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红[1]2003年在《普罗柯比《战记》研究》文中认为普罗柯比(490/507—560/561?)是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时代(527—565)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生于巴勒斯坦的凯撒里亚,早年作律师,527 年被任命为查士丁尼皇帝得力干将贝利撒留将军的法律顾问和私人秘书,随同贝利撒留的军队转战于非洲、意大利和东方各主要战场,并在他最主要的一部历史着作《战记》中详述了亲身经历的战事。普罗柯比所着的《战记》共分8 卷,作者以大量的笔墨生动翔实地记载了查士丁尼时代的波斯战争、汪达尔战争、哥特战争、摩尔人战争等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情况。除此之外,他还记载了6 世纪叁、四十年代发生在君士坦丁堡的尼卡暴乱和大瘟疫以及当时不同民族国家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神话传说、自然现象等包罗万象的内容。普罗柯比秉承希腊罗马古典史家的治史传统,在其作品中吸纳了修昔底德、希罗多德、波里比阿、塔西佗、李维等优秀史家忠君爱国、以民为本、以史为鉴、求真求实的优良传统,在拜占廷史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普罗柯比在继承古典史家优良传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古典史学的缺点,即缺乏科学地利用、鉴别史料的方法和手段,他在政治上的倾向也影响了其着作的真实性。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普罗柯比《战记》中各类内容的分析研究以探寻历史真相,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归纳概括普罗柯比的历史观。从这一基本点出发,这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8 章:第一章首先对普罗柯比本人进行研究,包括他的生平、写作年代、写作风格以及他对《战记》一书的构思和写作过程;在第二章“关于《战记》”中介绍普罗柯比作品的出版年代和版本情况、《战记》的内容和史料价值及与《战记》相关的其他文献情况;从第叁章开始对《战记》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鉴于该书以记载叁大战争为主线,因此第叁章波斯战争、第四章汪达尔战争和第五章哥特战争都以“战争与和平”为标题,以突出该书军事战争的主体特点。对这叁大战争的研究,笔者采用述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各大战争爆发的原因,然后详细分析战争的过程,纠正普罗柯比的正误、讳言之处,通过与其他史料的相互对比还原历史真相,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在每章的总结部分论述战争的结果及其对交战双方的影响,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分析归纳总结普罗柯比的历史观;第六章“天灾与人祸”主要对《战记》中记载的542-543 年君士坦丁堡大瘟疫和532 年尼卡暴乱加以分析论述,通过普罗柯比与其他史家记载的对比探寻查士丁尼大瘟疫的起源、传播路径、症状、传染介质、死亡人数、政府对策及其影响等问题,通过对尼卡暴乱目击者记录的分析揭示尼卡暴乱爆发的原因、真实过程,对尼卡暴乱作出公允的评价;在第七章“神话传说、民族风俗和自然现象”中,通过普罗柯比对这叁类插话描写的总结和评论,分析他的历史批判法;在最后一章“军事与宗教”中,剥开《战记》的表层内容,对其中蕴含的较深层次的思想内容进行研究,如拜占廷帝国的军队组织、兵种、装备、战略战术、军事武器等内容的探讨,同时也就普罗柯比对基督教和异教、异端的态度加以分析论述;最后的结语部分主要是作全文的总结,阐述普罗柯比的历史观。
邵兆颖[2]2014年在《贝利撒留研究》文中提出贝利撒留是拜占廷帝国最着名的将领之一,他所生活的时代是拜占廷帝国历史上的一大“黄金时期”。在经历了阿纳斯塔修斯和查士丁两朝的积淀后,查士丁尼的登基为帝国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他一方面推行涵盖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的新政;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统治,稳固皇权,他一再削弱元老势力,并大胆启用一批平民出身,才干智谋出众的官员。贝利撒留、卡帕多西亚的约翰,甚至查士丁尼的妻子赛奥多拉的出现便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结果。作为查士丁尼忠实强悍的部下,贝利撒留在帝国政治、军事战略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从政治上来看,贝利撒留是帝国上层军事贵族,他手握重权,多次帮助查士丁尼帝维护帝国统治秩序,如尼卡暴动、利比亚兵变、西西里兵变等。他与查士丁尼之间的私交对帝国政治也产生着一定影响;从军事上来看,自披甲出征起直到最后一次率军阻挡匈奴人入侵,长达34年的时间里,贝利撒留大多数时候都在为实现查士丁尼的帝国战略浴血奋战。在数十年东征西战中,他成功地率军抵抗了来自波斯帝国的强大军事威胁,收复了北非,也为拜占廷帝国最终收复意大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贝利撒留名誉和财富的增加,加之他与查士丁尼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贝利撒留也成为在客观上挑战查士丁尼皇权的一大威胁。此外,贝利撒留也是拜占廷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作战中表现出的勇气、精神和智慧;他优秀的统帅能力和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对战机的把握和对全局的运筹帷幄等军事才能成为获胜的关键,也构成他的将才和将道的主体;贝利撒留高尚的品德作风与其他同僚相比时显得更加突出,他受到民众和士兵的敬服,声名远播帝国内外。纵观贝利撒留的一生,他的政治成败和军事得失相辅相成。尽管在早期他得益于查士丁尼的信任和赛奥多拉的政治庇佑,后期却也因政治上的失势导致军事上的败局。然而无论如何,贝利撒留对拜占廷军事艺术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他对古罗马时期军事艺术的继承和借鉴,以及对拜占廷重装骑兵的革新与改良,都对后来拜占廷军事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仅如此,贝利撒留的影响延续后世,他的形象并未随着时间的远去消逝于历史长河中。
