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融资障碍及融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融资论文,民营企业论文,障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融资困难是当前制约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创新手段:建立担保体系、发展债券市场、发展投资基金和金融租赁。从而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一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及其融资现状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即1978年至1989年开始被认可阶段、1989年至1991年的清理整顿阶段、1992年到1996年的重新发展阶段和1997年至今的迅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民营企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快捷、善于抓住市场机遇的长处,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步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全国民营企业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已达40%以上。民营经济投资已占社会总投资的35%左右,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以上。到2001年末,我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个数达132.3万家,占全部企业法人数的43.7%。从业人员达3170.3万人,占我国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接近1/5,资本金和营业收入占我国总体的比重分别达10.3%和13.2%。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它们却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
1、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在融资中待遇差别依然较大,民营企业融资面临地位不平等的问题。
2000年,在民营经济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外商投资、股权筹资占全社会相关融资形式的比重分别低于国有经济57.2%、81.43%、19.48%、6.37%、34.8%。其中,在债券和国内贷款两种融资形式上,民营经济落后国有经济最多。民营经济从直接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都未能获得良好的融资支持。
2、民营经济融资的主渠道是自筹资金。
从下表可见民营企业主要靠内源融资,在全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高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融资为2.6%,其他渠道融资为2.9%。这说明我国民营企业无论是起步时期还是进一步发展时期都严重依赖于自筹资金的融资渠道。然而,从世界其他国家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都不可能单纯依靠企业内部融资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这种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方式的融资是远远无法满足民营企业对资金的有效需求的。我国民营企业往往是因为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而导致经营困难,有的甚至破产。
表2 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
来源于格雷戈里,塔涅夫.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6).
3、其他类型的融资渠道还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从表1可知民营经济融资结构中证券融资、利用外资等渠道还没打开。2000年民营经济通过股权融资的比例仅占全部资金的1.35%。且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2年4月底,我国沪深上市公司共有1171家,民营企业大约占9%,且部分还不是通过正常途径上市,而是以高价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而绕道上市的。与股票市场差不多,债券市场也基本未向民营企业开放,还不是民营经济各行各业的基本融资方式,且绝大多数行业几乎没有债券融资。
表1 2000年不同所有制形式资金来源比例(单位%)
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
此外,金融信贷方面的支持也十分有限。以全社会贷款为100,金融机构对各类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仅占15%左右,大大低于民营企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左右的比例。民营经济中的股份经济仅得到12%的贷款,联营经济仅得到0.37%的贷款。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十分困难。
从以上民营经济的发展及其融资现状可知,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极不相称的是其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民营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的发展由内源融资向外源融资的转换过程。这一点已被美国1965—1982年企业融资结构实践所证实。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市场需求不旺,生产规模有限,难以承担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十分重视自有资本的积累,避免过度的负债经营,从而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时,外源融资则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融资手段。所以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本身并不意味着其内源融资机制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这种内源融资机制已不能满足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需要外源融资机制的接应。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外部因素。
二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因素致使民营企业在经营上出现困难,从而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主要有:1、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业绩与信用不理想及银行商业化改革等原因致使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越来越难。2、在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方面,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即场外交易被禁止,主板市场在设立初期,主要为国企“解困”服务,公司法中存在所有制和企业规模大小的歧视,使得民营企业在上市问题上存在饥饿症。3、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实行的是落后的家庭式管理,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4、我国民营企业中人才流动非常频繁,核心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流失与过于频繁的变动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非常不利。而在众多的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中,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发展创新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充分有效地利用外部资金,已成为民营企业是否能够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和既定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商品竞争,它还包括规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企业在不断竞争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资本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通过银行借贷、股票融资、债务融资等外部融资手段来实现自己发展壮大的目标。因此,外部融资成败与否,关系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大企业如此,民营企业亦是如此。
当前,各类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远不如大型企业,其主要的外部融资手段有以下两方面:银行信贷、股票上市融资。
(一)民营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之一,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严格控制着资本市场的融通,正因为银行有如此功能,才使其成为资本市场的“债权人”,控制着资金的借贷。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各类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都离不开银行这一至关重要的金融机构,银行成为众多民营企业贷款融资筹资发展资金的主要对象,在众多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首当其冲。但我国还是存在民营企业银行信贷难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成份论”的阴影依然存在。
2、面向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十分缺乏。
3、银行信贷条件让民营企业望而却步。
(二)民营企业的股票融资方式
银行信贷的种种障碍,促使一些经济效益良好,发展前景乐观的民营企业另拓它途,股票融资,在证券市场高度发展的今天,成为民营企业采掘的又一金矿。民营企业上市筹资的方式有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1、股票的内源融资。由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企业对内部职工发行股票的规模、数量有限。所筹资金远远少于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因此,企业发行内部股往往只是被看作一种企业对职工的福利措施,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融资。
2、股票的外源融资。股票的外源融资,就是指民营企业争取让自身发行的股票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从而达到筹集外部资金的目的,其发行方式有:国内发行、国外发行、股份合作制。
