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企业大学兴起的解读与启示_大学论文

当代企业大学兴起的解读与启示_大学论文

当代企业大学兴起的解读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当代论文,大学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曾是超凡脱俗的“象牙塔”,企业追求的目标则是经济利益,然而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却奇迹般地发生了“联姻”。促使这种“联姻”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有没有其内在必然性?二者的“联姻”对企业和大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21世纪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具有哪些价值和启示?这些都是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需要关心和深入思考的时代课题。

一、企业与大学的双向超越和“联姻”

中国的教育研究者普遍缺少对企业的关注、了解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发展的历史及其中所包含的培训—教育系统之演变、发展作一简要分析。

(一)超越单一经济实体的现代企业

最早的企业出现在欧洲中世纪,企业的发展一般经历了古典企业、近代企业、现代企业和后现代企业阶段。[1]

古典企业教育主要采用的是传统学徒制,这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口传手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近代企业阶段,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学徒制仍然是培养手工业者和商人的重要途径。而工业革命则是传统师徒制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其所带来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场所的巨大变化要求教育方式的相应变革。于是,各类培训(企业、职业)学校应运而生。

企业大学作为一种企业教育的新模式诞生和成长于现代企业阶段。现代企业起源于资本密集型技术,与规模化生产方式相适应,以实行产销结合和科层管理为主要特征,是在法律上以现代公司制为标志的企业形态。经过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现代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张,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跨国公司开始崛起。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快速变化及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技能员工的需求,企业学校继续得到发展,并逐步成为对大批量企业员工开展正式教育和培训的最早形式。在此期间,一批大型企业陆续创办起了自己的学校,其中1927年由通用汽车公司建立的“通用汽车设计和管理学院”(General Motor Institute,GMI)被公认为“企业”和“大学”开始结合的雏形。1955年,迪斯尼公司首先使用了“企业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①这一名称;1956年,通用电气公司克劳顿维尔管理学院②成立,被公认为全球范围内企业大学的开端,标志着企业大学的正式出现。

当企业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过去那种以供给为导向的规模化大生产被以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生产、定制生产所取代;企业间的关系变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组织设计的技术导向转为以人为本;组织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非常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及与社会整体目标的一致性,注重企业和社会的和谐,企业开始对社会进步主动承担责任;无形资源(尤其是知识资源)的地位大幅度提升,企业也更加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2]与现代企业相比,后现代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环境和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快速的学习能力和灵活的反应能力。

企业大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后现代企业阶段得到广泛的重视,并开始在西方的前沿企业中普及,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许多跨国企业对企业大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其标志性事件是1989年摩托罗拉大学的成立。③1988年美国的企业大学有400多所,1998年发展到1 000多所,2000年达到1 800多所(在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4];到2006年,世界发达国家企业大学的数量已经超过4 200所,有研究者甚至预言,企业大学将成为美国中学后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机构。[5]

由此可见,进入现代企业(尤其是后现代企业)阶段之后,企业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经济实体。正如吉姆·柯林斯等所指出的:“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6]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功能和作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企业越来越多地和大学共同承担着高科技研发、高端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等使命。

(二)走出“象牙塔”的现代大学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同样诞生在中世纪的欧洲。[7]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以教学为主的“英国模式”、科研和教学并重的“德国模式”,以及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的“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功能之外,将大学的活动扩展到校园范围之外——在1862年莫里尔赠地法案的推动下,“带来了农业与工程学院、家政学院与企业管理学院;使大学的大门既面向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子女,也面向农民和工人子女;引进了农业试验站和服务局”。[8]在赠地运动的推动之下,大学除教学和科研之外的第三类功能(社会服务)开始确立,并最终形成了为美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和国家安全等提供极其重要的知识贡献和专业服务的“美国模式”。

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和不断变革,大学逐步走出了昔日的“象牙塔”,由简单变得复杂多样,由精英教育拓展为大众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开始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前加州大学系统总校长克拉克·克尔在20世纪60年代用“巨型大学”来描述当代的美国大学:巨型大学是一个不一致的机构,它不是一个群体,而是若干群体,是一个像城市或城邦的政府体系,[9]并且是一座变化无穷的城市。[10]前密西根大学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认为今天的大学(以其所在的密西根大学为例)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国际联合企业(知识联合企业、企业式大学),经营着多样化的业务:每年拥有30亿美元的预算和额外30亿美元的管理投资;拥有国家的一个主要研发实验室,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5亿美元;经营着大规模的医疗保健公司,大学的附属医院和诊所每年有12亿美元的收入;经营着一所理疗管理公司、一家非盈利公司和自己的职工保险公司。杜德斯达认为现代的大学是社会上最复杂的机构之一,比多数公司或是政府机构都要复杂得多。[11]

