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本科院校师范类数学专业课程实践训练体系改革探索
——以长沙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
龚罗中1曾玲玲2
(1.长沙师范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2.长沙师范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100)
摘 要: 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确保师范类数学专业学生既能得到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训练,又能练就较高教师职业技能,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数学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完善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构建学科专业课程知识训练和教师教育技能训练的模块,采用技能达标考核方式,坚持4年不间断的数学思维及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师范;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以下简称数应专业)是以培养地方初等数学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专业性、实践性、应用型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1]。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对新时期数学人才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改革也相应的在不断深化,进而对承担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小学数学专任教师培养提出新的挑战[2]。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更加专业化的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要求的师范类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中小学数学教师目标,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师范类数学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长沙师范学院数应专业是以专门培养地方小学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为地方小学教育输送基础教育(特别是基础数学教育)人才的师范类专业,应用性极强。2016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之初,确定了公共课(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小学教师教育课、创新创业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强化了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与教育实践环节在整个培养环节中的重要地位,基本上形成了3+1培养模式,三年完成课内理论的学习,一年进行教育实践及毕业践训练[3]。经过四年的不断训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教师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但是,三年的培养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不强,近30%有不愿从教的意愿;(2)学生的数学专业理论水平偏低、数学素养不高;(3)教师教育基本功弱:语言表达能力差、文字功底薄弱、三笔字普遍水平不高。师范生在这些教师教育基本技能方面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师范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能力。“具有高尚师德、创新意识和能力及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师资还是任重道远。科学构建厚实专业基础、重视实践性训练、强化技能训练的应用型课程体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解决数学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本途径[4]。具体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 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促进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长沙师范学院数应专业旧版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小学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儿童发展与教学心理学、小学生心理辅导、小学教育学、小学班级管理、汉字书写、课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语言技能,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涵盖培养一名小学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所以知识技能。但这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成分过重、实践性训练课程太单一,仅仅停留在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上,没有与地方小学数学教育紧密结合,与小学数学教育实际情况脱节,与新课程教学改革联系也不紧密。而且课程教学大纲也没有对课内实践环节做详细的设计规划。另外,大部分教师都是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成长起来的,没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锻炼的经历,上课只能是照本宣科,闭门造车。因此,教师教育类课程,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空洞,教学思想陈旧,与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思想不符,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严重脱节。现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中注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思想,在培养过程中即时性的增加一些小型化、专题化课程,使课程内容设置及时体现新课改的思想,与中小学教育现状紧密结合。通过这些即时性的课程,不但能够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反映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还能够把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国内外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吸纳到教学中来。另一方面,在每门教师教育课程新的课程教学大纲中都设置适当的实践学时,且详细计划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方式,再聘请一些小学一线优秀教师负责课程的实践性部分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最优化。
2 实践环节模块化,将理论教学和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针对学生数学基础理论不扎实,数应基本理论不高,教师教育基本功整体偏弱的问题,对各理论课程提炼设计专门的实践教学模块,来加强学生相应的能力和技能的训练。
3)运用有限元法对卷筒结构在整个工作循环中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其疲劳寿命为1.1×108次循环。同时研究了不同存活率下卷筒结构的疲劳寿命,并给出了不同负载对疲劳寿命估算的影响。
2.1 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块
该课程群主要涉及初等数论、计算数学、数理统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是数应专业的核心课。根据该课程群与专业方向课程群的相关性,对关键知识点进行提炼,设计体现专业方向的实验案例和实验项目,形成专业基础课实验模块。以课程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初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的开设打好基础。
