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高校人事支出比重严重偏低?_散点图论文

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为何严重偏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偏低论文,支出论文,比例论文,高校论文,人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16)03-0026-12

       一、我国和境外高校支出结构的变化

       (一)教育经费支出分类

       国际上通常将教育经费支出按用途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两部分,其中,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效用在一年以上的支出,如建筑物的更新和大修开支、设备的购置支出等。经常性支出是学校用于学校日常运作、效用在一年以内的支出,包括教职工的薪资和其他经常性支出。在我国,教育经费支出按用途分为两部分:事业性经费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事业性经费又划分为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人员经费指用于教职工的费用支出,而公用经费是用于日常办公、业务活动方面的经常性支出。我国公用经费中的其他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设备购置和建设物的修缮支出,这部分属于资本性支出;另外,我国人员支出中包含了学生的奖贷助学金,而国际上人员支出只是职工薪酬和福利支出。我国与国际教育经费分类及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在国际比较中,需依照国际分类对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分类进行相应调整。

       (二)我国高校支出的增长与结构变化

       20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校支出高速增加,按不变价格,我国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2005年比1999年增长了一倍,2013年比1999年增长了6倍。图2显示了高校支出增长的轨迹。

      

       图1 教育经费分类结构

      

       图2 1997-2013年高等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变化(单位:十亿)①

       与经费总量的高速增长不同的是,我国高校经费中人员支出比例相对稳定。图3展示了我国全部高校与地方高校的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可以看出,近20年中,虽然初期几年连续下降,末期波动较大,但全部高校人员支出比例多数时间徘徊在33%至35%之间。图4是我国全部高校与地方高校的资本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相较于人员经费比例,资本性支出比例的波动性较大,且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4年前我国高校资本性支出比例大体处于35%的水平,2004年后最低水平也大于25%。

       (三)境内外高校人员与资本性支出比例

       图5展示了2011年58个国家和地区高校人员经费支出比例与毛入学率关系的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国和地区人员经费比例多集中于60%左右。从拟合线看,人员经费比例与毛入学率呈现一定程度的正向关系。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我国位于左下方,在国际上处于低毛入学率、低人员经费比例状态,人员经费比例远远低于绝大多数国家。

      

       图3 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

      

       图4 我国高校资本性支出比例

      

       图5 2011年各国和地区高校人员(薪酬)支出比例②

       图6是2011年国际上54个国家和地区高校资本性支出比例与毛入学率关系的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散点多集中于下方,即各国和地区高校资本性支出比例基本都在20%之下。拟合线向下倾斜,高校资本性支出比例与毛入学率大致负相关。我国高校资本性支出比例很高,远远高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只有4个国家和地区高于我国。

      

       图6 2011年各国和地区高校资本性支出比例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相对于国际水平而言,我国高校在资金配置上资本性投入比例偏高,人员支出比例严重偏低,只有国际均值的一半左右。

       表1对我国与国际上高校人员经费支出比例的变化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UNESCO平均每年约有5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OECD平均每年约有27个国家的数据。1999-2011年间,各国和地区高校人员支出占比都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60%左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间趋势;从横向上看,OECD国家高校人员支出比例整体略低于UNESCO国家和地区,而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波动在31%-36%的区间内,偏低幅度在40%~49%之间,大大低于OECD国家均值,几乎接近其最小值水平。

      

       二、高校人员支出比例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我国高校支出结构的文献很少,罗建平和马陆亭(2003)、倪俊(2006)、刘学岚(2009)、张曾莲(2010)等为数不多讨论高校支出结构的论文中,主要分析的也不是人员支出与非人员支出的比例结构。为什么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支出比例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哪些因素决定高校人员经费支出比例?还没有研究者进行过深入的讨论。下面,我们试图作出解释。