走出了“象牙塔”的现代大学(尤其是像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那样的公立“巨型大学”),其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与多元化,与政府、企业、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同时,具有企业特质的现代巨型大学开始学习和借鉴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效率和综合实力。

(三)企业和大学“联姻”之历史必然性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现代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的是企业家精神。德鲁克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概括为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12]他同时指出,虽然企业家精神一词源于经济层面,但它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范畴,教育领域的“企业家”和医疗保健领域的“企业家”已是硕果累累。德鲁克还认为,没有比现代大学(尤其是美国大学)的创建和发展史能更好地诠释和体现出企业家精神了。[13]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的企业和现代的大学作为当代社会中的两类重要组织,在以创新为宗旨的企业家精神引领之下,为了生存,为了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相互借鉴、彼此学习——企业必须超越单纯的经济价值观,追求更高远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愿景,同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职责;大学必须超越“象牙塔”,在坚持大学之道的同时不断拓展其功能,发挥更大的文化引领和社会服务作用。创建和管理这样的多功能巨型大学,显然必须学习和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方略,讲求成本效益,提高综合实力。

二、企业大学的性质与发展动因

(一)概念解析

企业大学作为一个近年来在全球企业(尤其是那些追求卓越的前沿企业)中得到迅速发展的新生事物,经过了一个逐步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其自身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对于它的理解和认识也处于不成熟的探索之中。虽然目前国内外有许许多多关于企业大学的理解,总体而言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下述两个定义的启发和影响。(1)美国企业大学研究和咨询专家珍妮·梅斯特1998年对企业大学的认识和理解:企业大学的基本宗旨是使企业大学成为开发和教育员工、顾客与供应商的重要方式,以实现组织的经营战略。[14](2)美国《企业大学手册》的主编马克·艾伦2002年在《企业大学手册》中的界定:企业大学是这样一种教育实体,它是一种战略性工具,其职责是通过实施培养个体或组织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活动,来辅助母公司实现自己的使命。[15]

进入21世纪之后,对企业大学的概念及内涵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入,企业大学绝不是传统的企业培训部门或培训中心的更名或“翻版”,而是企业在追求自我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新的学习体制和战略平台,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为根本。企业大学可以以实体校园的形式存在,也可以虚拟化(虚拟大学)存在。企业大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有多少好的硬件条件,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学习过程和系统。

21世纪的企业大学是一个复杂、多元、动态且急剧变化的教育新事物,要想做出较为清晰并能够为大家所理解、接受的概念界定,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为时尚早,因此,理论研究的可行之道是对其特性和发展动因的深入探究。

(二)特性探寻

1.企业性

作为一种企业教育的新模式,企业大学既具有企业属性,又具有教育属性,但其企业性应该是第一位的。企业大学由企业创办,来源于企业,根植于企业,其首要使命是为母体企业服务,尤其要为母体企业的战略服务。例如杰克·韦尔奇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为GE克劳顿维尔学院的定位就是为企业的“数一数二”战略服务。[16]2005年中粮集团创建忠良书院的目的就是为集团的战略转型服务。[17]

2.战略性

艾伦指出,一个仅仅提供培训的教育实体不能算一所真正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相关联,必须帮助企业实现其宗旨和战略目标。[18]因此,企业大学不同于传统的培训中心(或培训部门)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是其战略性。

企业大学战略性的主要体现就是高层管理者的直接推动和积极参与。成功的企业大学的共同经验就是最高决策、管理者(CEO)的热情参与,“拥有世界一流企业大学的CEO都花费相当可观的时间用于培养和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19]具有战略头脑的CEO不仅要提供财务支持和作为精神领袖,还应该参与企业大学的实质运作,包括经常深入课堂中与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这不仅形成了企业“内部对话”的一种新模式,而且有更多的机会发掘优秀人才。此外,企业大学还需要一位杰出的首席学习官(CLO)作为掌门人。其要具有战略眼光和头脑,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谙熟所在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在企业中有良好的声誉和一定的影响,能够取得企业高层的信任和支持,能够与企业CEO及企业战略珠联璧合,成为 CEO智囊团中的重要一员。CLO是独特的教育家,具有教育家的追求和品位,具有教育家的气质和胸怀,由于置身于企业,还必须具有很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3.象征(隐喻)性

