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逻辑”与“论证逻辑”--评刘纯洁的论证逻辑研究_形式逻辑论文

“非正式逻辑”与“论证逻辑”--评刘纯洁的论证逻辑研究_形式逻辑论文

“非形式逻辑”与“论证逻辑”——兼评刘春杰的《论证逻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式逻辑论文,逻辑论文,刘春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1—06;B8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75(2000)01—0003—06

最近,青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刘春杰副教授的学术著作——《论证逻辑研究》。欲知此书的重要意义,需将它与国内学界尚未普遍关注的而国际逻辑学研究特别是逻辑教学改革业已存在的一种趋向联系起来进行考虑。《论证逻辑研究》第一章“论证研究的复兴”从总的方面证明了论证逻辑研究与教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客观存在。在此,我想为此补充一些新的具体材料。

在美、英、加、荷、澳、新西兰等国,普遍开展与论证逻辑相关的“非形式逻辑(Informal logic)”的研究与教学活动已有30多年的时间。通过因特网的考察表明,这些国家大学哲学系开设的论证逻辑课程有“批判性推理”、“批判性思维”、“思维与推理”、“非形式逻辑”、“谬误分析”等。

非形式逻辑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以社会和政治运动为特征的、特别和高等教育相关的呼吁。可以说,它本身主要是与逻辑课堂教学改革密切联系的产物:人们要求一种处理日常推理的方法。非形式逻辑起初试图用直接取自报纸、电视和其他大众传媒的推理、论证和辩论的实例取代早期教科书(如柯比《导论》的早期版本)中那些人为创制的例子。为了分析这种推理,非形式逻辑家受到先前一些分析日常语言论证著作的重大影响。亚里士多德对谬误的处理和修辞学理论成为讨论和研究的一般基础。南佛罗里达大学的S.N.托马斯的《自然语言中的实际推理》(Practical Reasoning In Natural Language )被看成是非形式逻辑的奠基性著作(1958年初版,1986年三版, 1997 年四版, Prentice-Hall)。此书展示了分析、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语境如书、论文、 随笔、演说、社论、交谈中的实际的推理或论证的技巧,提出了“自然逻辑(Natural logic)”的一般方法。 它可以不使用逻辑教科书的传统方法(如真值表、文恩图),而用另外的图解表示论证的结构(包括科学的、哲学的、数学的、政治的、宗教的、伦理的、“归纳的”、“演绎的”、模态的、语义的、语形的等),表明这些技巧如何被用于分析包括许多正面的和反面的情形,以及识别其推理是模糊的、复杂的或紊乱的会话中的论证。此书分析了论证的结构、评估、语义分析、非形式谬误、决策与论证分析和哲学推理。

对非形式逻辑来说,两部最有预见性和影响的现代著作是图尔敏的《论证的运用》和汉布林的《谬误》[1]。 前者强调与“数理逻辑和20世纪认识论所依赖的抽象的和形式的标准”相对应的“实际推理的标准和价值”。后者则提出了谬误理论的艰巨任务,并将它引导到对一般理论的研究上。汉布林本人尝试建立了一个论辩的形式系统——“形式辩证法”。其后论证研究特别是谬误研究的重大发展都可以看成是对他的意见的不同回应。从地域上说,非形式逻辑起源于北美。在其发展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加拿大温莎大学的Ralph H.Johnson 和J.AnthonyBlair。他们的《逻辑的自我辩护》(Logical Self- Defence,McGrawHill-Ryerson,1977,1983,1995 )是第一个强调非形式推理具体例子的导论性教科书之一。而且,他们的《非形式逻辑通讯》很快成为讨论、新闻和研究的一个焦点。20年来,《非形式逻辑杂志》[2] 一直是反映该领域状况和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出版物,研究主题包括论证理论、谬误分析和谬误理论、好论证的标准、合理性和论证、合情推理、科学推理、论辩心理学、批判思维理论、论辩教学、说服、修辞学与论辩、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思维等。在它周围聚集了一批来自各国大学的著名研究者。如,University of Amsterdam 的Frans H.van Emeren 和RobGrootendorst、University of Nevada at Las Vegas 的MauriceFinocchiaro、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的 Nicholas Rescher 、Pacific Graduate School of Psychology 的 Michael Scriven 、University of Winnipeg 的 Dauglas Walton 以及University ofLethbridge的John Woods等。其它在非形式逻辑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杂志包括《论辩》、《修辞哲学》、《论辩和辩护》(以前是美国辩论协会杂志)以及《教学哲学》。象《分析》、《心》、《哲学杂志》、《美国哲学季刊》和《加拿大哲学杂志》等也发表一些该领域的重要文章。1996年开始,《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of Philosophy)列上了“非形式逻辑”辞条,并上载因特网。

