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颉篇》“霸暨傅庚”试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苍颉篇论文,霸暨傅庚论文,试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出土《苍颉篇》大多为断简残编,需校勘缀合方能通释其义,明其旨趣。今以北大汉简《苍颉篇》校正阜阳汉简中的一处释文,并结合水泉子汉简《苍颉篇》以缀合其部分文本。在此基础上试就“霸暨傅庚”一语给以通释和文献疏证。 一、残简缀合与校读 阜阳汉简《苍颉篇》C026简文曰:“娄轸亢;弘竸翦眉,霸暨尃庚;崋峦岑崩,盶嵬”①,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苍颉篇》中也有相关内容,其简文为: 云雨霣零,雾露雪霜;朔时日月,星晨纪纲;冬寒夏暑,(简五九) 玄气阴阳;果旭宿尾,奎娄轸亢;弘竟翦眉,霸暨傅庚;(简六○)② 阜阳汉简整理者推测“娄”前所缺之字当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③,其说甚是。根据北大简,阜阳简中的“尃庚”当校正为“傅庚”。 无独有偶,水泉子汉简《苍颉篇》中也有数枚残简与以上内容有关: 简1:云雨霣 简2:露雪霜有利伤朔时日月大 简3:寒 简4:夏暑天之常玄气阴阳再 简5:亢宿左张弘竸前眉不可量 简6:崩山被墙阮嵬阤坑水不行阿尉馺 根据水泉子汉简,阜阳汉简中“盶嵬”应为“阮嵬”之误释,读为阢嵬,即崔嵬之义。水泉子汉简《苍颉篇》以七言成句,如将其后续三字剔除,则上举简文可缀合为以下四字句: 其中加点字为韵脚,上古音均在阳部。如将其后续三字一并缀合,则七言句式为: 云雨霣零,雾露雪霜有利伤;朔时日月大,星晨纪纲;冬寒夏暑天之常,玄气阴阳再;果旭宿尾,奎娄轸亢宿左张;弘竸翦眉不可量,霸暨傅庚;华峦岑崩山柀墙,阮嵬阤坑水不行;阿尉馺…… 七言本句句押韵,本章也押阳部韵。根据朱凤翰先生的介绍,北大简《苍颉篇》现存11个章题④,其中就有“云雨”章,以上缀合四字句无疑就是《云雨章》中的部分内容。 二、“霸暨”释义 《云雨章》中的“霸暨傅庚”一语,比较费解。阜阳汉简整理者只解释了“霸暨”一词,非常简略: 霸,通魄。《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周书》曰:‘哉生霸’。”此指月初生明亮部分为魄。一说以月体黑者谓之霸。暨,日颇见者,见而不全也。暨,小食也。⑤ 今按,霸的本义即月初始生光明之相,从月(bò)声,今音读与魄(pò)同,这是上古音重唇音分化为轻唇音的结果。《说文》“霸然”当为“霸霸然”,即月光微明之貌。暨的本义是“日颇见”,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说的“见而不全也”,不全之霸,就是暨霸,也作霸暨,文献中多作既霸。“霸暨”用的正是霸之本义,而“王霸”之霸(bà),乃是通假用法。段玉裁于《说文》“霸”下注曰: 霸、魄迭韵。《乡饮酒义》曰:“月者三日则成魄。”《正义》云:“前月大则月二日生魄,前月小则三日始生魄。”马注《康诰》云:“魄,朏也。谓月三日始生兆朏,名曰魄。”《白虎通》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按,已上皆谓月初生明为霸,而《律历志》曰:“死霸,朔也。生霸,望也。”孟康曰:“月二日以往,明生魄死,故言死魄。魄,月质也。”《三统》说是,则前说非矣。《汉志》所引《武成》《顾命》皆作霸,后代魄行而霸废矣。俗用为王霸字,实伯之假借字也。 魄的本义为人之阴魂,《说文》谓之阴神,段注以为“阴言神者,阴中有阳也。”初月就是阴中有阳,用魄字来表示,似乎比霸字更恰切,于是魄行而霸废。霸、魄、朏三字古音相近而义训略同,故霸又作魄、朏。《说文》月部:“朏,月未盛之明。从月从出。”霸、魄为形声字,朏为会意字。“月未盛”与“月始生”,所指实同,均指从初月至既望之间的月相。 实际上,月始生之相谓之霸(魄、朏),月既亏之形亦谓之霸,古人有专名以称之,曰生霸与死霸。自月之始出即朔日至望日谓之生霸,阳魄渐生而阴黯祛退;自既望至晦日谓之死霸,月相满盈而亏,阴黯渐长而阳魄渐失,以至于晦暝月尽。 《汉书·律历志》承刘歆《三统历》而来,故段玉裁前引《律历志》而后证之以《三统历》,实则刘歆有关生霸、死霸的解释是有问题的。清儒俞樾有《生霸死霸考》之作叩其端倪⑥,只是囿子刘歆之说而未达一间。王国维绍续前修而后出转精,别作《生霸死霸考》一文,提出上古三代“一月四分”说,即初吉、既生霸、既望和既死霸。王氏谓: 古者盖分一月之日为四分。一曰初吉,谓自一日至七八日也。二曰既生霸,谓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三曰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四曰既死霸,谓自二十三日以后至于晦也。八九日以降,月虽未满,而未盛之明则已生矣。二十三日以降,月虽未晦,然始生之明固已死矣。盖月受日光之处,虽同此一面,然自地观之,则二十三日以后月无光之处,正八日以前月有光之处,此即后世上弦下弦之由分。以始生之明既死,故谓之既死霸,此生霸死霸之确解,亦即古代一月四分之术也。⑦ 实际上,“四分”乃其荦荦大端者,未为精审。王氏又从文献中析出哉生霸、旁生霸和旁死霸三个月相之名。他说: 哉生魄之为二日或三日,自汉已有定说。旁者溥也,义进于既。以古文《武成》差之,如既生霸为八日,则旁生霸为十日,既死霸为二十三日,则旁死霸为二十五日。事与义会,此其证矣。凡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各有七日或八日,哉生魄、旁生霸、旁死霸,各有五日若六日,而第一日亦得专其名。⑧ 今按,哉生魄也作载生魄,同音假借,义与“才”同。旁生霸也作方生霸,旁者溥也,溥者广也。若依王氏之说,则一月之四分,可如下表所示: 然而王氏之说,尚有疏漏之处。一月之月相,莫显于朔、望、晦者,然王氏竟置望日于罔顾,以既望以概之,失于粗略。又,哉、既、旁三名,恰为从初始至方盛之过程,不应仅以一“既”以概括“哉”与“旁”。