马锋, 王冰莹[3]2017年在《普罗柯比的“史才四长”》文中指出中国史学史中的"史才四长"理论同样适用于分析外国史家。无论是从历史知识、写史能力、对历史是非曲直的判断与鉴别能力,还是对于客观信史的坚持来看,公元6世纪的拜占庭史家普罗柯比都是一位拥有"四长"之才的杰出史家。他的作品成为了拜占庭正史的典范,在拜占庭史学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他的叁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也为相关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支撑。
黄毅轩[4]2012年在《论普罗柯比史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普罗柯比是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时代着名的历史学家,其作品有《战争史》(History of the Wars)、《秘史》(Secret History)和《建筑记》(On the Buildings),它们是后世研究查士丁尼时代历史极为重要的资料来源。普罗柯比史学思想内涵丰富,特点鲜明;他秉承了古希腊罗马史家的治史传统,坚持求真致用的古典史学理念,注重史料批判和揭示历史因果关系;他的史着中体现出对古典政治哲学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反映出对政体循环论的继承,对专制暴政的强烈批判,他将古典政治学作为分析社会问题的理论依据,批判当政者及其所颁行的政策;他虽然信奉基督教,但是他的宗教思想中又掺杂着异教元素,历史观念中复杂的宗教神秘色彩也体现在其史学实践活动中,突出表现在解释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时,会将命运和上帝作为难以解释事件的终极原因。普罗柯比在拜占庭史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史学思想所具有的独特性,反映出史家良好的古典文化修养,同时也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精神,对后世史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普罗柯比史学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深入和全面地了解早期拜占庭社会文化,尤其是史学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基于此,本文拟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指导,将宏观把握与微观探讨相结合,运用历史分析和历史比较等方法对普罗柯比史学观念的形成背景、特点及实践表现做一力所能及的探讨。全文总共分文引言和正文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笔者首先概述了本文选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而后对国内外学界对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做了简略梳理。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分为两节,对普罗柯比史学观念形成的背景做了综述。普罗柯比的史学观念诞生在拜占庭帝国独特的文化语境中,是拜占庭文化的产物,也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第一节就从宏观角度对拜占庭文化的源流,宗教环境,学校教育,史学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二节对普罗柯比所生活的查士丁尼时代进行简要叙述,并就其生平和作品做了介绍。第二章分为两节,主要论述普罗柯比史学思想的特点。第一节分为两部分对普罗柯比史学思想中的古典色彩进行论述,其中第一部分论述普罗柯比史学思想中对古典史学求真务实和求善致用继承的特点;第二部分论述普罗柯比史学思想中的政治取向,揭示其史学思想中的古典政治学特点,即对政体循环论的继承和对专制暴政批判。第二节论述普罗柯比史学中的宗教神秘色彩,首先是对普罗柯比所奉宗教信仰的论证,说明他是深受古典文化影响的基督徒;其次论述其史学思想中神秘色彩的具体内容,即命运和上帝的概念并行共存,同为某些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第叁章分为两节,主要论述普罗柯比史学思想的实践。第一节主要就普罗柯比史学思想中古典色彩的具体实践反映进行阐述,分别从他对古典史学治史理念的实践和对古典政治学的实践加以分析。第二节论述普罗柯比史学思想中神秘色彩的具体实践反映。最后为结语,综述普罗柯比史学思想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柳雨[5]2017年在《试论普罗可比《秘史》及其对查士丁尼的评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罗柯比是东罗马帝国着名的史学家,他的着述《战记》、《建筑》等作品对查士丁尼无不大加赞扬,歌功颂德。他在查士丁尼时期因结识了贝利撒留而得到当局重用,他本身就为贵族,接受了古典教育的熏陶,他的才华在那个时期得以施展。但他在《秘史》一书中却一反常态,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完全描绘出了一个反面式的查士丁尼。普罗柯比在其他作品中用尽褒扬之词来赞美查士丁尼及其伟大,而在《秘史》中则是使尽所有来恶讽、贬斥查士丁尼。那么普罗柯比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史学家?他又是怀着怎样的心理写下了《秘史》这"一本奇书"?他又想告诫些什么呢?《秘史》是否与普罗柯比其他历史作品相背离,或者说缺乏历史的客观性?笔者在本文对此展开论述。