非形式逻辑可以描述为企图发展一种能够分析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语境中的,比如,政治论辩、法律诉讼、社会评论和大众媒体(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等)“非形式”推理的逻辑。历史地说,非形式逻辑可被描述为一个摆脱形式逻辑的领域。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摆脱是以激烈地拒绝形式分析方法为特征的。但是,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的关系是一个仍有争论的问题。没有几个评论家会坚持形式方法能被完全严格地应用,但是,许多人相信,形式方法能够为理解非形式推理和在来自形式范式的前提与结论的论证模式方面的许多工作作出贡献。有人认为,将来非形式逻辑可以由试图把它的洞察力转换为可被用于构造在人工智能等中的自然语言推理的计算机模型形式的类似物,并因而将它和形式逻辑连接起来。

非形式逻辑其实是一组相关领域的总称。它与谬误理论、修辞学、论辩(对话)理论及批判思维研究和训练极为密切。谬误理论、修辞学和论辩理论是非形式逻辑的三个最活跃的研究方向。许多非形式逻辑学家直率地借用它们三个的方法以及各种相关的学科和传统。该领域的许多文献应用的技术取自形式逻辑、语言哲学、交际理论、博弈论、人工智能、演讲理论等等。非形式逻辑的主要著作有:

Eemeren,Frans H.van and Rob Grootendorst.Argumentation,Communication,and Fallacies:A Pragma-Dialectical Perspective.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2.有中译本。

Eemeren,Frans H.van Rob Grootendorst,J.Anthony Blairand Charles Willard,eds.Perspectives and Approaches, Analysisand Evaluation,Re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Special

Fieldsand Case Studies,Vols.I- IV,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SSA〔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Argument 〕Conferenceon Argumentation.Amsterdam: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of Argumentation,1995.

Govier,Trudy.Problems in Argumen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Dordrecht:Foris,1987.

Govier,Trudy.A Practical Study of Argument.3rd ed.Belmont,Calif:Wadsworth,1992.

Groarke,Leo,Christopher Tindale and Linda Fisher,GoodReasoning Matters!2nd ed.Toronto: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Hamblin,Charles Leonard.Fallacies.London:Methuen,1970.引证最为频繁的谬误论著作。

Hansen,Hans V.and Roberts C.Pinto,eds.Fallacies:Classical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University Park,PA:Penn StatePress,1995.

Johnson,Ralph H.and J.Anthony Blair,"Informal Logic: Pastand Present."Johnson,Ralph H.and J.Anthony Blair,eds. NewEssays in Informal Logic.Windsor:Informal Logic,1994:1-19.

Johnson,Ralph H.and J.Anthony Blair.Logical Self- Defense.3rd ed.Toronto:McGraw Hill-Ryerson,1995.常被用作教科书。

Kahane,Howard.Logic and Contemporary Rhetoric. 7thed.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5.

Ruggiero,Vincent Ryan.Becoming a Critical Thinker.2nd ed.Rapid City,SD:Houghton Mifflin,1992.

Toulmin,Stephen.The Uses of Argumen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64.

Walton,Douglas N.Informal Logic:A Handbook for CriticalArgumenta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Woods,John and Douglas Walton.Fallacies:Selected Papers 1972-1982.Dordrecht-Hol-land /Providence-RI :Foris ,1989,Firstposted :November 25,1996,Last modified:February 12,1997.

谬误方法一直受到许多理论家的批评,而且人们逐渐提出了更为一般的、包括谬误在内的关于好推理的说明。通过对论证的说明,建立了好因果论证、类比论证等等的标准,而谬误被界定为未遵守这些标准。非形式逻辑的早期理论着重于谬误。其限制一直是很多讨论和辩论题目。但是,形式的和非形式的谬误仍然是有活力的研究主题。汉布林的研究是共同的参考点。John Woods和Douglas Walton的著作、一系列文章讨论了大量多种多样的谬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合作的早期著作(和Woods后来的著作)频繁地使用分析的形式方法。 谬误文献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是,有一些论者指出传统谬误——诉诸武力、诉诸人身、“你也一样”等等——常常却是好论证。尽管许多导论教科书忽视这个发展,但是,那些为谬误方法进行理论辩护的评论家已通过发展比先前更为细致的谬误处理作出了反应。Groarke和Tindale已尝试确立区别传统谬误形式的变量,表明在一个渐变过程中,好论证如何变成了谬误。《论证逻辑研究》就此问题也作了更明确的分析,在“可能性推理模式”中讨论了相关的论证形式的合理性。这在我国是很少见的。

