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论文_刘颖祺

论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论文_刘颖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提要:供电企业在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方面,在不断地进行着努力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笔者作为一名供电公司从事营销工作的管理者,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和管理实践中的切实体会,在文章中阐述了对实现营销管理精细化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

营销管理精细化:“精”侧重的是要求,“细”注重的是过程,实现“精”和“细”的手段是依靠管理,最终的落脚点是营销指标的最优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实现营销管理精细化,必须牢牢把握四个关键环节。

一、依法签订供用电合同是营销管理精细化的根本

“依法办事、合法经营”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供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市场主体,是最应该体现、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的行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支柱产业。供电企业的所有市场行为,都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有章必遵。“电力”作为商品,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电力销售的量、价、质、对象,以及在完成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合格率等等一些根本性的要素约定,必须通过合同契约的形式加以明确,从而使供、用双方的权利在法律上得到公平、公正、公开的保障,也是市场主体平等性的体现。因此,签订供用电合同,不管对供电企业,还是对用电者(居民个人、企业或机关团体),都是必要和必需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签订供用电合同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无论是供电企业,还是用电客户,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基层营销人员目前普遍存在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执行方面的严谨性不够的问题,以致于对不同电压等级接入的用户,需执行不同电价类别的用户,在用电安全要求等级需求不同的用户等不能区别对待,甚至于对企业和居民户,全部是千篇一律地套用一种合同文体,给送电以后的用电规范管理埋下了法律上的风险隐患。

而作为电力客户来说,一般都会认为,签订供用电合同只是一种形式,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也很少会关注合同的具体条款约定,一旦签订合同之后,发现有悖于自己意愿的条款,就会拒绝执行或提出无理要求,从而引发供用双方的不愉快甚至是纠纷。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单就居民户而言,通常不会引起很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用电量较小,二是居民用电基本上是格式合同。但高压接入的企业用电户,隐藏的矛盾和争议就相对突出。

因此,规范供电企业经营,实现营销管理精细化,应该把规范供用电合同管理作为源头、作为根本加以重视,否则,就会失去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法律准绳,“依法办事、合法经营”更是无从谈起。

二、准确无误地进行计量是营销管理精细化的基础

电量计算是电力交易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无论合同条款有多完善,如果不能准确无误地对用电量进行结算,存在不计或少计电量的情况,对于代表国家进行售电的供电企业来说,意味着是一种经济损失,更是一种政治失职;多计或乱计电量,对于用电客户来说,也是一种经济上、法律上的不平等。因此,重视作为电力交易的“称”——电力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和安装计量装置的合理性,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营销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却总是难如人愿。大量的电能表计需要更换,并且仅仅更换表计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表计失去了外部保护的表箱,裸露散放在风中、雨里、光照下,表计正常的寿命缩短了,自然的损害和人为的损害更是使基层营销人员苦不堪言。

尽管,近几年,表计的管理和轮换工作得到了国网公司、省公司的高度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仅仅只是轮换表计,而与表计轮换相关的表箱、配套辅材和工时费的严重缺乏,使得这项工作整体成效大打折扣。并且,表源厂家的多样化,也给基层员工在表计的日常维护、推广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表计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就难以确保“滴水不漏、颗粒归仓”经营目标的实现,“精”的要求就更难以保证。因此,实现精确计量,必须综合考虑表计、表箱和配套材料的费用和物资安排。

三、及时真实地回收电费是营销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供电企业过去提出的口号是“安全不死人,电费能结零”,现在提出的是“滴水不漏、颗粒归仓”。无论是过去粗放式管理时代,还是现在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及时真实地回收电费始终是供电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

由于从事电费回收的群体比较庞大,人数众多、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强调电费结零,不能仅仅从表面上来认识,而是应该将结零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否则,电费的风险依然存在。

从目前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影响电费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国家宏观政策明令禁止或限制性生产的企业,随时可能被关停,而带来的电费风险。二是受经济环境或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大量企业存在突然倒闭或跑路的可能。三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村,一线农电工所管辖的客户群比较富裕、范围比较大,月度电费额比较大的区域,一旦对工资待遇不满意,思想不稳定,存在携款外逃的风险。四是农村偏远贫穷地区,出外打工者较多,留守者主要是老弱病残,难以及时按月缴纳电费,基层抄表员会因业绩指标等原因客观上帮助客户造假、拖欠电费。五是各地权力、要害部门因较难沟通协调的原因,引发电费风险。

如何有效地规避电费风险,实现结零的真实性,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一是坚决落实国网公司、省公司提出的对月电量在15万千瓦时及以上的大客户实现分期划拨或预付费的结算方式。二是对农村客户和城镇居民户,大力宣传和推行多元化缴费渠道,有针对性的提出电费结算的快捷方式。三是省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农排季节性电费回收的有效措施,目前推行的“五件套”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第一、非农排时期的零度户问题,按营业管理规定,连续6个月不用电需要销户,销户后次年用电时重新报装,客户不愿意,抄表员工作量非常大,也不愿意;不销户,又要被考核;第二、农户耕田比较分散,每户装表一般都在两只以上,装表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费用,还可能由此引起偷电的可能;从电工的角度来说,管理的范围一般都是几千户,工作量大,也不愿意,推广的难度大,因此,需要探讨新的更好的方式。四是省公司统一出台对权力、要害部门回收电费的政策或统一采取预付费之类的技术措施。当然,不管执行什么政策,提出什么工作要求,及时真实地回收电费的目标是不容动摇的。

四、加强营业的过程控制是营销管理精细化的重点

虽然,提出营销管理精细化的理念已经有数年的历史,但是,真正有效落实这种管理理念,还是在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其核心体现就是对营销指标的细化考核。以前的考核主要是针对“量、价、费、损、合理增收”五大量化指标方面,但是,现在不仅在考核五大量化指标,还注重了对营销各方面工作质量的考核,这是一种可喜的务实的变化。这样做才真正找准了、抓住了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精髓所在。

过去的营销经济指标分析,都是就五大指标本身的结果进行单一的量化分析,现在已经转变到了同时对五大经济指标和其支撑因素进行分析,其支撑因素包括了12大项、41小项,将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起来了,对影响量化指标的各个营业环节因素都进行分析,无疑是精细化管理的一种飞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这种从重结果到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从重量化到既重定量分析,也重定性分析的转变,对营销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实时监控,才是精细化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了营销工作质量的在控、可控,完成五大指标就变得水到渠成。

因此,实现营销管理精细化必须把加强过程控制作为重点。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基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还需要进一步通过业务培训,提高营销各专业岗位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完善营销管理流程和系统监控平台的实用性和使用的连续性、稳定性。

五、结束语

供电企业营销精细化管理涉及到的业务范围广、流程环节比较多,关键环节的难点与痛点会因人而异,各地区、各单位实现营销精细化管理的方式也应集思广益,对症下药,只有不断分析、思考、纠正现有工作的问题,营销精细化管理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论文作者:刘颖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  ;  ;  ;  ;  ;  ;  ;  

论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论文_刘颖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