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论文_李玉涵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论文_李玉涵

河北为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河北省邢台市 055150

摘要: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问题是较为常见的,通常裂缝是由于温度变化、所选择的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方法不正确、后期保养工作不到位等原因而形成,不同的裂缝成因也有所不同,而裂缝的产生将会影响工民建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进而对城市整体规划产生影响,因此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处理技术加以论述,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以供参阅。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

1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的影响因素

对于施工裂缝的类型。根据我国现有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手段在应用期间,产生的裂缝更为普遍,存在明显的故障和隐患,多为结构裂缝、温度裂缝或者收缩裂缝。其中,产生的结构裂缝多是混凝土结构受到自身承受力的影响,其裂缝逐渐发生,其刚度和硬度无法符合工民建项目的结构。问题的产生是普遍存在的,达不到结构的稳定性,也会容易带来很大损失。对于其中的收缩裂缝,多是因为在应用混凝土材料的时候,其受到塑性收缩、失水收缩的影响,无法确保混凝土结构更完整,产生的裂缝更明显。对于温度裂缝,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是受到热量堆积、温度提升因素的影响,内外产生温差,从而给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影响因素的分析。在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混凝土自身结构质量,多是因为水泥的质量不合格,水化热问题更为突出,温度裂缝更为明显,结构变形严重。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多个方向荷载作用力的影响,也会产生明显裂缝,从而引起大面积问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时候,在外部温度和湿度逐渐变化条件下,将带来明显的施工裂缝。因此,针对裂缝类型的分析,掌握其影响因素,需要引入有效的处理技术,并在积极预防和发展下,维护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促使其质量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

2.1结构应力预算

预算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应根据不同施工阶段温度以及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变性能化来进行,通常以0h到30h内的温度变化为基础,观察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温度下物理性能,此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可根据季节变换而做适当调整,但是无论在什么季节都要保证浇筑混凝土时的温度在10°C以上。根据不同时间段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变化判断混凝土收缩当量、膨胀当量以及应力松弛等因素,由此计算出结构整体的应力。

2.2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制过程

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需要基于结构应力预控计算结果来确定,指挥者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已获得的数据来确定混凝土的混合比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水、水泥、石子、沙子、UEA、粉煤灰和LPS的用量控制,由此才能保证调制出的混凝土强度符合所需的等级,成功投入使用。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以下用量标准进行控制:每立方米混凝土需包含200kg的水、343kg的水泥、1120kg的石子、711kg的沙子、97k的粉煤灰、49kg的UEA和4.8kg的LPS。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进行配制,同时水泥的选择应当偏向于低强度等级和活性较低的水泥类型,同时混合过程中使用的减水剂,其活性和细度不可过高,其施工过程中需要在三个月之内将混凝土的干缩率控制在0.06%之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混合比例需要综合考虑到水泥的水化反应,尽量降低水泥水化的反应数据,该过程需针对混凝土的混合比来绘制混凝土的绝热升温曲线,完成准备工作后,向混凝土搅拌站递交混凝土申请单,备料之后搅拌站现场进行搅拌。混凝土灌注之前需确认拌制和输送状态。

2.3混凝土的浇筑过程

工程在确认混凝土配比与搅拌制作以后必须实施浇筑操作,决策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的具体状况来使用分层连续浇筑方法来实施。开始以前应该按照混凝土的和易性状况,结合振捣器的作用程度来决定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大概是0.6m;接着应该把间隔时间持续的减短,严格控制各层浇筑的厚度,尽可能控制在3m之内,一旦出现浇筑能力不足的状况,则需要换成推移式的浇筑方式进行帮助;最后对水平施工缝进行填充,清理杂物之后不断调整混凝土的水灰化。振捣过程中为避免出现分层和空洞等情况,有关人员需密切关注混凝土的表面情况,保证振捣质量符合规定。

2.4现场养护过程中的措施

混凝土施工过后的养护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养护工作做不好,一方面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容易在硬化过程中发生失水收缩,引发裂缝。尤其夏季温度较高或湿度较低的施工条件下,更需要经常进行浇水养护,这样不但可以防止收缩裂缝,同时也可以减少温度裂缝。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保持湿润的养护状态,这样才能够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众所周知,管线密集的地方是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我们在观察毛坯建筑时,不难发现在管线密集处都是经过专门的防裂缝处理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预埋管线直径较大的地方,增设抗裂短钢筋,增加钢筋的密集度,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附着程度,减少因管线边界产生的裂缝。后,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也是避免裂缝出现的关键。施工缝应清理干净,去掉施工残余杂质,进行水润处理后铺设上比例相同的砂浆,保证两次的混凝土交接处连接紧密无缝隙、杂渣。后浇带施工必须认真反复研究设计图纸,按照设计要求来设计附加筋,后浇带施工中采用的混凝土应添加膨胀剂,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需要。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裂缝问题是项技术难题,长期以来,始终困扰着建筑工程界。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及发展容易引致钢筋锈蚀,从而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和抗渗性,降低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工民建设各参与单位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裂缝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针对不同的裂缝采用不同的修补方法,保证建、构筑物安全可靠地工作,从而减少降低因混凝土裂缝而产生建筑质量纠纷,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

参考文献:

[1]郭宁.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智能城市.2018(03)

[2]张伟.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居舍.2018(10)

[3]刘晨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8(06)

论文作者:李玉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论文_李玉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