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系统的生态交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生态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质、能量、信息是世界存在的根本,世界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实质上就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过程,图书馆系统的生态交流也不例外。
1 物质循环
自然物质是十分有限的,而人类社会对物质的需求可以说是无限的。物质的有限性和社会对物质需求无限性的矛盾要求我们提高自然物质的利用率,加强物质循环。原料、产品的多重利用和循环再生是生态系统长期生存并不断发展的基本技能。生态系统内部拥有一个完美的生态流程,每一个生物链是上一个的“源”,又是下一个的“汇”,没有“因”和“果”之分。物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循环再生、往复利用。
图书馆系统的物质可以分为自然物质、人工物质。自然物质循环是由自然力推动的生态交流,又称自然资源交流,主要指空气、阳光、水分、时间、空间等的交流。自然交流具有数量巨大、状态不稳定的特征,其交流的强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系统的生产、生活,因而对图书馆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工物质是图书馆物质的主体,包括藏书、建筑、设备等。人员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资源,图书馆系统的物质循环也包括人员的更迭交换。
借助于自然和社会物质的输入、输出、迁移和转化,图书馆系统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和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保持着系统的活力。
图书馆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1.1 图书馆系统物质循环的依赖性。
马克思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的一个部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决定了图书馆系统物质循环的依赖性。图书馆系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同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社会各部门各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需要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摄取阳光、空气、水分、时间、空间、设备、物资、经费等物质用以维持自身的运转。离开外部环境的支持,图书馆系统的物质循环不可能存在。
1.2 图书馆系统物质循环的双向性
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在从外部环境中摄取物质的同时,也向环境输出一定的物质,这就是图书馆系统物质循环的双向性。
图书馆系统输入的物质有生活性物质和生产性物质两种,它们既保证了图书馆系统人员生存、生活的需要,又为图书馆系统的信息收集、加工、贮存、传递提供了物质保障,没有这些物质图书馆系统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图书馆系统输出的物质则以生产性物质和废弃物为主。图书馆系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用和无用的物质产品,二次文献等信息开发产品和生活、工作垃圾等都是图书馆系统输出的物质。图书馆系统物质输入、输出的过程,是消耗物质的过程,也是创造物质的过程,图书馆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双向性。
1.3 图书馆系统物质循环的主动性
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主要是在自发状态下进行不同,图书馆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是在自觉的人为状态下进行。无论是生活性物质还是生产性物质,图书馆系统绝大多数都是以主动的方式摄取的。图书馆系统为了增加信息种类、提高服务水平,满足读者需要,借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改变了自然循环的过程,提高了物质循环的速度,增强了物质循环的深度和广度。如信息采购、资源共享、废物利用、绿化环境、数模结构建筑等,都是图书馆系统主动加强物质循环的积极行为。
2 能量流动
能量是衡量系统做功能力的一种物理量。能量的形成各种各样,如热能、光能、太阳能、机械能、生物能、化学能等。能量交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过程。能量流动是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员(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结构相应的机能过程,是生产以及与生产相反的过程——呼吸和分解作用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图书馆系统能量流量图
图书馆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满足图书馆系统生产、生活、交流等功能的过程中,在图书馆系统内外环境中的传递、流动和耗散过程。图书馆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2.1 图书馆系统能量流动的广域性
传递方式上,图书馆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式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多。自然生态系统主要通过食物传递能量,而图书馆系统可以通过人工传递系统,如工农业部门,能源加工供应部门、运输部门等人为传递。在能量的使用上,自然生态系统和图书馆生态系统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能量流动类型主要集中于系统内各生物物种间所进行的动态过程,反映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后者由于发展,大量的是非生物之间的能量变换和流转,反映在人力所制造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这种非生物性能量决非在图书馆这一相对狭隘的自然环境中所能满足的。随着系统的发展,它的能量、物质的供应范围越来越大,从单个的图书馆到图书馆系统,直至全球性的图书馆网络。
2.2 图书馆系统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在能量运行机制上,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自发的、天然的,而图书馆系统的能量流动以人工为主,如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有用能源等依靠的都是人工系统。图书馆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线性的,不是网状的,不能构成封闭循环,具有明显的单向性,也不可逆转。被图书馆系统消耗的能量如光、电、热等,一经利用就无法再还原。能量的利用不同于物质,一本书被读者看过之后它仍然存在,而经过人消耗的能源就不复存在了,它转化成了另外一种能量。
2.3 图书馆系统能量流动的稳定性
