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闽南方言拼音方案》的修改意见
林宝卿
(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1982年10月厦门大学中文系汉语方言研究室编撰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中的《闽南方言拼音方案》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再加上闽南方言特有的语音元素制定的。此方案在闽南、台湾、东南亚等地区已使用、推行、影响将近四十年,也随着闽南方言的辞典、教程及其他方言论著走遍海峡两岸,闽南方言推行之广、影响之大,除了它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外,也有《闽南方言拼音方案》的一份功劳,好多人借助拼音这拐棍儿举一反三,无师自通学会闽南话。但《闽南方言拼音方案》是否十全十美呢?非也。这些年来,我在编撰、教学使用中,觉得它有美中不足的地方,经过深思熟虑,我提出以下修改意见,和大家商榷。
一、声母方面
闽南方言韵书《彙音妙悟》《增注雅俗通十五音》《渡江书》都是十五音,但在长期使用中,我们觉得bb、l、gg与鼻化韵母、鼻化入声韵相拼时,由于受鼻化韵母的影响产生逆同化,读成m、n、ng,如跟韵母 (鼻化符号用国际音标)相拼时,bb →mi(面)、l→ni(泥)、gg →ngi(硬),所以增加m、n、ng这三个声母是顺理成章的,它既省掉鼻化符号,也达到音准的要求,这已不成问题,好多学者已普遍使用。
2.2.3 上样液pH的选择 上样液pH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的吸附率。黄酮具有酚羟基结构,呈现一定酸性,它们在弱酸条件下,以分子状态存在,可以凭借范德华力与树脂发生吸附作用,pH 3~5区间,随pH上升,大孔树脂对黄酮的吸附率增加,pH超过5.0时,树脂的吸附率迅速下降。上样液pH为5.0时,树脂的吸附率最大,为65.6%。最终确定上样液的最佳pH为5.0(图3)。
二、鼻化符号
关于鼻化符号的设计,海峡两岸的学者意见不一,用法不同。就拿三部《闽南话水平测试大纲》来说吧,厦门广播电视台(下称厦广)采用原《闽南拼音方案》的设计,在声母后韵母前加-n-,如“面”bbni,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称央广)采用《厦门音新字典》的方法,在韵母的右上角加小写的n,如“天”tin,而厦门语委编的却在韵母的右上角加上大写的N,如“天”tiN。我觉得采用国际音标的方法既明确又方便,在韵母的上面加波浪形“~”表示鼻化,如 、b,现在电脑打字愈来愈先进,打“~”符号并不困难,借用国际音标并非不可,取国际音标之长来补拼音方案之短,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声调方面
人们常用两种方法标声调。一种是用数字标在音标右上角,表示此音属哪个调类,后再说明各调类的调值,这种标调法未必不可,问题是每个人根据自己所好,采用不同的标调次序,很不一致,使人无所适从。如有以下几种数字标调的次序(以厦门话为代表):
(一)根据传统韵书排列,先阴调类后阳调类,又因厦门话阳上归阳去(阳上“动”与阳去“洞”同音),故空阳上 6。
(二)根据传统韵书排列,先阴调类,后阳调类,又因厦门话阳上归阳去,不空阳上6,排成七个调。
(三)根据普通话的排列次序,又因厦门话阳上归阳去,故空阳上4.
(四)根据普通话的排列次序,不空阳上4,排成七个调。
以上四种情况的不同次序排列,若没用心记住各数字代表什么调类,确实会使人读错用错。在学术刊物上还可采用五度标记法,使人一目了然地读出该字的读音,如中国diong gok,表示“中”读44次高平调,“国”读32中降促调,或可采用声调调值标记法,如中国diong44gok32,这两种标法可准确读出字音的高低升降,但不太适合用于教材。
以降低茶园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基数为目的。一是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及时分批勤采,可随采摘的嫩芽叶带走大量的卵及低龄若虫[2];二是12月下旬用石硫合剂晶体150~200倍液封园,可有效降低虫口基数。
闽南方言七个声调,如何设计出调号与调值相对一致呢?确实有点困难,我想学习教会罗马字母,有的声调不标调号,这样就可减少声调符号的负担。拿厦门话七个声调的调值来说吧,采用五度标记法,它的调值如下图:
广义的教育大数据是指来源于日常教育活动中学生们的行为以及学习数据。而狭义的教育大数据指的是学生在线学习平台、管理系统以及课程管理平台等。
我比较倾向用调号,既方便又统一,不仅书写简易,也能让人们很快地根据调型读出字音。虽然原《闽南方言拼音方案》也用调号,但构拟的调号有的与声调的调值不一致而产生误会。如上声调,拟和普通话一样“ˇ”,人们还以为是跟普通话上声一样读“214”的降升调(也叫曲折调),可方言的上声却是高降调“53”,这一来就错得离谱了。我欣赏普通话采用五度标记法,采用声调符号标调,且调型与调值取得一致。如下图:
现用下面表格列出原《拼音方案》的调号和今设计的调号进行比较:
阴平是次高平调44,阳入是高短促调4,采用不标调,最难处理是三个降调,上声高降调53,阴入中降促调32,阴去低降调21,采用什么声调符号能使调型与调号取得相对一致呢?思来想去,上声采用“ˋ”,阴去采用“|”、阴入采用“^”,那么阳去低平调用“ˉ”当然没问题。现列出几个代表点的调类、调值供大家构拟参考:
从上面几个代表点的调类、调值看,各点都是七个调,除泉州上声分阴阳,去声一个调外,其他点都是阳上归阳去,去声分阴阳(台北阴去调有的拟为11)。阳去调调型不是22次低平调就是33中平调,拟为“ˉ”是合理的,这个调型也适合泉州阳上调(只要加以说明,以示区别便可),至于泉州的去声31是个中降调,跟其他各点低降调21标为“|”也是无可挑剔的。以上修改意见提出来和大家商讨,若能取得一致,对今后闽南方言的学习、研究、传承提供很大的方便。
作者简介: 林宝卿(1939~),女,福建厦门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吴文文〕
标签:《汉语拼音方案》论文; 闽南方言论文; 修改意见论文; 福建人民出版社论文; 方言词典论文; 汉语方言论文; 厦门大学论文; 海峡两岸论文;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