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九六回顾与九七展望”_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九六回顾与九七展望”_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96回顾与’97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对1996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论述,并对1997年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指出1996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供需基本平衡,但企业效益滑坡较大、微观质量有待提高;1997 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经济增长速度略快于1996年,保持平稳发展的格局。

1996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成效显著,物价降至较低水平,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供需基本正常,调控质量有所提高;但企业效益滑坡较大,经济运行质量亟待提高。随着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好转,1997年经济将进入新的经济增长期,企业效益会进一步得到改观。

一、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物价降至较低水平

迄今,我国实施宏观调控紧缩政策已有三年多,在政府坚决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水平的决心下,有节奏地采取了先紧缩需求总量、后增加有效供给的有效措施,成功地使1995年和1996两年的物价水平每年比上年降低近50%的幅度。调控手段较以往有较大改进,调控质量也有所提高。1996年1—9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6.6%,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8.8%;预计全年物价涨幅将稳定在较低水平, 商品零售价格涨幅为6.8%,居民消费品价格为8.6%。物价水平降至经济增长水平以下,对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供需基本正常

1996年,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合理,可以说是近几年来经济各方面最为协调、增速最为合理的一年。1—9月经济运行表现出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供需基本正常、财政货币增长适度等特点。

(一)社会供需正常。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社会总供给比上年增长14.4%,社会总需求同比增长15.3%,供需差率为-3.3%,处于正常范围,明显低于1994年的-6.2%和1995年的-4.8%。全年供需差率为-4%左右,为1992年以来供需差率最小的一年。

(二)有效供给稳定增长。1—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4567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6%,保持较快增长, 但从三个季度的增幅来看表现为逐季放慢的特点,前二季度增速分别为:第一季度为10.2%,一至二季度为9.7%。

1.工业生产增长稳定,季度增幅呈回落之势。1—3季度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5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5年同期增长12.9%;季度增幅逐季递减,第一季、 第二季和第三季度增速分别为13.6%、13.1%和11.8%。

2.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纪录,但棉花、油料产量将有所下降。预计全年粮食产量高达4.8亿吨以上;棉花380万吨,比上年减产约100万吨;油料2000万吨,比上年减产约240万吨。

有效供给的增加,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物价水平稳定的基础保证。1995和1996两年保持农业等基础产业优先发展的政策是今年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降低物价水平的重要措施。这也应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三)社会需求平稳回升。进入三季度以来,社会需求特别是出口需求增长较快,投资、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1.进出口保持顺差,出口增速加快。1—9月份,进出口总额达19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出口104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其中7、8、9三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分别为1.3%、12.8%和8.2%,增速明显加快。

2.投资需求稳步增长。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82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扣除投资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工作量增长13%左右。其中7、8、9三月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2.5%、16.6%和 14.7%。一季度和一至二季度增长速度分别为16.2%和22.2%。

3.消费需求平稳增长。1—9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1732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其中7、 8、9三月分别比上年增长16.1%、16.7%和18.6%,呈逐月上升态势。

1996年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平稳增长,为经济成功地软着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财政收支平衡状况较好。1—9月份,财政收入4751亿,比上年同期增长18%,近年来首次高于国民经济现价增长速度;财政支出4760亿元,增长16.8%。收支相抵,支大于收8.7亿元, 赤字比上年同期减少40.4亿元。

(五)货币供给增速合理,流动性略有提高。1—9月,全部金融机构新增各项存款1137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550亿元; 新增各项贷款645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150亿元;现金M0增速回升,9月末比上年同期增长14.1%;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增速合理,9 月末两者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7.1%和26.8%;货币流动性略有提高,3月、6月和9月末M1/M2分别为37.06%,36.11%和37.66%。

财政收支平衡和货币供给适度,是经济健康增长的象征,也是防止物价反弹的主要手段。

(六)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有所减缓。 1—9月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324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呈逐季减缓势头;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50元,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表明经济形势好、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它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引导居民收入的合理投向,为我国经济服务则是今后需要加强的领域。

三、企业效益滑坡,微观质量有待提高

1996年以来,企业效益特别是国有企业效益大幅度滑坡,这一警情和导致此结果的深层原因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应尽快将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办法。企业效益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深层原因在于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一)到目前为止,企业效益大幅度滑坡略有好转,但仍未得到根本改观。1—8月,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34.92%,比上半年36.29%的降幅略有改观;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7.7%,比上半年增长50.46%也略有改观; 应收账款额比上年增长17.88%,基本上与上半年的17.49%的增幅持平;产成品库存增长19.69%,比上半年的22.57%有所下降。从企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差于其他企业,1—8月,国有企业亏损面为45.7%,显然高于集体企业的20.3%;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79.7%,与集体企业增长9.9%形成鲜明的反差。 估计第四季度从而全年企业效益会进一步好转。

(二)企业效益差的根本原因和解决途径。导致企业效益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环境、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负担等多个方面;但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不高是导致此次效益显著滑坡不可忽略的因素。