在能量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每一个传输或利用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耗损,一部分能量是损耗了,一部分能量以三废的形式排入环境,其余的能量都是由各类物质携带着进入下一个能量循环。能量的这种耗损并不代表能量减少了,它只是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成了另外一种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这就是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如上图所示,煤(A)作为原生能源通过燃烧产生热能(A1),热能推动机械运动转变成机械能(A2),机械运转发电变成电能(A3),电能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就变成了光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等,成为社会最终能源。这个过程就是火力发电。在A→A1→A2→A3的能量转换中,每次都伴随着能量损耗X。但从整个能量流动系统来看,能量总量是一定的(A=A1+X1=A2+X2=A3+X1+X3=A2+X1+X4=A3+X1+X3=A3+X2+X5+X6=A3+X1+X3+X4+X5+X6)(见如上的公式)。这一定律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其一要充分利用各种损耗能量,使它们转化成有用能量,变废为宝;其二要加大可再生性能量的开发和利用,如水能、光能、风能、太阳能等,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可持久供人类社会使用。如图书馆系统设计时,尽量采用大通间、开放式的结构,充分利用自然光、风等能源,保持其照明、干燥的要求。
3 信息传递
现代科学技术的无数成果都充分证明了客观世界被各种形式的信息充满着。人类的认识器官包括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感觉器官主要是用以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思维器官则是将已经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储存、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正向传递是:感性认识→信息传递→信息反馈→理性认识,这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信息的逆向运动是:理性认识→信息传递→信息反馈→感性认识,这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到感性的过程。图书馆系统作为信息传递的承担者,在信息的正反向运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类社会有意识地进行的信息的储存、加工、传递、利用活动。图书馆系统的出现和工作将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物质、能量、信息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是比物质、能量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化社会是以信息的生产、贮存、加工、传递为中心,图书馆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图书馆系统的信息传递,人类充分地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多功能的材料服务于人类。人类社会的能量结构在信息传递系统的支撑下,转变为利用原生能源的同时又大力发展和利用再生性能源,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的毁灭性发掘。
图书馆系统的信息传递是通过文字、语言、音像等信息的物质形态、以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来传播的。图书馆系统信息传递是按照“产——供——销”这样的渠道运行的,图书馆系统是重要的信息生产者和供应者。根据图书馆系统和信息消费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信息服务主体间的相互影响,信息传递可以分为单向传递、多向传递和主动传递、被动传递。二者交叉融合在一起构成图书馆系统信息传递的主要类型:(1)多向主动传递,如二次文献开发、新书展示、检索教育等;(2)单向主动传递,如个人定题服务、跟踪服务等;(3)多向被动服务,如外借、阅览等;(4)单向被动服务,如参考咨询服务等。传统的图书馆系统是以多向被动服务为主、单向被动服务为辅的被动式服务体制。如今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图书馆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产生了一次革命,使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构筑以多向主动服务为主、单向主动服务为辅的新型服务模式,如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推荐、终端信息输出等都是多向主动服务模式,而个人定制电子信箱、专题文献通告等则是单向主动服务的代表。
4 图书馆系统的生态交流
图书馆系统生态交流图
上面我们分别论述了图书馆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方式和特点,但是图书馆系统的这三种生态交流方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三者是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的,我们将它们分开来是为了方便论述,事实上它们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上面论述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交流只是三者各自的内循环,三者之间互相的状态和现象的转换才是图书馆系统的生态交流。
物质是能量和信息的运载工具,倘若没有物质作为载体,能量和信息就会散失,也不能以对应的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人类就很难感知,离开了物质的能量和信息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能够直接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信息记录;我们能够利用由煤燃烧产生的电能是因为这些能量原本就贮存在“煤”这一特殊的物质形态上。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做功能力,是运动中的物质的必然结果。信息是经过一定的媒体反应和物化的物质、能量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图书馆系统在具有的物质形态(如土地、钢筋、水泥、人员等)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能量(如光、热、电等)和信息(如社会学、建筑思想等)才得以呈现。正如数学的点线面理论,两点决定一条直线,三点决定一个平面,不在同一个平面的四点才能决定一个空间。物质、能量、信息就是图书馆系统同一平面上的三个点,它们共同作用创造了图书馆系统。有意识、有行为能力的人就是与它们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另外一点。正是人赋予三者组成的平面以空间感和活力,这就是图书馆系统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