对更大的范围来说,形式逻辑在传统上包含论证和演说的实践。因此,很多东西可能从讨论和分析超越传统逻辑所关心的范围的非形式推理的特征而学会。修辞学强调听众行为,比如,注重有效论证的基本要素,它超越了有效性和正确性的逻辑观念。一个正确的、现实生活的论证(如带真前提的演绎有效的)也许完全是无效果的,假如它是以深深地伤害它的特定的听众的感情的方式来构造的话。

交际理论把论辩理解为一个对话交流和解决争论的形式,它们必须遵守标准化的规则。这些规则决定怎样的移动是对话里可接受的,怎样的移动是不可接受的。对不同语境,如科学的、政治的等对话中的规则的理解是把握论证的关键。谬误被解释为对话规则的违反。非形式逻辑对话方法的最重要的代表是道格拉斯·王尔顿。象发展了这一方法的其他评论家一样,他也受到爱默伦和荷罗顿道斯特发展的荷兰“语用—辩证”论辩理论的巨大影响。论辩理论已成为一个活跃的国际性研究和讨论领域。

非形式逻辑试图提出论证分析和评估的一般工具,而不是论证的特殊类型或家族的工具。非形式逻辑的理想理论将包含论证的一般理论和将它应用于推理的具体实例程序。如果该领域能够避免分裂,最终结果也许是日常论辩的模型。事实上,论证以不同程度包含在讨论的框架中,内在地包括着不同程度的频谱:在深层,有物理学理论的论证、社会科学的统计论证以及不同文艺流派观点的论证;浅层次的描述性叙述和说服的论证面向一般消费,它与政治论辩、社会政策、健康和医药、私人经济等相联系;回应课堂作业的分析文章居于中间层次。在定义非形式逻辑和发展它的对日常推理(交际理论与修辞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方法上,哲学与哲学家已扮演了中心角色。这部分的原因是,这领域的工作反映哲学关心理性的本质,好推理的标准,分析的形式方法的价值,逻辑与修辞学的价值以及推理的社会与政治角色(特别在民主政治中)。在未来,非形式逻辑形成的日常推理分析的可能性也许允许对心的哲学、伦理学和认识论的新的洞察。在哲学的子学科内,强调非形式逻辑的地位在日常语言推理和日常论辩的具体例子,这或许类似于各种应用伦理学在具体道德问题上的地位。

在《论证逻辑研究》中,作者介绍了80年代的两部非形式逻辑教科书。这里,列出因特网上推荐的1996年以来仅Prentice-Hill,Inc 出版的非形式逻辑著作目录,再介绍新近的两本非形式逻辑教本,以便研究者能了解非形式逻辑涵盖的基本内容。

About Thinking,2/e,W.Ward Fearnside,1997

Informal Logic,3/e,Copi,et.al.1996

Perspectives on Argument,2/e,Nancy Wood,1998

Writing Argumentative Essays,1/e,Nancy Wood,1998

Critical Thinking,Consider the Verdict,3/e,Bruce N.Waller,1998

Practical Reasoning In Natural Language,4/e, Stephen

N.Thomas ,1997,

The Critical Edge:Thinking and Researching in a VirtualSociety,1/e Emily Thiroux,1999

Thinking Socratically,1/e,1997

Creating America:Reading and Writing Arguments,2/e,JoyceMoser Ann Watters,1999

Critical Thinking,1/e,Robert H.Ennis,1996

Basic Logic,1/e,Richard L.Mendelsohn Lewis M.Schwartz,1987

Reason and Argument,2/e Richard Feldman,1999

The Critical Thinking Handbook,1/e,Arthur K.Bierman RobinN .Assali,1996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5/e,M .Neil Browne Stuart M.Keeley,1998

Becoming a Critical Thinker:A User-friendly Manual,2/e,Sherry Diestler,1998

最近还有两套相关的丛书, 一套名为Studies

in CriticalThinking and Informal Logic,其中包括C.L.Hamblin 的 Fallacies,Ralph H.Johnson的The Rise ofInformal Logic等,另一套名为论辩与交际原著系列Sic

Sat

SeriesinArgumentationandCommunication,有F.H.van Eemeren编的Argumentation Illuminated,A.F.Snoeck Henkemans的Analysing Complex Argumentation 和 F.H.van Eemeren编的Studies in Pragma-Dialectics等六本。

著名的导论逻辑教科书作者柯比1996 年出版的《非形式逻辑》 (Informal Logic,Irving M.Copi,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KeithBurgess-Jackson,University of Texas,Arlington Edition:3

ISBN:0-13-229048-0 Pages:314pp.Book Type:Paper Copyright: 1996.copyright 1997.Prentice-Hall Canada A division of Simon &Schuster A Viacom Company)包括:

