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单位造价管理研究论文_孙大娟

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单位造价管理研究论文_孙大娟

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施工单位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管理内容。本文从工程量清单概述与造价管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促进施工单位造价管理发展。

关键词: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造价管理;施工单位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施工单位企业成本运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施工单位工程单位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项目过多且资金庞大,增加了其管理难度。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将工程所涉项目详细的列举,明确资金走向,管理项目成本运行,可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高效性。由此可见,研究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单位造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工程量清单概述

(一)定义

工程量清单,是指施工单位按照招标需求与国家工程计量规定,根据合同规定项目将工程部位与性质逐项分解,划分工程范围,并通过数据量化的形式制定完整的清单细目表[1]。工程量清单也是合同签订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分析工程量清单可以详细的了解主要项目的数量、内容。工程量清单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了解工程与控制成本的重要工具,清晰明确的工程量清单能够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性,更是其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数据依托与决策基础。

(二)实质

工程量清单是工程计价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内运用工程量清单衡量工程也是与先进国际工程计价管理接轨的重要体现。工程量清单本身即为计价模式,尤其在动态市场环境下,其本身就是市场竞争价格,也是与定额计价中最为显著的去呗。在传统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中,相关单位的竞标报价中只是单一的将工程量及早准确,套用额定计价,很难展现出施工单位在具体项目造价管理中的真正水平。在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单位需要向招标单位提供详细的计价清单表,竞标后可以依据计价清单进行规范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使招标单位与竞标单位获得双赢的局面。

(三)特性

1、法律固定性

工程量清单制定需要参照市场上动态价格标准,经过报表填写与招标方的确认后,合同签署完毕工程量清单也就具有了法律意义,不可以由单方面进行随意的更改。但法律的固定性也是相对而言,如果招标方与中标方在实际工程项目进展中也可以通过协商更改。另外,如果工程项目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也需要双方切磋交流,改动其中的清单内容。工程量变动较大、工期不明确或超出实现都会打破工程量清单的固定性。

2、单价综合性

在工程量清单中,不同项目单价不同,并不是单一的显示出项目的材料施工成本,也包了利润、管理费、机械使用费、运输费以及人工费等多个方面,使工程量清单具备了单价综合性的特征。同时,在工程量中可以明确看到合同中所示的责任与义务划分,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晰的反映出实体工程中所包含的项目、内容以及辅助措施,鉴于此,施工单位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可以借助工程量清单明确管理的具体方向。

3、单价依存性

工程量清单的制定需要依托于工程项目要求、市场成本价格、企业获利需求,在竞标阶段属于合同项目中的必备内容之一。工程量清单与工程合同之间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工程量清单变化更是以合同为主,除非合同中对于工程量清单变更另有约定外,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进行合理变革:第一,合同中已有同类项目变更综合单价的,应该参照此标准进行变更;第二,如果合同中没有类似项目变更的,可以由其中一方面提出变更方案进行双方讨论,在合理协商后确定变更标准。

二、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单位造价管理策略

清单计价模式不仅为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机遇,也带来工程造价管理上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相关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工程量清单制定标准,将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到其中,制定更加科学与完善的工程量清单,能够如实反映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项需求。尤其在施工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该按照工程量清单具体项目成本投入要求进行规范化与细致化的管理,改善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一些弊端,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清单计价模式下培养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在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施工单位在报价上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精准上,对于工程项目具体实施的内容、措施、单项报价并不详细,多数施工单位都会套用相同类型额定计价标准,与实际的施工标准之间有着较大差距,为施工单位实际工程造价管理造成一定的困扰,也无法凸显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上管理的优势[2]。工程量清单制定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更是包含了工程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加大了工程计价人员的工作难度。因此在计价清单模式下,应该合理的培养施工单位管理人才,不仅要对工程计价人员培训工程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应该邀请部分技术人员对其讲解基本的工程施工技术,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培养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工程量清单建立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施工单位的盈利预期、施工技术水平、工程要求、相关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各项要素市场价格标准,需要施工单位快速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制定清单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单位清单计价管理时效性,需要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并设定企业内部定额消耗标准。通过分析可以得知,信息是工程量定额消耗标准制定的核心与基础,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建设中,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及时抓取市场动态信息,比对多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单位内部的定额消耗标准数据制定如实反映施工单位与工程项目的清单。

(三)清单计价模式下划分工程造价管理责任

市场竞争机制下,施工单位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企业内部能够高效的进行运转。工程造价管理更是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的命脉,因此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应该明确划分工程造价管理之间的职责,落实工程量清单中的内容,满足合同要求。首先,施工单位应该明确清单制定责任、清单执行责任的具体内容,并根据施工单位内部管理层级摊铺管理责任,协调内部多个部门共同落实工程量清单内容[3]。同时施工单位也可以设立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施工单位基层参与到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加强对工程量清单的落实与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管。

(四)清单计价模式下规范施工合同管理工作

大部分的施工单位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履约与索赔认知不强,在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无法明确具体法律责任与义务,甚至了为了获取更多的企业利益,加大企业在竞标阶段优势,造假工程量清单内容,导致合同签订中存有法律漏洞。合同签订中所存在的漏洞,在双方发生争执时,将会引发双方权利义务的纠缠不清。尤其在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中,如果因为招标方变更项目内容或工期的变化,将有可能导致施工单位利益受损。因此施工单位在清单计价模式下明确规范合同工作内容,详细划分双方的法律责任,一旦工程项目发生变化可以降低施工单位的损失,通过合理的索赔挽回受损经济。

结语

在计价清单模式下,施工单位进行造价管理,应该明确工程量清单的主要内容与制定标准,结合市场动态因素、企业盈利标准、工程项目要求制定清单内容。施工单位在内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加强合同管理,才能够最大化的降低施工单位运行成本,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增强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芳.PPP项目的造价管理模式选择及要点分析[J].建筑经济,2018,v.39;No.429(07):76-79.

[2]周雅飞,王玉平.EPC模式下工程变更对造价的影响分析——基于设计单位风险承担角度[J].建筑经济,2018,v.39;No.430(08):59-63.

[3]李登峰,袁玲丽.清单计价模式下考虑投标人风险态度的投标报价博弈模型[J].控制与决策,2018,v.33(06):128-134.

论文作者:孙大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单位造价管理研究论文_孙大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