该课程群包括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多媒体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解题研究、教师基本功及基本技能等课程,该课程群的知识可以直接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根据本课程群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点,从实际课堂教学中提炼相关教育教学问题,设计相关教学情境和专题,构建处理相应教育教学问题的案例库。
2.2 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块
对由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课程构成的基础课程群进行研究分析,理顺基础课程群与后续课程群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重要的知识点和应用性强的知识点,附加一些直观演示数学规律的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其在后续课程中应用,设计经典案例和实验题目,构建基础课实验模块,形成校本教材和配套的参考题册。规定每个学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并进行定期的考核。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厚实学生的数学专业基础,并让学生了解这些课程在后续课程中的地位。
制版过程的主要污染源于化学蚀刻剂。随着半导体与电路板行业的兴起,成熟的金属蚀刻技术及污染处理方案,为我们探讨铜版画的化学制版方法提供了参考。作为为硝酸的替代材料,金属盐蚀刻剂逐步应用于铜版画的制版,当然,它们也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隐患。而新兴的无酸电解制版法,则代表了无毒制版的发展趋势。
2.3 数学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块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指定殖于植物根际系统,并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类细菌的总称[8-10]。PGPR以多种不同方式和途径影响植物的代谢过程,表现为促进植物生长,改善作物品质,提高植物的抗病性。PGPR微生物菌剂在可持续农业生产,特别是绿色、有机生态农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效地将丰富的PGPR微生物资源引入设施农业,利用PGPR生物制剂减轻土壤盐害的不利影响,改善土壤和作物品质对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2]。笔者于2015—2017年在盐渍化较重的设施大棚中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苗壮素”对黄瓜作物具有较明显的促生抗逆作用。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模块的训练,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现了学科专业课程的模块化。将小学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能够凸显学生的数学特质,同时也能够迅速提高了教师教育能力。
3 完善专业课程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实施四年不间断训练
培养严谨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直接有效的方法[1]。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应该全面而系统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措施是组织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团队,对各专业课程专门设计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日常训练体系,把任务细化到每个星期,实行学期考查,将结果直接作为该课程是否合格的基本的依据。如制定英语日常训练体系和考核大纲、数学专业基础课程日常训练体系和考核大纲、师范生技能日常训练体系和考核大纲等。对每个学期的每周都规定了训练的目标和任务,对学生进行四年不间断的训练:一二学期,着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主要训练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的极限思想和理解公理化数学结构的能力,强化符号化计算能力的训练。在教师教育基本功训练方面,先从基本的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能力训练开始,然后学习好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运用等课程。三四学期,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数学模型思想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掌握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五六学期,主要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计划书写、设计板书、授课、制作课件等技能,并通过评课、说课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专业课程的辅导,帮助学生多方面发展。如数学理论基础扎实的可以考研进一步深造或转向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一些技术行业发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教学比赛,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学见习、教学观摩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第七八学期对学生进行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包括论文撰写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这四个年级板块的训练内容既是独立成体系,又是相互影响促进、层层递进提高的,每个阶段都有训练的主体内容,但各项技能的培养又全部贯穿在四年的学习中[4]。
通过以上改革,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变,学习状态积极了,学习的目标明确了,对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的认同增强了,师范生教育技能的训练主动性提高了,教师教育技能水平有了明细的提升。以上经验说明,在的新时期,只有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师范教育新理念,在培养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实践训练体系和训练模式,按照“培养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师的要求”,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实践训练方案,才能增强学生数学专业能力和师范技能的高度融合,增强数学专业师范生的优秀的数学特质,全面提升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提高数学师范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入岗后的适应力。
参考文献:
[1]时丽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8,(40):20-21.
[2]姜瑛俐,李祖超.构建培养创新型教师的课程结构[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6):48-51.
[3]李震,朱吕平等.“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28-130.
[4]葛金辉.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性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3,(7):59-62.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219(2019)05-0123-02
收稿日期: 2019-02-10
基金项目: 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改革项目“基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性课程模块的构建”资助。
作者简介: 龚罗中(1973-),男,湖南沅江人,博士,长沙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代数组合、高等数学教学。
(责任编校:文春生)
标签:师范论文; 数学专业论文; 课程体系论文;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论文; 长沙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论文; 长沙师范学院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