一、导论 逻辑的本质与效用,前提与结论,图解单个论证,重组论证,表达论证的段落,演绎和归纳,真、有效性和正确性,问题解决中理由的使用。

二、语言 语言的功能,谈论中语言的多重功能,演说的形式,感情语词,一致与不一致的种类,带感情的自然语言。

三、谬误 谬误的本质与分类,常见的非形式谬误,分析的步骤。

四、定义 定义目的,定义的类型,意义的种类,定义技术,属加种差下定义的规则。

五、类比 类比的使用,评估类比论证,用逻辑类比反驳。

六、因果关系:经验探查的弥尔方法 因果关系的本质,弥尔方法,弥尔方法的所谓循环性。

七、科学与假说 科学的价值和反价值,解释:科学与非科学,评估科学解释,作为科学家的侦探,行动中的科学家:科学探查模型,判决性实验和特设假设,假设分类。

练习答案选索引

《理由与论证》(Reason and Argument,2/e Richard

Feldman,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ublished June,1998 by Prentice Hall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Copyright 1999,462 pp.ISBN 0- 13-624602-8):

一、概念基础

1.导论 论证,理由,修辞学和论证分析。人们处理论证的方式。对好推理的妨碍。

2.真理与合理性 语言的用法。真理和与事实的一致。合理信念

3.构造良好的论证 论证分析。构造良好的论证。有效性,恰当和命题的真值。

4.强的论证 演绎强度。归纳强度。

二、论证分析方法

1.重构论证 论证重构与慈善原则。区分论证与非论证。识别前提与结论。一般的和特殊的前提。增加隐含前提。

2.论证重构的细节 不适合的措辞。缺少的前提。包括不必要的前提。

3.评估论证 论证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特殊类型的前提。论证、分析和意义问题。

三、应用

1.论证与证词 证词的作用。证词性论证。前提和证词。

2.统计论证和预言 过去到未来的论证。样本统计陈述。调查论证的标准模式。评估调查论证。

3.因果论证 因果陈述。一般因果陈述的意义。一般因果陈述知识。分析因果论证。因果推理中的常见错误。

4.道德论证 道德命题。道德、合理性和真理。分析道德论证。道德推理中的常见问题。

5.扩展的例子 堕胎辩论。数学推理能力。

附录A:论证分析的步骤、原则、定义和论证的模式

刘春杰同志的《论证逻辑研究》是我国学者对这一国际逻辑学新的发展方向作出的第一个系统反应。从立场上说,他属于不抵制形式化逻辑的非形式逻辑学家,而且,他将自己的著作未叫“非形式逻辑”,而叫“论证逻辑”,避免了将两种逻辑对立起来的结果。他揭示形式化逻辑的限度,要建立一种不同于形式化逻辑的论证逻辑,对它作出有益的补充,换句话说,从应用的角度来修正形式化逻辑的某些原则。对形式化逻辑的批评与不满并非从今日始,拥护传统逻辑中的某些理论也早已大有人在。但是,以往对传统论证理论的辩护并不是有力的。现在,《论证逻辑研究》一书站在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抓住形式化逻辑的特点,剖析“蕴涵”、“真值函项”的使用限制,找到了论证逻辑存在的理论根据与实践基础,因此把对论证逻辑的辩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如前所描述的,《论证逻辑研究》一书讨论的问题都是“非形式逻辑”关心的主题,但是,从著作比较来看,它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研究,包括亚理士多德对话式与叙述式论证理论的整理、论证的新定义、论证的预设、论证的运动、论证的终点、可能性推理模式分析以及对我国逻辑教学改革的评论。在这些题目的研究结果中,新见迭出,论证理论引人入胜的东西令人惊讶。相比之下,导论性教科书和传统逻辑教科书中的论证理论竟是那么单薄而缺乏系统性。我想,《论证逻辑研究》给人最深、最首要的印象就是使古老的主题返老还童并具现代性。当然,我们赞赏《论证逻辑研究》,主要还是因为它是我国论证逻辑研究的开山之作,其中的一些论述也大有商榷余地。比如,关于论证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最好紧扣司法程序与论辩基本范畴,如“主张”、“证明对象”、“举证责证”、“双方认可的事实”及“相关性”,其中涉及到控辩双方、法官、证人等,他们所用的推理模式有所不同,比如,控辩双方、法官确认事实或证据用的最多的是合情推理,而法官判决通常用演绎推理。同时,应区别论证与司法共同的与不同的论辩范畴与规则。可以预期,《论证逻辑研究》对我国大学逻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的明确的新思路,将产生重大影响,一个研究论证、讲授论证的新潮即将兴起。

收稿日期:1999—11—20

标签:;  ;  ;  ;  ;  ;  ;  

“非正式逻辑”与“论证逻辑”--评刘纯洁的论证逻辑研究_形式逻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