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重构_导学案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重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教学方式论文,课堂论文,化学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应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之上得到最大的发展。笔者结合深圳市福田区在化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堂教学重建的实践和研究,介绍我们的几种探索形式。

      一、化学课堂导学案教学

      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化学教学以导学案为教学主线索,把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先学后教”的现代教学理念。

      (一)教学环节

      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将课堂45分钟分成两部分,前35分钟是预习展示和检测及难点突破,后10分钟是下节课的预习指导和预习研讨,包括“预习反馈—难点突破—达标检测—知识小结—预习导学”五个环节。

      1.预习反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达、板演、实验演示、作品展示等对导学案的预习部分进行汇报。教师也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预习检测。

      2.难点突破

      针对预习反馈环节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师生讨论、组间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悬而未决及模糊不清的问题。

      3.达标检测

      不同于预习检测的是所设计的问题。该环节重在知识的运用,问题的角度已发生了变化,问题的层次已经提高,主要着眼于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4.知识小结

      学生对本节知识条理化,明确本堂课的重点,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并完善。

      5.预习导学

      最后10分钟教师发下节课的导学案,进行预习方法具体指导,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解答疑问。10分钟不可能完成一节课内容的预习,这就要求学生把预习向课外延伸,课下继续探讨。

      (二)化学导学案的编写

      化学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抓手是导学案。导学案上的学习内容,其实就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线索。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各环节的细节上有所不同,在教学时要灵活多变。

      化学导学案主体部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化学课前预先案和化学课堂学习案。辅助部分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方法指导、知识链接等组成。

      1.化学课前预先案

      化学课前预先案是化学导学案的基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学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一般在编写上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以填空或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相关化学知识,要留出空白让学生填写,实现对课本知识的初步加工。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运用自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阐述自学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是“以学定教”的重要依据。第四个层次鼓励学生阐述自学过程中发现的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或自己总结归纳的规律性知识。

      2.化学课堂学习案

      化学课堂学习案其实就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线索,是化学导学案教学的核心部分。一般由预习展示、难点突破、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组成。

      预习展示是以小组为单位对化学课前预先案的学习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老师和同学进行补充和修正。难点突破是对本节的难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得出结论。达标检测主要以习题的形式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学习小结是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

      3.辅助部分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功能。目标的制订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数量以2~4个为宜,明确具体,尽量使用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方法指导是教师在化学导学案上对导学的每个化学知识点进行学习方法建议或推荐。

      总之,化学导学案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的设置不但要有梯度,而且要有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二、化学问题情境教学

      问题情境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形成问题情境。自然界的许多变化充满神奇色彩,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佳来源。

      2.通过演示实验形成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取材丰富,现象真实,启迪性强,极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化学教学中最为成功的问题情境。

      3.结合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当年化学家探索发现的过程为今天的化学教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素材。

      4.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一旦发现肯定的结论与事实相悖时,“出乎意料”的惊讶感油然而生,此时是进行问题教学的最佳时机。

      5.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设置问题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自发或受教师启发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展开激烈的争议,教师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他们从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中领悟化学知识的内涵。

      6.通过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法形成问题情境。假设是一种推测,有证实或证伪两种可能,从而调动学生的智慧潜力去探索。

      问题情境的形成,是问题教学的良好开端,接踵而来的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找到合理的答案,从而改变学生思维活动的性质,促使学生的思维积极化和深刻化,从中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1.类比教学

      类比教学是指设法将新问题转化为与已有知识经验中相似的问题,通过比较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利用已有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类比教学的关键是找到新问题与原型之间的可类比点。

      

      2.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是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先提出对问题的假设,即对问题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然后设法收集能够证实假设的证据,通过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抽象概括确定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问题目标状态。例如:已知乙醇的化学式是

,试推断乙醇的分子结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运用探究策略。首先,根据给出的乙醇的化学式,引导学生联想已经学过的乙烷(