企业最初为什么会将其提供教育的机构称为“大学”呢?梅斯特分析指出,企业认为通过创建大学的方式更能够实现符合企业目标的效果,期望企业大学能够成为一种象征——向参与者及其上司承诺,企业大学可为他们的当前工作和未来职业生涯上的成功做准备;企业大学给企业的培训活动赋予了某种标志,这种标志对员工而言是有吸引力的;“大学”的名称也为企业与高等教育机构的沟通建立了理想的途径。[20]英国学者也曾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企业大学情境中的“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更表达出一种象征性意义,表达了组织对学习的重视与渴望,而不是试图去模仿传统大学的实践和模式。[21]

4.学习性

在这个“不学习,就灭亡”[22]的全球竞争时代,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和保持其竞争优势,就不得不培养出更高超的学习能力,以便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弹性、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动力和更强的自我超越能力。因此,学习(尤其是组织学习)是企业大学的基本职能和根本目的。

相比于其他的传统学习机构(大学等),企业大学的学习是一种工作场所的学习,是工作中的学习,是为了工作的学习,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工作就是学习”[23]。如果说传统的教育机构一直关注和强调的是个体学习,那么在企业这样的组织之中,则更加重视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彼得·圣吉认为:“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24]企业大学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学习,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服务,为企业的人才培养服务,为企业文化服务,为企业的战略联盟和战略变革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5.文化性

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组织文化这一概念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今天,任何企业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组织文化的作用,而组织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持续长久的,并且能够与企业学习、企业战略共同作用,推进组织的发展。IBM公司在其长期的管理实践中认识到,“文化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能够潜在地影响并引导企业的价值观和运作规则。建立一个乐于学习的企业文化对于实现学习变革、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意义。”[25]企业大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企业文化创新推广,尤其是对于那些全球化情境中的众多跨国企业而言,企业大学更是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极佳平台,是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平台,能帮助公司更好地留住核心人才,为公司营销本地化提供解决方案,还能在组织变革中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起到关键作用。[26]

(三)动因追溯

1.对传统大学教育及培训现状的不满

对于任何组织而言,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过去一直依赖传统大学,教学通常在大学校园里或公司的会议室里进行。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培训的机构、场所以及专业教师(培训讲师)逐步从普通高校向企业转移,培训的形式和做法也与以往不同,相继出现企业的培训中心转化为企业大学的现象。[27]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传统大学为主的企业教育模式缺乏灵活性,将学习者放在被动位置,且知识内容陈旧,最重要的是脱离企业的实践,已无法满足企业人才发展和培养的需求。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很多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

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降临,企业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残酷外部竞争和自我超越的内在选择,这迫使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在组织所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中,学习能力(尤其是团队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成为关键因素,正如彼得·圣吉所言:“从长远来看,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能够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28]企业大学作为一种以学习为纽带的创新机制,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平台。例如2008年中国电信学院的成立,就是“受到来自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主营业务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三方面知识更新的压力,企业的学习力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能力,企业大学应运而生”[29]。

3.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哈佛大学教授、系统动力学的创始人佛睿思特在1965年首次提出的。1990年,其弟子彼得·圣吉出版了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从而使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迅速在全球普及,并掀起了一场组织学习的热潮,世界各地的企业、政府部门、教育组织等都争先恐后地欲转型为学习型组织。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探索中,企业家们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后认识到,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面对一系列变革的挑战,建立组织的学习文化、学习环境及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企业大学及首席学习官(CLO)的体制,为学习型组织的规范化长期实施创设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高端平台,为组织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终身学习的推动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使终身教育的理念风靡世界;1994年在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大会上,将终身学习确立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30]在全球推动终身学习的历史潮流中,企业和企业家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对终身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显然要早于和高于教育家,这是值得深思的。梅斯特曾指出,终身学习变得如此重要,企业正日益担负起为在职成人的教育需求提供服务的责任——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教育曾经由教会提供,后来由政府提供,现在正迅速地发展到由企业提供,企业大学的迅速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31]尽管企业大学与传统大学在表面上有很多不同,但在终身学习的视野中,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32]

