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检验意义分析论文_王美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血红蛋白水平的意义,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患者心功能与肾功能的判断。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检测组,选择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6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检测组患者在入院后的24-48h内实施心动图检测,对患者LVEF与LVEDd进行记录,并对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对照组实施同样检查,比较两组研究人员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检测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87.04±23.57)g/L,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127.12±12.33)g/L,对照组研究人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检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心功能恶化血红蛋白的下降,随着血红蛋白下降LVEF降低,呈现为正相关;而血红蛋白下降LVEDd增加呈现为负相关。结论 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呈现明显相关性,因而可以将其作为临床判断心力衰竭的标志物之一。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红蛋白水平;检测意义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其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及生活。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慢性心力衰竭不仅能够严重影响到患者心功能,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肾功能,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病的中晚期在临床上合并肾功能衰竭。而同对患者进行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临床医师对肾功能与心功能的判断[1]。鉴于此,本文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检测组,选择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6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检测组患者在入院后的24-48h内实施心动图检测,对患者LVEF与LVEDd进行记录,并对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对照组实施同样检查,比较两组研究人员的血红蛋白水平。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检测组,选择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6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65.23±12.04)岁:其中包括NYHA-II级20例,NYHA-III级18例,NYHA-IV级22例。对照组研究人员男33例,女27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64.05±10.32)岁。检测组纳入标准[2]: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符合NYHA新功能分级II级以上;②基础疾病包括高心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以及扩张性心肌。对照组纳入标准:所有体检人员均经临床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且无心力衰竭的体征及临床症状。两组研究人员均签注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且均排除恶性肿瘤以及胃肠道出血等继发性贫血症状,性别、年龄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本次研究对检测组与对照组人员的血红蛋白水平均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110g/L[3]。除此之外,检测组患者在入院后的24-48h内实施心动图检测,对患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与LVEDd(室舒张末期内径)进行记录,并对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对照组实施同样检查,对两组研究人员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此次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60例体检人员的实验研究指标数据结果均进行统计学计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治疗效果等计数指标结果以%形式展开;血红蛋白水平、LVEF与LVEDd结果均以 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的情况下,证明实验指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研究人员血红蛋白水平

检测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87.04±23.57)g/L,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127.12±12.33)g/L,对照组研究人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检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上时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缺乏特异性,常常表现为常多项指标升高的状况,同时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查如,心电图及胸片等也难以准确判断出心力衰竭[4]。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心力衰竭时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并且其下降水平与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这就是说随着患者血红蛋白的减少,也会降低患者血液携氧能力,从而便会导致患者的全身组织以及器官发生缺氧变化等,最终加重患者心脏工作负荷,造成患者左心室肥厚,影响患者心功能及肾功能[5]。由于红细胞含有大量抗氧化剂,因此若患者的血红蛋白下降则会增强其氧化应激增水平,进而对患者的心肌细胞造成损害。本次研究表明,随着患者心功能恶化血红蛋白的下降,随着血红蛋白下降LVEF降低,呈现为正相关;而血红蛋白下降LVEDd增加呈现为负相关。通过上述血红蛋白降低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呈现明显相关性,因而可以将其作为临床判断心力衰竭的标志物之一。

参考文献

[1]陈秋霞,冼中任,吴晓翔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和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3,34(11):1723-1725.

[2]魏艺,胡元会,杨传华等.老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与血红蛋白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6-8.

[3]李伏,张雪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铁缺乏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9):1071-1072.

[4]田琴琴,黄淑田,张丽君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及血红蛋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4):413-414.

[5]杨虹,白永怿,刘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检测与心肾功能关系[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2):121-122.

论文作者:王美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检验意义分析论文_王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