       (一)理论假设

       高校各项经费支出所具备的不同的弹性是决定高校经费支出结构的基础性因素。人员经费是高校各项支出中刚性最强,也是最有规律性的支出。当高校经费紧张时,人员经费所占比例便相对较高;反之,高校教育经费充足,人员经费所占比重就会下降。故理论上讲,人员经费占比与高校经费的充足程度负相关。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对人员经费比例也存在影响。当一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尚处于扩张阶段时,对高校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也会相应较大,人员经费比例则较低;而当一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扩展的压力消除或减小,高等教育的资本性支出将减少,人员经费比例较高。故人员经费比例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正相关。

       高校人员经费是用于教职工的工资与福利支出,故高校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对人员经费产生影响,高校生师比较高时,在相同的在校生规模下,其配备的教师数较少,用于教师的支出也将相应减少。故人员经费比例与高校生师比负相关。另一方面,当高校人力资源较为昂贵时,相对于其他商品服务而言,用于教师的薪酬和福利水平也会较高,人员经费比例则相应较高,即人员经费比例与高校劳动力价格正相关。

       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也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的路径并不明确。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高校经费较为充足,人员经费比例将较低;而另一方面,经济水平较高可能会使高校教师的待遇更高,使得人员经费比例提高。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第一层研究假设:

       H1:各国或地区高校人员经费占总支出比例与教育经费充足程度负相关、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正相关、与高校生师比负相关、与高校劳动力价格正相关、与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确定。

       (二)计量分析

       1.数据

       我们在UNESCO统计研究所网站、经合组织数据库网站和国际劳工组织网站获取各国1999年—2012年高校人员经费比例及相关数据,剔除缺失值与异常值后,UNESCO样本中一共涵盖了56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OECD样本共涵盖了22个国家的信息。

       2.变量定义与回归模型

      

       根据理论分析,建立如下回归方程,ε为误差项:

      

       LC表示高校劳动力价格,对于LC,可用两个变量进行体现:一是一国或地区平均的劳动力价格,二是一国或地区高校教职工的工资水平,由于UNESCO样本中只能取得一国或地区平均的劳动力价格,于是在UNESCO样本的回归中用一国或地区平均劳动力价格(PRICE)来表示高校劳动力价;而OECD样本可取得一国或地区高校教职工工资水平,故用一国或地区高校教职工工资水平(LEV)表示高校劳动力价。

       高校教职工工资水平对高校人员支出比例的影响更为直接,而一国或地区平均劳动力价格是通过影响高校教职工的工资水平而对高校人员经费比例产生影响的。当高校经费充足性较低时,人员经费的硬性约束会较强,此时,劳动力价格对人员经费比例的影响程度会更大,可以推断平均劳动力价格对人员经费比例的影响程度将受高校经费充足程度的影响。由此,提出第二层假设:

       H2:一国或地区平均劳动力价格对高校人员经费比例的影响程度受高校教育经费充足程度的影响,经费充足程度较低时,劳动力价格对人员经费比例的影响更大。回归方程如下:

      

       本文运用的国际数据属于面板数据,且存在缺失值,属于非平衡面板数据。我们对其进行了模型选择的检验。

       3.实证结果

       UNESCO样本中包含的国家和地区数较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国与小国都有包含,故其展现的是国际平均的状况,相对于UNESCO样本而言,OECD样本包含的大多数为发达国家,即OECD国家样本代表的是国际较高的水平。

      

       首先,用UNESCO样本对式1进行回归(REG-1),从结果中看出,SCP与TOGDP显著负相关,与GER显著正相关,与PTR显著负相关,而ln(GDP)、PRICE这两个因素对人员经费占比的影响并不显著。另外,由于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TOGE)同样可以反映高校教育经费的充足程度,故用TOGE代替TOGDP进行了回归(REG-2),结果同样是显著负相关。而后,用OECD样本对式1式进回归(REG-3),此时,用LEV来表示劳动力价格,结果显示SCP与TOGDP显著负相关,与GER显著正相关,与PTR显著负相关,与LEV显著正相关,与ln(GDP)不相关。