)的结构式,推测出乙醇可能具有的结构式,即提出假设;然后根据乙醇能够和金属钠发生反应产生氢气这一实验事实,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推论,即具有不同结构的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分别能产生多少氢气;最后根据获得的实验事实,验证假设,从而获得结论。

      3.分解教学

      分解教学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具体问题,逐个解决,再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最后解决。

      分解教学要注意在分解问题之前,需要从问题的整体结构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从全局上把握问题的起始与目标状态及其相互联系,做到对问题的整体理解,然后对其进行分解,避免把问题割裂成没有联系的部分。

      4.整体教学

      对一个问题不急于从局部入手探求解题途径,而是从整体出发作综合分析,整体处理,可使思路明晰,计算简捷。例如运用守恒法解题,就是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如质量守恒,元素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溶液中阳、阴离子的正负电荷守恒等)而进行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基于宏观的总览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究某些细枝末节,因而可简化步骤,方便计算,准而快地得出答案,是较为简捷的一种解题方法。

      5.逆推教学

      有些化学问题,如果从起始状态出发推至目标状态往往很烦琐,甚至难以解决。逆向推理就是逆向思维,反向思考,它是由于对问题不能进行整体表征,而采取的自下而上的推理活动。解题时从目标状态出发,逐步向后逆推,同时激活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化学知识,逐个“去伪存真”,一步步地缩小目标状态与起始状态之间的距离。

      要注意的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利用逆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通常需要将逆推的思路反过来,即从已知条件开始组织解题过程。

      深圳市福田区多所学校采用了利用问题解决教学这一课堂教学形式,极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一线化学教师的广泛认可。

      三、化学新授课知识有效建构五环节教学

      该教学方法由广西特级教师杨昌华和广东特级教师张玉彬提出,并在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一)教学环节

      化学新授课知识有效建构五环节教学包括“预习与思考—交流与展示—讨论与拓展—点评与精讲—检测与小结”五个环节。

      1.预习与思考

      上一节课下课前,教师交代预习目标,提供“预习学案”,并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学生在“预习学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构筑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交流与展示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3~6个基础问题。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展示。各组展示的内容由教师随机确定或上课前抽签确定,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原地回答,或到本组指定黑板或白板上板演,或上讲台讲解。实施展示任务的学生实际上就是“小老师”,从而实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

      3.讨论与拓展

      “讨论与拓展”是课堂的最重要环节。教师设置3~6个有一定开放性或讨论价值的问题,由各组长组织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重点研究1个问题。问题的讨论、辩论过程,既是教师的指导过程,又是学生的思维碰撞并产生火花的过程,通过辩论实现知识的拓展和思维的升华。讨论环节的操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点将,学生也可以主动回答或抢答,对同学的回答有异议或有不同的见解,其他同学可以质疑、补充和更正。

      4.点评与精讲

      点评与精讲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点评与精讲是教师发挥“导演”的指导作用和实施课堂调控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传递信息、相互交流的一种渠道,是引导思考、培养思维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做到“三精讲”和“三不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5.检测与小结

      小结是知识浓缩与提炼,可以是知识的规律化,也可以是解题方法的总结。

      检测是对教与学效果的检查,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通过检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检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归纳总结,可以选做试题,也可以在黑板或白板上板演。

      (二)学习小组的组建

      进行化学新授课知识有效建构五环节教学,要合理构建化学合作性学习小组。

      分组时要对全班学生在性别、个性特点、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文理科专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使每个小组都成为班级的缩影。各小组之间学习水平和能力要均衡,便于对各个小组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进行公平的比较和评价。同时,可以利用组内各成员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实现课堂上有效地展开互助与合作,促进各个层次的成员在情感、个性和社会交往、认知能力、学业成绩等方面的提高。

      化学课堂导学案教学、化学问题情境教学、化学新授课知识有效建构五环节教学三种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促使了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重建,课堂教学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学生“学”为中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重构_导学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