现将上举月相之名与对应日次,按次序列为下表: 诚若如是,则每月之月相,至少有十个专名。 三、“傅庚”释义 “霸暨”之释已如前揭,然“傅庚”一语同样费解。我们认为,傅庚即伏庚,傅通伏。傅字古音为帮纽鱼部,伏字古音为并纽职部,帮、并二纽只是清浊之分,职部与之部是平入对转,而之部与鱼部又相为邻韵,故傅、伏二字古音相近,可以通假。伏庚指夏历三伏,亦谓之伏日。 文献所载伏日,最早出自《史记·秦本纪》:“(秦)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裴骃《集解》引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张守节《正义》:“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历忌释》云: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⑨这是五行家的说法,又以干支相配,庚、辛为金。《汉书·郊祀志》:“(秦德公)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颜师古注:“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⑩ 上揭《史》《汉》诸书所谓秦德公二年(676)初伏云云,是谓秦人于此年才开始有伏祠。“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是一种杀狗于四方之门从而禳却热毒的祭祀活动,蛊为厉鬼之属。《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明言秦德公二年“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伏日的起源恐怕要比伏祠早得多,《诗经·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毛《传》:“魃,旱神也”,《说文》谓之“旱鬼”。魃的古音为并纽月部,伏的古音为并纽职部,魃、伏双声,一韵之转,故“伏日”本应作魃日,祭祀旱神,禳却热毒,杀狗也只是一种形式寄托。嗣后风俗转移,由祭祀魃神而演变为隐伏避暑,于是遂名之为“伏日”。 至于伏日的起始时间及计算方法,目前所能考知的最早出处是唐代徐坚所编《初学记》中的一条材料。《初学记》卷四《岁时部下·伏日第八》“叙事”条注引《阴阳书》曰:“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11)《阴阳书》不知著者名姓,应是民间递相传授的数术汇集,这类书籍秦汉时流传甚广,怀挟其技者也大有人在。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大概也是方术之士的一种约定俗成。 伏庚,文献中通作庚伏,唐前文献中鲜见其例,宋以后则多见。苏辙《谢入伏早出状》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朱熹《次韵秀野署中》:“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伏日与腊日相对,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物候时令。 经过文献校勘与互证,《苍颉篇》“霸暨傅庚”一语中的“霸暨”也作既霸,霸同魄、朏,泛指月相,是早期比较粗略的计日法,不仅有初吉、既生霸、既望和既死霸,还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望、晦,一月之相多达十个专名。“伏庚”概指伏日,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算,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后伏。中伏有时为十天,有时为二十天,而初伏、后伏则固定为十天。“伏庚”也作庚伏,出土《苍颉篇》残简将其用例自宋代提早到了秦代,至少提前了1200多年,这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①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苍颉篇〉》,《文物》1983年第2期,第26页。 ②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32页。按,本文初稿所引简文系据朱凤瀚《北大汉简〈苍颉篇〉概述》一文,当时北大简《苍颉篇》尚未全部发表,此两简之中有缺文,详《文物》2011年第6期,第59页。 ③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苍颉篇〉》,第29页。 ④朱凤瀚:《北大汉简〈苍颉篇〉概述》,《文物》2011年第6期,第58页。 ⑤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苍颉篇〉》,第29页。 ⑥[清]俞樾:《春在堂全书》第三册,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84~88页。 ⑦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一册,中华书局,1959年,第21~22页。 ⑧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一册,第22页。 ⑨[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184页。 ⑩[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1196页。 (11)[唐]徐坚等:《初学记》,第75页,中华书局1962年1月。略论“苍界”与“霸权主义与傅庚”_苍颉篇论文
略论“苍界”与“霸权主义与傅庚”_苍颉篇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