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交换及其基本模型初探_用户研究论文

信息交流及其基本模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交流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作为人类社会最活跃的因素和力量,信息的交流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场景,是信息活动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现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信息交流的作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信息交流把整个世界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把昨天、今天和明天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把你、我、他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成为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泉源和阶梯。正如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的那样:“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卷61~62页)这一基本思想适用于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信息管理的基础,信息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物质基础,交流是信息管理的基本方式和运动基础,它们共同形成了信息管理的基本命题。

2 信息交流的含义和特点

2.1 信息交流的含义

社会信息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纷繁复杂的信息实体和信息资源,而纷繁复杂的信息实体和信息资源的功能发挥依赖于社会信息交流。我们只有在社会信息交流之中认识和管理信息资源,才能满足用户需求,服务于社会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地进行转让、馈赠、借贷、买卖、授受等活动,这些行为的基本形态包含着某人将转让、馈赠、借贷、买卖、授受的对象物交付他人,换句话说,这些对象物就是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信息交流与上述行为相比较,有非常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的地方。那么,什么是信息交流呢?信息交流是怎样一种活动呢?

一些学者认为,信息交流是:①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西里多森);②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信息交流是一个系统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奥古斯都);③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维)。凡此等等,根据他们的认识,结合社会信息活动的特点,我们认为: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一切人类交流的实质,是信息运动的方式和形态。信息交流从本质上讲不同于信息传递或信息传播,是相互影响的双向性信息传递或信息传播,“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独有的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移动和变化”。信息交流不同于一般的物物交换,也不是一般的信息传播或传递,信息交流是社会活动中信息借助于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递通道而实现的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传输和交换行为。

2.2 信息交流的特点

根据信息交流的上述定义,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以下特点:

(1)信息交流的物质性。信息交流必然借助于某种符号系统, 利用某种传递通道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信息交流的符号系统或传递通道往往结合得非常紧密,采用某一种符号系统通常就有其相适应的传递通道,即适合于这种符号系统传递的传递通道。

(2)信息交流的实义性。 信息交流中交流的不单单是“物”即信息载体的交流,其着眼点是信息内涵本身的交流,是为信息利用服务的。信息载体的交流是信息交流的外在躯壳,信息内涵的交流才是其实质所在。

(3)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这种交流并不代表原有信息的丧失, 而是一种共同创造的活动。信息交流抛开一切具体类型和过程来看,其实质是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其中信息的传输是指信息从某一特定时空向另一特定时空的流动和位移,信息的交换则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在传体和受体之间双向作用的特征。

(4)信息交流的目的性。信息交流具有其具体的过程和方式, 但其交流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过程和方式本身,而是通过具体的过程和方式极大地促进信息的利用和再生,即信息本身功能和作用从一次到多次到无数次的发挥。信息交流的结果和效益是其目的之所在,而结果和效益又与过程和方式不可分割。

3 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

3.1 研究的基础

信息交流过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模式是用简明、具体、科学、明晰的方式来展示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通过对事物发展的次要因素的有意识的忽视,梳理事物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脉络,有助于我们把握其系统结构、要素关系和联络方式。对信息交流的模式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即对信息交流一般化的基本过程的模式化描述;二是信息交流的个别模式,即对信息交流具体过程中个别环节或结点的模式化描述。其中,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是信息交流的个别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必须承认,关于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目前我们还缺乏非常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现有研究成果都毫无例外地归源于大众传播的模式研究成果,尚没有从社会信息交流的特性入手把握其基本规律。

模式研究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对大众传播的基本模式、个体影响模式、文化社会影响模式、受众中心模式、大众媒介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中各种基本模式的构建大都来源于申农的通讯系统模型,反映了从申农的通讯系统模型出发,人们由不同关注的视角展开的严肃而富有启发性的探索。大众传播模式研究成果中各种基本模式的探讨为我们对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可供借鉴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将这些模式研究成果与信息交流本身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本质上把握信息交流的规律性。

从研究的方法有效性和必要性出发,我们对信息交流基本模式的探讨仍然以申农的通讯系统模型为基础。约翰逊与克赖尔在1961年指出;“今天,在所有促使人们普遍对模式发生兴趣的贡献之中,要数申农的贡献最为重要”。实际上,申农的通讯系统模型比较全面地达成了对交流(这里申农描述的主要是单向性传播)的结构和要素的解析,是对信息交流通讯过程的直观反映,并且关于“讯息”转变到“信号”和还原到“讯息”的技术性环节和信道中“噪音”的干扰问题在当时是极富创见性的,为精确研究传播过程提供了基本方法论,可以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研究。当然,申农的通讯系统模型也有其一定的基础,他明显借鉴了被称为“模式研究的开山之作”的拉斯韦尔公式和对其进行扩充的布雷多克公式。但是,申农的通讯系统模型主要是针对物理意义上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而言的,显然缺乏对人的能动性的考虑,即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与信息、信道发生着联系,而且其基本路向是线性的、单向的,也未能重视信息本身的内涵。人们对申农的通讯系统模型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发展和扩充,如德福勒模式在申农的通讯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强调了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和信息干扰的多途径。

