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读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_杜 雷 陈金金

“四读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_杜 雷 陈金金

杜 雷 山东省平邑县武台镇中心校 273302;陈金金 山东省平邑县平邑街道第二小学 273300

摘 要:我校提倡的“四读法”,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放手让孩子自学,老师激励再激励;教师是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目标明确,层层深入。

关键词:“四读法” 学习主动权 学生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我校提倡的“四读法”,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如果一篇文章让低年级学生一次又一次枯燥无味地读,学生学得很疲乏,越学越没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会安排很多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玩、在玩中学。如教学《雨点儿》第一课时,一读,自由读通课文,在文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读几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二读的要求相对高一点,要求学生遇到生字多读几次,并且认一认、记一记,老师在这两个环节只是一个引领者,完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三读是“争当读书小能手”的游戏,形式是同桌互读,争当读书小能手,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读得更有兴趣;四读是听电脑(或老师)范读,适当给学生放松的时间,也给学生一盏指明灯,起到范读正音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四读也是为识字作铺垫的,随文识字。接下来是集中识字的环节,玩“听音点字”的游戏,开火车读字卡,巧记字的音和形,“认读收礼物”的游戏。最后是写字环节,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怎样写好字、起笔放在哪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写字就被这些游戏名称代替了,学生在快乐的玩中学习,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二、放手让孩子自学,老师激励再激励。

孩子在每个环节完成后,老师都要有激励的话语,让孩子更好地投入下一个环节,也对他们的付出给予肯定。比如孩子完成第一次读之后,我说:“你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热情地与字宝宝打了招呼。要想交上好朋友,一定要记住它们的名字和样子(也就是音和形)。所以再读课文,遇到生字宝宝停一停,记一记。“

三、教师是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新大纲也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要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教师只是引导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一读课文时,老师明确目标,学生除了读通课文,还要思考雨点儿是从哪里落下来的;二读,识记生字的同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做到“自读自悟”。

四、目标明确,层层深入。

刚开始用四读法的时候,我也很困惑,孩子真的会自主学习吗?能学会吗?会操作吗?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学习的方法,可我和学生操作熟练了,又有了好像表演走场一样,每一个环节没有真正地落实。当我静下心来想想,最大的弊端是我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低年级的课堂重点就是识字、写字、读书,这些都落实了,目标也就达到了。不同的课文可以灵活地变通每一种读法。比较长的文章,如《称象》,我是这样设计的:一读是观看动画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是谁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二读是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读几次,目的是读通、读顺课文,并提出问题: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的?三读是只读带有生字的句子,把难读的句子读通,并随文识字。四读是检测读带有生字的句子,随机正音,出示字卡,边读句子边识记生字,并让学生说说记字的方法。随文识字比较零散、难记,我边讲边把生字归类。如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随机出示卡片识字完后,作了如下归类:退——腿(大腿);义——议(议论);象——像(好像); 主——柱 (柱子)。提出“腿、议、像、柱”是形声字。此篇文章二会字和四会字一共有18个,生字量大,我把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记得牢固、学得扎实。最后是玩游戏识字和写字环节,让学生多次和生字接触,达到了熟记生字的目标。

“四读法”,让学生学得很扎实、学得有趣,又能照顾到有差异、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

“四读法”真的让学生做回了学生,老师做回了老师,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潘涌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3]郭虹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设计》.南方出版社, 2004年。

[4]周小山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论文作者:杜 雷 陈金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  ;  ;  ;  ;  ;  ;  ;  

“四读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_杜 雷 陈金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