1.效益是两个不同时期生产与市场的反映。产品、产量和产值等与效益指标所反映出的事物的变化在时间上存在着差距,宏观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等指标的增长速度的高低是报告期与基期间生产、服务的反映,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作用下对其经济行为结果的综合体现;而同一报告期经济运行质量或企业效益反映出的则主要是报告期某前一时期与基期间生产或服务的变化情况,它反映出了变化了的市场(报告期)对前期(报告期的某前一时期)生产和消费者经济行为结果的一种承认或接纳,它更多地反映出生产和消费者的过去(报告前期)行为。所以,如果说产品产量增长速度主要反映了报告期与基期的经济变化情况,那么效益增长速度主要反映报告期的某前一时期与基期经济行为的差距。因为,产品、产量或产值可以按生产出来的量或当时市场价值进行统计,而效益指标则不能按当时价值进行测算统计,必须待实现后即按实现时的市场价值进行测算统计;企业的生产与效益并非是同步实现的,它们存在时差,这种时差因产品、质量、市场条件差别而有所不同,一般地,效益指标的时差为1至2个月左右。所以,如果对同一时期用速度指标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与用效益指标评价企业好坏得出的结论相比较,从而得出宏观好微观差的观点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用这种并非同度量指标来判断两种对象的方法是不合理的,它反映出的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宏观形势与微观情况。因此,要用一套刻画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和微观企业经营质量的指标来评价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才是合理的。

2.当前企业效益不好主要是前期经济行为与当期市场冲突的结果。宏观经济调控的紧缩措施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和关系,使过热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产销衔接链被打破,企业便形成了产品销售不畅—产品积压—资金紧张—相互拖欠—效益下降的恶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反映迟钝的企业受市场影响首当其冲,效益下降最为明显,尤其是随着调控力度的加强和时间的延长其效益下降愈加迅速,有些企业甚至是生产越多亏损越多。我国此次采取软着陆的方式,经济紧缩的力度并不算大,但时间颇长,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从1995年就显示出效益有较大幅度的滑坡,1996年初尤为明显,虽第二季度略有改观,但到目前为止已近10个月都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许多企业对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很弱,对市场的变化反映并不敏锐。所以,要改变当前状况和防止今后重蹈覆辙,需要在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上狠下功夫,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

3.加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探讨和推行了一些企业改革措施,如抓大放小等,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其竞争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还需要营造市场竞争环境,为大中小型企业提供竞争的市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其能随市场脉搏的跳动而运作。仅从资金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优惠是很难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

对于企业效益滑坡,既要看到企业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和效益统计滞后性等问题,又要认识到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其内部运行机制与当前市场改革的磨擦问题。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1997年初以后企业效益会逐渐好转起来,但效益的根本改观还待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四、经济环境有所改善,新一轮增长将逐渐展开

1996年以来,一方面我国经济有效供给增加,粮食再创历史新纪录,投资品和消费品等重要物资供给相对宽松,能源交通等瓶颈制约得到缓解,财政金融环境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从经济运行轨迹分析,四季度经济运行已进入本轮周期的谷底。因此,新一轮经济的启动已积聚了较好条件,预计1997年上半年经济将展开新一轮经济增长,并表现出平稳增长的特征。

(一)经济运行回落到适度区下限。从经济景气分析结果来看,1996年经济在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下,自年初以来一直保持缓慢下滑的趋势,第三季度进一步回落到适度区下限,但与前二季度相比有止跌回升之端倪。许多景气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3—4季度经济处于谷底阶段。

(二)1997年上半年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但增幅是缓和的。根据领先景气指标和启动经济回升的因素分析,可推断1997年初以后经济将步入新一轮经济上升期。首先,从领先景气综合指数推断,1997年初经济转入回升阶段。其次,从投资启动因素来看,第三季度有所加快,特别是新开工项目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1—9月全国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3748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9834个,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447.33亿元,增长64.27%。新开工项目的增加,是强有力的投资需求拉动,它领先经济半年左右。这意味着经济1997年初转入回升。此外,1996年国家在房地产方面推行放宽与鼓励政策,使房地产投资增势强劲,比重上升。房地产的转热,将带动建材、消费等多种领域的上升,它的回升往往是经济转暖的前奏。再次,消费需求平稳增长,三个季度呈逐季加快的趋势,尤其出口消费需求三季度增速明显加快。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消费需求的上升,指示经济马上回升。第四,从金融政策看,两次降息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的作用不像其他措施那样直接,其间接影响力会逐渐释放出来,引发货币寻找投资渠道,利用低成本货币带来效益,从而推动经济回升。从金融统计看,二季度以后储蓄存款增势开始放慢,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增加较快。最后,从有效供给看,1996年粮食大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纪录;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原材料供给宽松等等,这些都为经济回升提供了良好的上升基础和积累了上升动力。

(三)1997年经济仍会保持稳定增长的格局,但增速会略快于1996年,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速加快, 货币供给适度, 物价水平与1996年大体持平。在经济环境改观,经济增长启动能力增强的同时,需要防止经济的快速升降,加强对经济运行质量的改进和对农业的进一步投入。预计主要经济指标1997年比上年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为11%左右,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为22%左右,狭义货币M1为21%左右,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左右,商品零售价格为7%左右。

标签:;  ;  ;  ;  ;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九六回顾与九七展望”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