(1)国内市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主板市场发展的不健全,造成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迟迟未开通。许多企业要想在证券市场上达到融资的目的,只有选择主板市场,而对一般的企业来说,要想步入证券市场的礼堂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面临着严格的审批程序,而且耗时较长。当前国内有逾千家企业在A股市场等待排队上市,它们可能要等3—5年才能如愿。在经济形式瞬息万变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机会的错失,其成本代价是昂贵的。任何机会都不会让企业等上三五年,这与国外上市相比,时差是非常大的。
(2)国外市场。由于国内证券市场存在的种种不利民营企业融资的因素,众多国内的民营企业青睐海外创业板市场。虽然,在海外创业板市场有着国内主板市场所不能及的优势,但就其现实的境况,国内的民营企业亦不得不三思,高昂的成本就是海外融资的又一拦路虎。在国外金融市场融资,就香港市场而言:首先,要支付公司律师和包销商律师的专业费用,会计师的专业费用和保荐人的财务顾问和文件制作费用。其次,企业还需要支付包销商的销售佣金(约为筹资额的2.5%),估值师的物业及有关机器设备的评估费用,翻译费用与印刷费用,公关顾问的费用,收款银行的费用,过户登记涉及费用,联交所首次上市费用和交易规费以及海外发行推介费用,如此种种加总起来,估计上市成功所需费用就至少要400万元。这样的数目对于筹资额3000—5000万元的内地民营企业而言,筹资费率是相当高的,尤其是民营企业要拿出如此巨额的流动资金,不少可能会捉襟见肘。
三 民营企业的融资创新手段
一方面要提高现有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的积极性,发展真正能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这些机构不应以赢利为目的),加强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许多地区都想建立民营中小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积极性,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逐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
(一)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贷款风险缓冲机制
为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1999年6月5日,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使信用担保向民营企业敞开了大门。至1999年底,全国已有28个省区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工作,通过政府拨款、资产划拨、会员风险金、企业入股等方式共筹借担保资金40亿元,并通过加强与财政、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配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除了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在积极推进担保体系的建设外,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准了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在商机,投资组建社会性担保机构。1999年12月,由深圳中科智发展有限公司联合5家企业出资5000万元发起成立了专门为民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公司,公司实行会员制,会员优先担保,同时还为会员提供政策咨询、融资顾问、管理诊断、项目评估、资产重组、资产评估等多项服务,市场前景良好。当然,我国信用担保业务的发展还远未成熟,当前应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尽快出台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法,以使这项业务有法可依,规范发展;二是尽可能保证各项担保基金特别是政府设立的担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以确保担保基金的效率,降低风险。
(二)大力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证券融资作为一种动员和配置金融资源的制度,在中国已经形成自我强化的机制,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证券市场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证券市场获得很大发展,股票融资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选择,但与国外成熟市场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本动员能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发展潜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如何解决债券市场的不发展,促进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共同稳步发展,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证券融资制度创新,必须进行融资制度的组织创新,尤其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体系。
1、增加债券的发行规模,适度扩大投资规模,刺激经济增长,仍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政策趋向。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应注重双向倾斜:即继续向交通、能源、邮政、通讯等基础产业和民营企业倾斜。对符合《公司法》发债条件的公司制管理规范的经济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金融应给予支持。2、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企业债券利率,利率市场化要求企业债券利率的确定应根据发行人的具体情况和市场需要,体现“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回报”的市场规律。3、按照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与国际惯例接轨和提高透明度的原则,改革和完善企业债券的监督管理体制。4、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促进企业债券市场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5、推进企业债券上市流通,促进企业债券市场整体协调发展。
(三)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利用外部资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20世纪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种特殊投资基金。它以特殊产业为投资对象,以追求长期稳定收益为目的,吸引对特定产业有兴趣的投资者来投资,用以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投资基金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决定了产业投资基金不同于国库券、财务券、银行贷款等债务性融资,这不仅有利于减低项目融资的成本,并且可以充实建设项目资本金,减低债务比率,减轻债务负担,使项目正常运转。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资本市场,其投资着眼点在于长期的资本收益和基金资产增值。因此,在大力开拓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这种新型筹资方式的优势,通过设立中小产业投资基金,聚集社会资金,投资于民营企业的规模建设或其他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产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这种新型融资工具正好符合机构投资者的需要,能更好的聚集社会闲置的资本为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所运用。
(四)金融租赁为民营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金融租赁是现代租赁的主要标志,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它以出租人保留租赁物的所有权和收取租金为条件,使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期内对租赁物取得占有、使用和受益的权利。金融租赁包括直接租赁、回购租赁、转租赁、杠杆租赁、委托租赁等业务。
虽然,金融租赁在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它的作用和发展空间是不容忽视的。金融租赁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和一些特殊的企业事业单位融资。对负债的回收有充分可靠保障的民营企业和一些特殊企业事业单位,金融租赁公司因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在审批条件上较之银行贷款大为放宽(比如承租人可以达到100%负债),以支持其发展。同时承租人因租用租赁物引起流动资金短缺,金融租赁公司可匹配相当于租赁物价值60%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对承租人来说,从表面看租赁成本高于信贷,但就其所获得的延迟交纳所得税、降低负债比率(以争取上市融资)、节省筹资时间等市场先机而言,承租人的收获是十分显著的。
(五)创建创业板市场,开辟融资新渠道
为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创建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其宽松的上市条件及超然的定位主题使具有增长潜力但被主板拒之门外的民营企业上市筹集资金的梦想变为现实,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通过在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具备了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可能。创业板市场将为民营企业提供宽广的企业投资、组合和兼并的机会。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通过战略性的收购、兼并同类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加速创新的产业化进程,从而推动高科技民营企业超常规发展。此外,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还可以迅速提高民营企业的知名度。
综上所述,关于民营企业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一方面对一些传统的投融资渠道固然应该继续运用;另一方面这些传统的投融资渠道毕竟上升的空间有限,所以还应该在投融资方式上加以创新,借鉴国外和我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寻找一些有效的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民营企业建设发展的投资融资力度,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
标签:民营经济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融资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产业投资基金论文; 金融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投资论文; 债券市场论文; 股票论文; 银行论文; ipo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