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辣椒之都”辣椒诈骗案的黑幕_玉米论文

揭开“中国辣椒之都”辣椒诈骗案的黑幕_玉米论文

揭开“中国辣都”辣椒造假黑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幕论文,中国论文,辣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走进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大字“中国辣都”。然而,当地群众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华北,这里居民很少直接食用辣椒,而且种植辣椒的经济效益并不好,也少有农户愿意种植辣椒。不过,据介绍,由于当地有不少辣椒贩子,这里便形成了两个大的辣椒批发交易市场——龙庄批发市场和曹家村批发市场。

曹家村批发市场:发霉变质的陈年辣椒成了市场主角

10月9日,记者一大早就赶到了曹家村辣椒批发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在当地辣椒贩子的带领下,来市场上挑选辣椒。记者跟随其中一位来自大连的客户,想先打听打听行情,意外地发现许多客商并不冲着颜色好、外形好的辣椒去,相反,专找质量较差的辣椒。据这位自称姓刘的先生介绍,当地这个市场只是个看货样的地方,想进大宗货,必须得找当地的辣椒贩子,由他们负责联系货源;如果要进行加工,还得由他们联系加工地点。

记者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辣椒许多都是已经发霉变质的,有的轻轻一抓就碎成粉末,价钱也十分便宜,一般稍好一点的干辣椒每公斤售价3.4元左右,最差的只要1元。

记者看到有一个商贩所售的辣椒质量较差,将辣椒从中折断一看,里面已经发霉变黑,当地人称这种现象叫“冒烟货”,主要是因为晾晒技术不好或赶上阴雨天气,导致辣椒发霉变质,但是从外观上一点也看不出来。

“这种货做整辣椒的没人要,要了也卖不出去,还得再加工,这个只能用来做货。”一位辣椒贩子听说记者是来采购辣椒的,非常热情,看到记者对此比较外行,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做货就是做辣椒粉,在里面掺点东西。”

但是,当记者问他到底掺什么东西时,这位辣椒贩子却讳莫如深。

记者假装对这种冒烟货特别感兴趣,抓起一把辣椒问摊主:“这个怎么卖?”

摊主看到有人看货,非常高兴:“你给个价吧。”看到记者迟迟不肯开价,这位摊主显然有些急了:“就一块钱,不行咱们可以再商量。”

记者:“太贵了,你自己看看,你这个辣椒里面全烂了。”

摊主看到记者有些动心,便鼓动记者:“不瞒你说,市场上现在的货基本上都这样,都是陈辣椒,好一点儿的是去年的,你要多少货,我可以替你想办法,这个我自己家里就有1万公斤。”记者表示在市场上再看看,借故抽身走开。

望都县辣食制品厂经理:只要是做粉的,就没有不掺棒子皮的

听说记者是要购买辣椒制作辣椒粉,一位骑车路过的老农热情地招呼记者跟他走,他能介绍去一个好地方。

一路上,老农向记者介绍,自己从事辣椒生产已经多年了,算得上老专家了。这位老农告诉记者,做辣椒粉一般用的都是质量较差的辣椒,如果不在里面掺点东西,颜色肯定不好。一般来说,当地人现在掺的都是经过染色的棒子皮,也就是玉米皮。一会儿的功夫,老农将记者带到一家辣椒加工厂——河北省望都县辣食制品厂。

自称是工厂负责人的王建立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一般做成粉的都是加了棒子皮的,棒子皮是从制药厂当饲料买回来的。我们这儿专门有人做这个买卖,一吨大约是600来元,回来加工染上色以后,每公斤是1.5元。我昨天刚给人做了3吨货,是给北京一家方便面厂送的,都加的棒子皮,一半一半,一半辣椒,一半棒子皮。还有那个天津一家儿童食品厂,做儿童食品的,干脆不加辣椒,全是棒子皮。我们这货基本上都是供方便面厂的,哪儿都有,北京的、天津的、四川的,一般方便面厂用的都是这货。我做这个做了十多年了。”

在记者一再要求下,王经理打开了挂着一把大铁锁的大门,将记者领进了望都县辣椒食制品厂的加工厂区。厂区的院子里摊晒着一地的辣椒。

“这些都是下雨给沤的,不过晾了几天基本上都干了,昨天做的3吨货就用的这种辣椒,效果相当好,里面还剩下点,你们可以看看去。”

在厂房内,记者看到几台并列的大型粉碎机。“你看,这些都是昨天做货的时候剩下的,地上这些都是,都是加了棒子皮的,做好以后根本就看不出来。你想,再差的辣椒粉碎成粉末了也看不出什么来了,只要有辣度就够了。”