       为验证假设2,用UNESCO样本对式2进行回归(REG-4),除PRICE外其他变量与人员经费占比的相关性与REG-1相同,而PRICE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PRICE与TOGDP经过中心化处理的交乘项CROSS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也就是说,PRICE对SCP有正向影响,且随着TOGDP的增大,PRICE对SCP的影响程度会减小,假设2成立。此外,用OECD样本对PRICE与TOGDP的交互作用进行了验证(REG-5),结果相同。

       4.回归结论

       综合上述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高校人员经费比例与高校经费充足性负相关,当高校经费较为充足时,人员经费占比会较低;

       (2)高校人员经费比例与生师比负相关,由于高校生师比也可反映高校的教育质量,可以推断高校人员经费质量与高校教育质量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这也符合高校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特征,其产出质量将取决于对高素质人才的投入;

       (3)高校人员经费比例与高校劳动力价格正相关,且一国平均的劳动力价格对人员经费占比的影响程度受高校经费充足性的影响,高校经费充足程度较低时,平均劳动力价格对人员经费占比的影响程度更大;

       (4)高校人员经费比例与毛入学率正相关,即高等教育发展程度越高,高校人员经费比例更高。

       三、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比例偏低的解释

       (一)国际视角的解释

       上文用国际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探讨了影响高校人员经费比例的因素,发现高校教育经费充足程度、毛入学率、生师比以及高校劳动力价格等因素有显著影响。下文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偏低水平有多大的影响。

       表5是1999年至2011年UNESCO数据、OECD数据和我国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

       (1)从高等教育经费充足性看,我国低于UNESCO与OECD均值,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国高校教育经费充足程度逐渐提高,与国际水平的差异也逐渐缩小。由于教育经费充足程度与高校人员经费比例呈反向关系,故我国较低的经费充足程度不能解释低人员支出比例。

       (2)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升高,但仍明显低于UNESCO与OECD均值。2011年,OECD国家平均的毛入学率达70%以上,UNESCO数据均值也超过40%,而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不足30%,大大低于国际水平。毛入学率与高校人员经费比例正相关,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是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过低的原因之一。

       (3)我国高校生师比明显高于OECD国家均值,与UNESCO数据均值相差不大。生师比与人员经费占比呈负相关,生师比偏高对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比例过低有一定的影响。

       (4)我国平均劳动力价格在国际上并不算低,除年工资与人均GDP之比外,劳动者薪酬占GDP之比也可表示一国平均的劳动力价格,我国的这两个指标都处于国际平均水平。然而,我国高校教职工工资水平却略低于OECD国家均值。由于人员经费比例与劳动力价格正相关,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过低与我国高校教职工薪酬待遇较低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过低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低、高校生师比略高、高校教职工薪酬待遇较低三个因素有关。

       然而,这三个因素只能解释我国人员经费占比过低的一小部分。图7、图8和图9为上文回归分析的UNESCO样本中毛入学率、生师比与人员经费比例的散点图,以及OECD样本中教职工工资水平与人员经费比例的散点图。我国毛入学率在10%-30%的范围中变化,而以毛入学率散点图(图7)大致的拟合线来看,其人员经费比例应在58%左右;从生师比的散点图(图8)上看,我国约16∶1的高校生师比应该对应60%左右的人员经费比例;另外,我国教职工工资水平约为2.5左右,在教职工工资水平散点图(图9)上,对应的人员经费比例也应是60%左右。

       为展示在各因素同时作用下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的取值,本文计算出符合国际一般规律的我国高校人员经费占比的拟合值⑦(见表6),在综合考虑了各项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高校人员支出占比应为55%左右,然而,我国实际的高校人员经费占比只接近35%。也就是说,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中,存在约20个百分点的差异,无法用国际一般规律进行解释。

      