3.2 基本模式的探讨

我们提出的信息交流基本模式则是基于以下观点形成的:

(1)信息交流一般模式可用以阐释信息交流的一般过程, 即能够对信息交流的一般过程进行结构解析。

(2)信息交流一般模式特别需要考虑信息交流的双向性问题、 信息交流的社会环境问题、信息交流本身的结构问题、信息交流中噪音的多向干扰问题和信息接受者的能动性问题。

因此,我们的信息交流基本模式是拉斯韦尔公式、布雷多克公式、申农的通讯系统模型和德福勒循环模式等多种模式的综合,并且注意反映了信息交流同一般传播行为的异同,其基本出发点表达出这样一种思想:信息交流活动从形式上看是信息的一种时空转换和位移,从本质上看是信息的一种功能凸现和效用展示。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

图1

(1 )信息源(信息发送体)在信息生成并形成一定信息状态之后,通过一定的发送装置将信息以智据方式(物理载体形态的信息)向外扩散,或者与信息用户(信息接收体)直接发生联系,或者通过信息渠道与信息用户发生联系。

(2)通过信息渠道与信息用户发生联系时, 信息渠道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将信息加以转换,然后在空间范围中流动,在信息用户接收信息之前必须通过相逆方式将信息加以还原。

(3)与信息用户直接发生联系时, 从理论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几乎没有“转换—还原”过程的自然信息渠道存在于信息源和信息用户之间。

(4)信息用户通过一定的接收装置获得智据意义上的信息后, 或者改变原有的不确定性或者完善原有信息状态,从而对信息进行吸收和利用,实现了信息的再生。

(5)在信息交流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噪音”干扰, 包括常规的“噪音”干扰(即任何信息交流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和非常规的“噪音”干扰(即人为的非必然存在的)。

(6)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信息源—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信息用户”、“信息源—信息用户”之间都存在信息反馈。

(7)信息交流置身于社会信息环境之中, 无论是整体还是个别的信息交流行为和流动都受到社会信息环境的影响,“信息交流活动——社会环境”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

3.3 问题讨论

基于上述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和研究。

(1)基本模式的简化:

①对上述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进行简化,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就是社会信息环境(E)中在各种信息噪音(N)干扰下进行运作的“信息源(S)信息渠道(C)信息用户(U)”三者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 故我们可以称之为E(N)—SCU模式,即必须强调社会信息环境的作用, 必须注意各种信息噪音的干扰。

②我们对此作进一步的简化,那么信息交流实质上可以看成是“信息源—信息渠道—信息用户”三者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即可再简化为SCU模式。

(2)进一步分析:

①由于信息源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功能互补性等特征,信息通道具有形态集成性、信息关联性和效率差异性等特征,信息用户类型多样性和需求多元化等特征,构成了信息交流的核心,因而对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中三个主要因素及其规律的分析研究构成了对信息交流研究的主要内容。

②在SCU模式中,S与C、S与U、C和U 之间存在着实际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我们可以称之为“小交流”,SCU 模式即由三个“小交流”组成的“大交流”。我们在分析完整意义上的SCU “大交流”时不能忽视对SC、SU和CU“小交流”的分析。因为“小交流”是“大交流”的基础,而且“小交流”本身更直接地反映了要素的运动状态和作用方式,特别是对于明确S、C、U的具体特征非常有用。 对于“小交流”和“大交流”的共性和个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还有待于深化。

③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和个别模式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个别模式完全可以看成是在基本模式基础上分别以S、C、U 等信息交流核心要素和E、N等信息交流环境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为对象的一般规律的分析。因此,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研究和个别模式研究在研究规范、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可以互相参考和对比。

④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对信息交流过程的描述具有普遍性和统一性,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具体信息交流的特殊性和时间性,因而对信息交流现象的个案研究可以作为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研究的有效补充。其中也就是要强调具体社会信息环境的现实影响作用。

⑤对信息交流基本模式中“噪音”问题的分析即对社会信息交流的障碍分析,我们不妨可以从“噪音”的作用者(社会信息环境构成要素)和被作用者(社会信息交流的结构性要素,主要指信息源、信息渠道和信息用户,及其连接方式和途径)两个角度作深层次的研究。这样的分析将更加系统而有条理。

标签:;  ;  

信息交换及其基本模型初探_用户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