5.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今天的企业不仅要与本国企业竞争,还要在各种新的时空舞台上参与国际竞争,这对企业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学习、变革、合作、创新等成为每一个企业在21世纪必须具备的软实力。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培训(学习)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仅就培训而言,数字化学习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首选,并且逐步成为许多大型企业学习的主流。这种以数字化学习为支撑的跨时空、跨文化和全球化学习方式,催生了企业数字化学习和企业大学新模式(虚拟大学)。

三、展望与启示

企业大学不仅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劳动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责任,而且日益成为企业智慧的源泉、中高层人才的摇篮,在推动和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大学正在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新生力量,在推动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创新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20年来企业大学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绝非偶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土壤和教育变革、创新需求,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两大潮流合力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次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时代全方位转型的历史性变革。这样的挑战和趋势对大学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在《美国公立大学的未来》一书中,杜德斯达指出:“为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知识需求,各种新型的组织正在形成,传统的大学在这个全新的知识市场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事实上,一个全球性的知识和学习产业正在形成,这将挑战传统的高等教育事业。”[33]克拉克·克尔对此给出了另一种解读:“完整一体的大学正处于解体之中”,大学校园中传统的18~24岁的学生正在被那些25~65岁的非传统学生所取代,并且非传统学生已占到全部学生的40%。[34]英国高等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规模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学生群体变得更加多样化,全日制类型的学生人数正在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有工作和家庭职责的半工半读学生。[35]

随着世界发达国家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的劳动力大军(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迫切需要更复杂的教育和培训来保持他们的竞争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各种资源中最重要、最稀缺的战略资源。这种与21世纪相伴随的全新价值观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战略家、决策者、管理者乃至广大社会公众所理解、接受和广泛传播。由此,促进各国争先恐后地进入了一个对高等教育和学习机会需求急速增长的时代,一个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市场正在迅速扩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的全球高等教育格局中,传统大学要在短时期内迅速做出调整和变革,否则就会面临前英国开放大学副校长丹尼尔爵士的预言:“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工业化社会中的大学除非有足够的效率和灵活性以适应当今大量的教育和培训需求,否则他们将被挤到边缘地带。”[36]

迅速发展的企业大学究竟会给21世纪的大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其一,突破了传统大学的边界;其二,影响深化了大学的理念;其三,给大学注入了信息时代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其四,创新了大学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五,促进了大学的全球化、信息化、效能化、智能化、多元化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在短时期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大规模发展,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中国社会也逐步向知识经济、终身学习、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转变。面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尤其是对于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来说,一方面必须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端战略,吸引和凝聚精英人才,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使中国有与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比肩的顶尖大学;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更需要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建立起开放、灵活、高效及不断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模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公众的终身学习服务,为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只有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才能够构建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和谐生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在这两方面,尤其是寻求和保持二者动态平衡方面,以创新为宗旨的企业家精神和以此为特征的企业大学,都将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开展企业大学研究,需要多重视角和多种知识背景尤其是高端企业创新实践背景的支撑,这显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和时代难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企业大学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如火如荼的企业大学实践。由于我国企业发展的阶段和成熟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大学的实践显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研究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尤其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和研究领域,至今还对企业大学涉及甚少。这不仅影响到企业大学在我国的健康发展,而且使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和研究不能及时吸取企业大学的许多独特经验和有价值的理念,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尤其是影响到对现代企业和企业制度的研究及与企业的合作。因此,从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乃至整个大教育的视角深入开展企业大学研究,显然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的时代需要。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借鉴企业大学的经营之道、成功之道,加强与企业创新实践的联系,建立与企业大学的联盟,不仅有助于预测企业大学的发展趋势,科学评价和引导企业大学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创新发展。

注释:

①“企业大学”的英文 “Corporate University”,本意为“公司大学”。

②现更名为“杰克·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

③因受到摩托罗拉公司拆分的影响,摩托罗拉大学自2011年1月1日起不再对外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主要关注于公司内部的培训项目。

标签:;  ;  ;  ;  ;  

当代企业大学兴起的解读与启示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