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崇明中学自主教育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崇明论文,教会论文,学生自主论文,自主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着眼点,人们主张使学生“为了获得科学知识”逐渐转向“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成为会学习的“四有”新人。崇明中学的“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负责、学会追求”的自主教育课题,从起草立项到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式批准立项至今已有两年了。他们正在召开科研讨论会,各学科教研组长在会上带来第一线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事例,笔者感受着一股冲击力。在这股冲击力里,既有崇明中学严谨扎实的传统,但又分明流淌着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意识。学生们伴随着时代的节奏演出了一部威武雄壮的活剧。我的思绪从会场飞向室外,校园内的生活场景凸现在记者面前,引人遐思——
哲学从课堂走向生活
政治课的理论学习终极目的是什么?读是为了背、背为了考,这个观念似乎天经地义。政治教师包德成在实施自主教育过程中追求着一种境界——“努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道德、知识、技能的内化”。他在高一上政治课,他力图帮助学生把哲学从课堂里解放出来,寻找人生追求的路标。
“十年前,跳水名将伏明霞的教练于芬曾预言,近些年内我国要想有人在奥运夺双料冠军,那个人就是伏明霞!”包老师满怀深情地对刚刚跨入崇明中学学生说道,“十年追求,十年科学训练,于教练的梦在亚特兰大终于成为现实!”
包老师要求运用哲学原理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一要考虑社会需要,二要结合个人实际。学生的成才目标各不相同:有学法律祛恶扬善的,有学医解除百姓病痛的,有学文弘扬民族文化的……同学们在谈论成才目标时,特别佩服马克思青年时代的人生思考:“人类的天性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
哲学理论成为学生人生指南,既讲清了哲学概念,又解释了生活,其意义是深远的。记者曾两次参加学生入党审批会。现在已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的黄雪蕾,原来她对党是“仰视”的,总觉得自己离她很远。她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时,并在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为同学服务,尽管很辛苦,但很愉快。去井冈山考察活动中感受了革命前辈为了党的事业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可歌可泣。作为后来人,应该使自己的青春无愧于时代!自己的心与党贴近了。她自强不息,参加全市作文比赛,将她的感悟写进《难忘的一处景观》的作文里,荣获一等奖。崇高的人生追求与知识探索完美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化学教研组长杨卫国关于学科教学中实施自主教育、教会学生学习的发言很有见地,凝聚着他长期探索的心血。他说,实施自主教育,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指导他们学会学习。
有人提出:“你说考虑学生怎样学,那么老师怎么教,老师放在什么位置?”杨老师笑着道:首先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仅仅考虑学生怎样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基本因素。杨老师说,当教师就是要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他潜心研究认识结构理论,他发现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与这个理论是一致的。于是,他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认识结构框架并渗透到学生的学法指导中去。他说,教师的教学不只是给知识,而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结构和活动的过程结构。唯有结构才具有最强的迁移性。学生掌握了一种类型的知识结构,就可以自己学习同类的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活动的过程结构,就可能独立策划自己的学习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力的发展。
他的实践是成功的,从他近几年所教的高三学生的成绩来看,均获优胜。
教育科研室主任施乃安还告诉我两个数据,一是1996年崇明中学教师申报63个科研课题,这在崇明中学是第一次;二是去年年底,收到学生交来的学习方法小论文100多篇,像高三(1)班市三好学生姚卓《读书的“出入法”》,高三(8)班蔡蓓蓓《捕捉思维亮点》等文章,既有理论又有切身体验,反映了学生已经不再是亦步亦趋接收老师的“容器”,而是伸出自主发展的思维触角开拓新天地了。
自主探求知识
1996年11月中旬,上海市教委德育室到崇明中学对行为规范明查暗访,他们十分欣赏高三(1)班朱稼香老师实行作文自改互评的实验。朱老师的语文教学改革的调查工作从这个班进校就开始,曾以“作文的初高中接轨”为主题写成论文在《上海教育》上发表。自改互评的实验不过是调查基础上的有力举措,这个班的自改互评到老师评改,每个学生有两个得分:作文分和评改别人作文的得分,两者相加是每个学生的得分。这个活动过程成了研磨章法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树立竞争和合作的意识,成为激励每个同学奋进的强劲动力。
作文自改互评活动,改变了人为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板块的机械局面,变成交叉式的多向思维流动,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这种教学方法在崇明中学取到了连锁反应的作用。
崇明中学高三(8)班13位“小先生”上讲台的故事,堪称自主教育舞台上学生自主发展的新鲜事。“小先生”上讲台已经半年多了,每周二、三次,坚持下来,实属不易,如果不受欢迎,断然不能到今天。那么,究竟“小先生”上讲台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呢?
“小先生”们说:“多了份自信!”“在备课中找准适合同学胃口的题目,真难;把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讲出来同学爱听!”
“学生”们反映:“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而改进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不错。”
班主任沈春泉说:“学生上讲台,除了在学习上为课堂教学取到‘拾遗补缺’外,班级的凝聚力也增强了,班主任的很多烦心事都由‘小先生’做掉了。学生的能力提高是绝对的,他们提前适应社会需要,这个意义不可低估……”
特长明显学生脱颖而出。
在崇明中学展览橱里,展出校长室审核的特长明显学生名单和照片,吸引着无数学生在观看、沉思。
郭名川,高二(7)班学生。他参加高三全市“东华杯”化学竞赛,获二等奖。高一时参加全市数学、化学竞赛,都捧回了奖状,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习超前是肯定的了。据班主任朱荣兴告诉我,1995年9月入校,正是崇明中学80年校庆活动,橱窗里展出校友的光辉业绩。郭名川甩出一句话,百年校庆,我郭名川的照片也要贴在橱窗里展出!
不要以为这是“狂言”,而是稚气未脱的有志青年的志气!诸葛亮就说过:“非志无以成学”。问他学习有什么经验?“起码得对学习要有兴趣,比如铁要生锈,为什么不锈钢不生锈呢,就要找书读,探究原因。”你再问,他说:“学一点别样东西。”这倒是真的,他对世界上汽车有多少品种,他能滔滔不绝说个半天。知识是一张“网”,他学得“杂”,主攻方向自然明确,但“杂学”使他有着丰厚的基础。
高三(2)班吴施伟,在高二时学校已经批准他免修数学、物理,因为他已学完高中数学和物理课程,每次考试都觉得题目太浅。他手头正在看特级教师张大同编著的《通向金牌之路》一书,这是一本专门辅导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书。其内容自然已经超出高中教学大纲的规定范围。
“看得懂吗?”我问。有位物理老师曾坦白地告诉我,这本书里的题目事先不看,学生来问是要“挂黑板”的。
“开始很难,”吴施伟如实说道,“我先画示意图,逐步分析,我的思维能力也逐步得到锻炼,现在我的解题速度明显快了,这就是我的收获。”
走进阅览室,语文学科特长生张卓琴正与学友宋利琴研讨余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这两位都温文尔雅的姑娘,但谈起她们课外研读的文章却出语惊人。张卓琴说,她希望自己能看得更深一些,走进作家思想和艺术的领地,“余教授的文章哲思中饱含情感,情感中浸润哲思,哲思和情感交融起来,把读者带入肃穆而又深邃悠远的艺术天地;既有忧郁和苦涩的历史呼唤,又有深刻的理性剖析,处处闪耀着文化气息的灵性。”宋利琴告诉我最近读夏坚勇的《淹没的辉煌》。她认为,“《淹没的辉煌》与《文化苦旅》是异曲同工。”她强调,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增加谈资,而是提高思辨能力,营造我们心态上俯瞰生活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