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规划路径及实施工艺探讨论文_程胜利

海绵城市规划路径及实施工艺探讨论文_程胜利

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 安徽池州 24711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人们对城市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日益凸显。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实现人们生产生活的便利性,还应当保障人们生活环境的绿色美好,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就是在这一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及自然生态的需求,但由于当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本文就我国海绵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优化建议,以期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现存问题;规划路径;工艺探讨

一、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高速推进,其突出表现就是城市数量的显著增加及城市规模的显著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建设的发展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损害,不少城市存在水资源污染及短缺的重要问题,因而,兼顾城市设施建设及环境生态保护成为了城市化进程的必然发展方向。而海绵城市作为在这一形势下兴起的一种城市形式,主要指的是一种以城市自然环境优先、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建设的城市形式。在这一城市形式中,灰色城市设施的建设及绿色城市绿化工程的开展实现了高效结合,使得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起到水体的保存、渗透及净化作用,由此以减少城市内部内涝、水资源短缺等不良资源现象的产生,其名称也是由此得来的。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保障城市居民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优良性的重要前提,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加强其规划建设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上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

二、海绵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水体环境问题,但由于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及知识难以支撑海绵城市规划工作的高效开展,因而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海绵城市规划过程定量分析不足

在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常用到的规划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其中定性方式主要是指通过文字描述性研究报告进行城市情况汇报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对城市情况表露较为客观、语言较为简单易懂、分析较为简便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予以广泛应用。相比较之下,以各项图表数据为基础构成的定量分析方法在易理解程度、信息直白程度、数据收集程度等方面都具有更大的难度,因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常被忽视。但实际上,定量分析方法比定性分析方法具有更加突出的客观性及科学性,能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在开展海绵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城市湿地、洪泛区、城市地质情况、下垫面因素等内容进行定量统计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海绵城市排水设施、蓄水绿化带及各种管道的规划调整工作,而定量分析的缺乏则不可避免地导致海绵城市雨水工程建设与用地强度之间的脱节。

(二)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脱节

由于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保障城市灰色设施与绿色绿化设施的高效融合,因而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城市总体规划与各项专项规划的充分协调。但在当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实际规划建设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这种脱节现象突出表现为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往往着重先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与审批,当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以后再进行专项规划的设置。这种规划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城市大体规划的合理性,但却将城市专项规划的开展工作置于了被动地位,由于审批之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益,因而专项规划工作的开展只能依据总体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无法充分以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为依据,由此也就导致城市专项规划功能实现的不全面性。此外,这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脱节的现象还会导致城市功能分区实现的现象,无法统一整个城市内部的专项设施设置工作,导致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发挥受到制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海绵城市竖向规划重视程度不足

所谓海绵城市建设的竖向规划指的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为了充分满足开发区域路桥建设、排水工程、景观设计及建筑布局等方面的综合性要求而对城市开发区域原有地形进行改造利用的一种规划设计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可能需要对城市建设地斜坡的坡度、地形的高程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改变,以保障城市排水功能更好的实现。但是在当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实践中,对这一规划方式的关注程度呈现出显著不足的状况,在进行规划时,规划人员往往以城市的水平规划为主要内容进行城市道路及排水设施的设计,而未对城市竖向规划工作的开展予以明确指导。而有部分城市虽然开展了城市竖向规划工作,却由于对定量分析方式重视程度的不足而导致未对城市地质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合理完善的统计,导致城市的竖向规划与城市实际情况相偏离,由此不仅不能发挥城市竖向规划的作用,反而可能给城市带来内涝风险。

三、海绵城市规划实施工艺研究

(一)总体规划层面的实施工艺

在开展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过程中,相关规划人员应当首先对城市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如城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城市的地质情况、城市的下垫面因素等,以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其次,相关规划人员应当对城市在区域内所需要起到的基本职能进行合理评估,如城市开发地处于整个区域排水工作的何种部位,以保障城市排水功能等功能的实现;最后,相关规划人员应当以定量分析的科学数据及城市所需起到的功能为基础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通过对城市建筑设施、绿地景观及其他各项设施的总体建设情况的合理安排实现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此外,在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城市各项专项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确保城市大排水系统及小排水系统的全面协调配合,保障城市生态排水功能的实现。

(二)控制性规划层面的实施工艺

所谓的控制性规划工作指的是为保障海绵城市雨水控制目标的实现而开展的相关规划工作。为了保障这一规划工作效果的充分实现,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相关规划人员应当根据城市开发地区的地质特征、地表地貌、用地开发情况及水系管网的分布情况进行开发地区开发强度的评估,并合理确定后续开发原则及具体策略,为城市用地布局的安排及用地性质的确定提供指导。继而,相关规划人员应当对城市进行分区雨水控制目标的建立,并通过测算合理设置城市单元面积的绿地面积及水资源蓄积率,充分保障单位面积内城市用地及城市整体雨水控制功能的发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效益的优化。

(三)修建性规划层面的实施工艺

除了利用城市现有的各项条件规划城市的雨水控制目标之外,海绵城市的规划还应当包括各项能够加强城市雨水控制功能的修建性设施的规划工作。具体地来说,城市规划人员应当对城市的竖向特征、水系情况及绿化带建设情况等进行合理评估,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模型的建立,预估城市地表径流的汇集情况,从而为城市蓄排水工程的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在城市自我排水功能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城市规划建设只需保障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立不会对城市排水功能造成制约影响即可,但当城市地面排水条件不足时,则需要进行地下调蓄设施的建立,以此实现城市多余雨水的处理,保障城市排蓄水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是解决我国城市建设中城市内涝及其他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长足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加大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不断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卓想,岳波,李珂,闫惠,陈明希.小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实践——以四川省华蓥市为例[J].规划师,2017,33(05):59-65.

[2]张伟,王家卓,车晗,王晨,张春洋,石炼,范锦.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经验探索——以南宁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6,40(08):44-52.

[3]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涂满章,郑建阳,郭英远,彭海阳.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1):79-97.

[4]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04):108-114.

论文作者:程胜利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规划路径及实施工艺探讨论文_程胜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