就在王经理向记者介绍用染色后的棒子皮假冒辣椒如何可靠的时候,一位名叫王长利的人来了。“他是染棒子皮的高手,做这个做了好多年了,他家里就有些染好的棒子皮,你们可以从他那拉来棒子皮,在我这儿加工,每吨收你们600元钱的加工费,辣椒就由你们自己去市场选。”

玉米皮是这样染成“辣椒”的

10月19日,记者再次来到曹家村辣椒批发市场。一位商贩对于自己的产品毫不掩饰:“这是加工好的样品,1公斤1.4元,不瞒你,这个是加了棒子皮的,你要多少,我都可以加工。”

据当地知情人介绍,当地许多村都有人做棒子皮染色加工辣椒粉的买卖。有的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做。在望都县高岭乡孙家村,一进村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辣椒味,村里的一些妇女就坐在尘土飞扬的路中间加工辣椒。

在村民王长利家的场院里,记者看到,地上和房顶上都晾晒着一层通红的东西。据王长利介绍,这些就是头天晚上刚刚染好的玉米皮。

当记者问及这种染色的玉米皮做好的“辣椒”在烹饪时会不会掉色,会不会让人一眼识破时,王长利为了证明自己的玉米皮染得好,特意找来一杯水,把染好色的玉米皮泡在里面。果然,经过10分钟左右的浸泡,玉米皮一点也不退色。据他介绍:这是一种专门作工业染色的染色剂,附着性非常好,工业染色剂基本上都有毒,但一般人吃辣椒吃得少,不会有事。

经过多次交涉,直到记者临走前的晚上,王长利才最终同意让记者看看怎么染色。晚上10点多左右,王长利先是从家里东厢房一间贮存着大量棒子皮的屋子里取出了一把棒子皮,然后从西厢房另一间小屋的两个编织袋中各取了点黑色粉末倒在棒子皮上,加水搅拌后,不一会儿的功夫,白色的棒子皮就染成了红色和黄色。

记者问道:“加的这个是什么东西?”

“这个就是染色的,一个是红颜色,一个黄颜色。”

“那么这东西有没有具体的名字?”

王长利立即显得十分警惕:“你问这个干什么,反正就是叫红颜色、黄颜色,是一种工业染色剂,没事儿,吃不死人。

记者:“那这个量怎么控制?怎么有的能变黄,有的变红呢?

“这个就看你要什么样的色,再加多少色素,根据比例加,这个好弄。”

在孙家村一个名叫李成军的人家里,记者目睹了加工假辣椒的过程:工人先是把6大袋近150公斤已经染成红色的玉米皮倒在地上,然后只取了10公斤当地人称为“花皮”的小辣椒倒在玉米皮里进行搅拌。搅拌的过程也很简单,只是用铁锹把辣椒放在染好的玉米皮里翻几遍就算完成。

据介绍,这种被称为“花皮”的辣椒是未成熟的辣椒或陈放多年的辣椒,质量相当差,与市场上销售的红辣椒有很大的差别。

整个加工环境十分简陋,根本没有任何卫生条件可言。搅拌原料的时候,工人甚至还直接往里吐痰:“反正自己也不吃。”

望都造假辣椒由来已久

据当地知情人介绍,当地用染色剂染制其他原料假冒辣椒由来已久。除了用玉米皮染色外,不法分子还选用柿子皮、麦麸子等原料染色加工成假辣椒。但是,近年来,由于柿子皮价格相对较高,而且收购起来比较困难;而用麦麸子染的假辣椒在食用过程中有股糠味,容易被人识破,所以造假分子基本上都改为染玉米皮了。更重要的是,当地人称为“红颜色”、“黄颜色”的染色剂就是工业染色剂,这种工业染色剂染色效果好,十分容易购买。造假者在染色的时候,根据不同的原料,添加不同剂量的染色剂。当地流行的说法是“你的棒子皮加的是几斤色”,一般染制玉米皮的都是按每50公斤添加0.5公斤工业染色剂。

据了解,工业染色剂是严禁用于食品加工的。因为工业用染色剂比起其他有染色作用的食品添加剂来说,毒性要大得多,长期食用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甚至中毒,根据《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13条和第17条规定,不得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卫生部在最近发出的通知中也明确表示,凡使用非食品用途的添加剂,不管是药用还是化工用的染色剂,都属于违法行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北省望都县曹家村、孙家村等许多村庄都在长期从事用玉米皮染色加工成假辣椒的非法活动,生意十分红火,利润很高,有的造假户一个月就能生产几万公斤假辣椒销往全国各地。

标签:;  

揭开“中国辣椒之都”辣椒诈骗案的黑幕_玉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