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重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教学方式论文,课堂论文,化学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应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之上得到最大的发展。笔者结合深圳市福田区在化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堂教学重建的实践和研究,介绍我们的几种探索形式。 一、化学课堂导学案教学 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化学教学以导学案为教学主线索,把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先学后教”的现代教学理念。 (一)教学环节 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将课堂45分钟分成两部分,前35分钟是预习展示和检测及难点突破,后10分钟是下节课的预习指导和预习研讨,包括“预习反馈—难点突破—达标检测—知识小结—预习导学”五个环节。 1.预习反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达、板演、实验演示、作品展示等对导学案的预习部分进行汇报。教师也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预习检测。 2.难点突破 针对预习反馈环节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师生讨论、组间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悬而未决及模糊不清的问题。 3.达标检测 不同于预习检测的是所设计的问题。该环节重在知识的运用,问题的角度已发生了变化,问题的层次已经提高,主要着眼于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4.知识小结 学生对本节知识条理化,明确本堂课的重点,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并完善。 5.预习导学 最后10分钟教师发下节课的导学案,进行预习方法具体指导,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解答疑问。10分钟不可能完成一节课内容的预习,这就要求学生把预习向课外延伸,课下继续探讨。 (二)化学导学案的编写 化学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抓手是导学案。导学案上的学习内容,其实就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线索。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各环节的细节上有所不同,在教学时要灵活多变。 化学导学案主体部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化学课前预先案和化学课堂学习案。辅助部分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方法指导、知识链接等组成。 1.化学课前预先案 化学课前预先案是化学导学案的基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学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一般在编写上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以填空或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相关化学知识,要留出空白让学生填写,实现对课本知识的初步加工。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运用自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阐述自学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是“以学定教”的重要依据。第四个层次鼓励学生阐述自学过程中发现的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或自己总结归纳的规律性知识。 2.化学课堂学习案 化学课堂学习案其实就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线索,是化学导学案教学的核心部分。一般由预习展示、难点突破、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组成。 预习展示是以小组为单位对化学课前预先案的学习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老师和同学进行补充和修正。难点突破是对本节的难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得出结论。达标检测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学习小结是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 3.辅助部分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功能。目标的制订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数量以2~4个为宜,明确具体,尽量使用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方法指导是教师在化学导学案上对导学的每个化学知识点进行学习方法建议或推荐。 总之,化学导学案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的设置不但要有梯度,而且要有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二、化学问题情境教学 问题情境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形成问题情境。自然界的许多变化充满神奇色彩,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佳来源。 2.通过演示实验形成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取材丰富,现象真实,启迪性强,极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化学教学中最为成功的问题情境。 3.结合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当年化学家探索发现的过程为今天的化学教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素材。 4.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一旦发现肯定的结论与事实相悖时,“出乎意料”的惊讶感油然而生,此时是进行问题教学的最佳时机。 5.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设置问题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自发或受教师启发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展开激烈的争议,教师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他们从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中领悟化学知识的内涵。 6.通过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法形成问题情境。假设是一种推测,有证实或证伪两种可能,从而调动学生的智慧潜力去探索。 问题情境的形成,是问题教学的良好开端,接踵而来的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找到合理的答案,从而改变学生思维活动的性质,促使学生的思维积极化和深刻化,从中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1.类比教学 类比教学是指设法将新问题转化为与已有知识经验中相似的问题,通过比较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利用已有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类比教学的关键是找到新问题与原型之间的可类比点。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重构_导学案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重构_导学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