       图7 UNESCO样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员经费比例散点图

      

       图8 UNESCO样本高校生师比与人员经费比例散点图

      

       图9 OECD样本高校教职工工资水平与人员经费比例散点图

      

       (二)中国特色的解释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比例过低不能完全依据国际经验解释。我们推测,我国高校财政体制中的下述特色,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

       1.养老金制度

       2015年前,我国高校的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度,在职教职工不提养老保险,人员支出中包含的是离退休人员的支出。这样导致应该计入当期人员支出的在职教职工养老金缴费没有计入,而不应该计入当期人员支出的离退休教职工养老金计了进来。由于1999年扩招后我国高校在职教职工数量急剧增加,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在职教职工当期应缴纳的养老金大于当期离退休教职工退休金支出,使得当期支出偏小。

       2.科研支出中漏记人员支出

       我国科研经费管理规定,高校教师不能在科研经费中取得个人收入。但事实上,高校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在科研经费中获得了实际收入,而这部分收入没有反映为高校人员支出。《中国青年报》曾有过《科研经费催生多少富翁》的报道,反映高校科研经费转化为教师个人收入的现象⑧。尽管科研主管部门否认这一现象的严重性,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是高校教师收入偏低的一种补偿,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高校科研经费部分转化成个人收入的客观现实,确实导致了高校人员支出比例的低估。

       3.财政拨款制度

       我国政府对高校的拨款通过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分配这两种方式。基本支出主要根据学生数确定,采用综合定额方式分配,主要用于包括教职工薪酬在内的日常运行支出。项目支出是发展性专项支出,采用竞争和设定条件等方式分配,一般不能用于人员薪酬。随着高校经费的大幅度增加,项目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越来越高。项目经费比例偏高,压缩了人员经费增长的空间,对人员经费比例偏低有重要的影响。

       4.基建和设备支出的超常增长

       1999年以来的扩招刺激了高校基建和设备购置的超常增长,校舍和设备的大幅度增加,又需要更多的运行费用来维持运转,这样必然增大资本性支出和公用经费的比例,相应降低了人员经费的比例。2013年,尽管扩招已基本结束,我国高校基建和设备购置等合计的资本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仍然达到了31.8%。过高的资本性支出,加上必需的维持费用,必然挤压人员支出的比例,导致人员经费比例的偏低。

       5.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不高

       国外高校后勤服务大多社会化,没有庞大的学生宿舍和食堂系统,相关的支出较少。反观我国,高校的后勤服务,大多数还是由学校提供,每个高校都有大量的宿舍和学生食堂,需要负担相关的设施购置和维护、运行费用。庞大的后勤服务系统,也是导致资本性支出和公用经费过高、人员经费比例过低的因素之一。

       四、结论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我国高校支出中,人员经费比例大大低于国际水平。根据国际数据的经济计量发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低、高校生师比较低、教职工工资水平较低,会使得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比例偏低。但即使考虑了这三个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比例仍然过低,故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比例的异常偏低不能完全用国际一般规律来进行解释。

       我国高校收付实现制养老保险制度、高校教师在科研项目中的收入未能统计为人员支出会使得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偏低。另外,我国高校拨款制度中项目经费比例过高,扩招引起的基建与设备支出超常增长,高校后勤尚未社会化等因素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偏低。但是,由于数据的限制,这些因素都无法很好地进行量化分析,故其对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比例异常偏低的确切影响难以确定,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严重偏低,有教职工薪酬偏低等原因,也有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教师是教育生产的最重要生产要素,应完善高校薪酬制度,提高教职工薪酬水平,使高校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应改革高校拨款方式、科研管理体制和后勤管理体制,扩宽增加人员经费的渠道,真实反映人员支出水平。通过优化高等学校支出结构,提高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必将大大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标签:;  ;  ;  ;  ;  ;  ;  ;  

为什么我国高校人事支出比重严重偏低?_散点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