陈志强[6]2006年在《“查士丁尼瘟疫”考辩》文中认为公元6世纪中期,在东地中海地区曾爆发过一次大瘟疫,由于时当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统治,后人因此称其为“查士丁尼瘟疫”。有关这次瘟疫的史料主要来自当时的作家普罗柯比。他在其着名的《战记》一书中比较详细生动地记载了这次瘟疫爆发和在首都君士坦丁堡流行的情况。然而,有
王小爱[7]2010年在《从《秘史》看查士丁尼时代元老贵族地位》文中指出作为一部严肃的历史着作,普罗柯比的《秘史》通过对查士丁尼时代贵族社会生活地细致描述,反映了作者所在的拜占庭元老贵族阶层的社会地位变迁的真实状况。本文通过对普罗科比《秘史》文本解读和历史分析,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思想意识叁个方面考察元老贵族的社会地位变迁。文章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察元老贵族在查士丁尼时代的经济地位变化。4-6世纪随着拜占庭国家土地私有化运动的开展和新兴元老贵族势力的兴起,元老贵族积极发展地方经济,从而占有大量地产,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逐渐对中央产生威胁,最终导致了查士丁尼的镇压。这种经济地位变化趋势在普罗科比的《秘史》里都有深刻地反映,这也与其大地产者的立场相吻合。第二部分探讨元老贵族在查士丁尼时代政治地位的变化。在此时期元老贵族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受到严格限制,其高贵的社会身份和尊严也倍受皇权的打击,最终沦为皇权的陪衬。这种变化趋势反映在《秘史》里表现为言辞激烈的对皇权地控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地产者与皇帝的中央集权思想的矛盾斗争。第叁部分主要介绍元老贵族在查士丁尼时代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变化。此时期尽管元老贵族还保有古典信仰,但是基督教信仰已经占据思想意识相态的主流地位。这种变化趋势解释了普罗科比《秘史》中既有古典的也有基督教信仰双重信仰的根本原因。总之,查士丁尼时代元老贵族的经济、政治特权进一步丧失,古典信仰已被基督教信仰取代。而《秘史》就是拜占庭元老贵沉沦、君主专制的真实写照。
纪德明[8]2013年在《高贵的野蛮人——浅析普罗柯比对哥特人的态度》文中认为东罗马史学家普罗柯比并非将哥特人一概斥为蛮族,他对哥特人的态度有着复杂的两面性。他描写了部分哥特领袖的高贵品格和智慧,赞赏哥特统治者的罗马化政策,抨击和鄙夷哥特人的传统文化,在他们的统治下,哥特人犹如高贵的野蛮人。普罗柯比深受古典史学的熏陶,一方面他实事求是并坚持罗马文化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坚持历史批判主义思想;其行笔之处,既有对宦途不顺的宣泄,又有政治与道德理想的寄托。
陈志强[9]2005年在《“查士丁尼瘟疫”考辨》文中指出公元6世纪中期,在地中海世界爆发了一次大瘟疫,由于当时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统治,后人因此称其为"查士丁尼瘟疫"。有关这次瘟疫的史料主要来自当时的作家普罗柯比。学者们一直怀疑他直接借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相关部分来描述这场瘟疫。我国近年出版的相关书籍也提到对普氏记载的怀疑。笔者认为,上述推论形成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直接认真地阅读古代作家的原文,缺乏细致的比较分析。本文将通过《战记》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相关史料的对比分析,确定普罗柯比对"查士丁尼瘟疫"的记载并非抄袭之作,而是其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进而说明"怀疑论"是不成立的。
崔艳红[10]2003年在《查士丁尼大瘟疫述论》文中提出公元 54 2 - 54 3年发生在君士坦丁堡的大瘟疫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 ,它导致了拜占廷帝国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的人口数量锐减和生产力水平的剧降。为了探寻这次大瘟疫的真相 ,有必要重新研究当时史家对大瘟疫传播情况的记载 ,对瘟疫的起源和传播路线、瘟疫的症状和传染介质、死亡人数、政府对策及大瘟疫的影响几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普罗柯比《战记》研究[D]. 崔艳红. 南开大学. 2003
[2]. 贝利撒留研究[D]. 邵兆颖. 南开大学. 2014
[3]. 普罗柯比的“史才四长”[J]. 马锋, 王冰莹. 历史教学问题. 2017
[4]. 论普罗柯比史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践[D]. 黄毅轩.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 试论普罗可比《秘史》及其对查士丁尼的评述[J]. 柳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
[6]. “查士丁尼瘟疫”考辩[J]. 陈志强. 世界历史. 2006
[7]. 从《秘史》看查士丁尼时代元老贵族地位[D]. 王小爱. 郑州大学. 2010
[8]. 高贵的野蛮人——浅析普罗柯比对哥特人的态度[J]. 纪德明.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
[9]. “查士丁尼瘟疫”考辨[J]. 陈志强. 北大史学. 2005
[10]. 查士丁尼大瘟疫述论[J]. 崔艳红. 史学集刊. 2003
标签:世界历史论文; 查士丁尼论文; 战记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 贵族精神论文; 拜占庭风格论文; 军事研究论文; 罗马帝国论文; 秘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