[1] 组织学亚型分为4类:(1)SSM:浅表扩散型黑色素瘤;(2)LMM:恶性雀斑样痣性黑素瘤;(3)ALM:肢端雀斑痣性黑色素瘤;(4)NM:结节性黑色素瘤。评级标准:(1)I级:原位恶性黑色素瘤,厚度≤1.5mm;(2)II级:原位恶性黑色素瘤,厚度>1.5mm且≤4.0mm;(3)III级:区域淋巴结转移或黑色素瘤厚度<4.0mm;(4)IV级:播散性黑色素瘤。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或百分百(%)表示,并分别采用t和X2检验。

2结果

2.1病理特征 患者皮肤肿物面积最小为1.0cm×1.2cm×1.3cm,最大为7.5cm×3.0cm×3.5cm,表面多呈黑色,质地较硬,多数患者病灶部位边界清,仅6例患者病灶部位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多角形,胞浆内清晰可见黑色素颗粒,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或编织状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S100、HMB45及MelanA均呈阳性。

2.2发病部位和组织学亚型结果 患者上肢及下肢部位发病率最高(各9例),其次为头颈部(7例);SSM最多(11例,37.93%),其次为ALM(9例,31.03%)及LMM(7例,24.14%)。结果详见表1。

表1 发病部位和组织学亚型

3讨论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固体肿瘤,虽然远不及非黑素瘤皮肤癌盛行,也是皮肤癌死亡的主要原因[3]。大量的研究表明,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与遗传、个人特点(如色素痣)、紫外线照射相关[4-6]。在本次回顾性研究中,患者上肢及下肢部位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头颈部;多数患者为SSM,厚度≤1.5mm。肿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编织状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在临床诊断中应选择特异性方法为主。

参考文献:

[1] Kuno Y,Ishihara K,Yamazaki N,et al.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4 Japanese patients[J].Jpn J Clin Oncol.1996 Jun;26(3):144-51.

[2] Sarah Cumberland,Claudia Jurberg.From Australia to Brazil: sun worshippers beware.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09 Aug;87(8):574-5.

[3] Mackie RM,Watt D,Doherty V,et al.Malignant melanoma occurring in those aged under 30 in the west of Scotland 1979-1986: a study of incidence, clinical features,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J].Br J Dermatol.1991 Jun;124(6):560-4.

[4] 姜兰香,庞传超,夏建新等.皮肤恶性黑素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94-3295.

[5] Tannous ZS,Mihm MC Jr,Sober AJ,et al.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risk of melanoma,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J Am Acad Dermatol.2005 Feb;52(2):197-203.

[6] Cho E,Rosner BA,Colditz GA.risk factors for melanoma by body site[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5 May;14(5):1241-4.

论文作者:陈振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2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陈振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