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中医院心内科 江苏泰州 214500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总计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再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其患者卧床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也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理状态;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坏死,是目前临床上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1]。发病时胸骨后会剧烈且持久的疼痛,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并且患者会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的情况,同时可伴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疗效有积极的作用,因而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77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5±4.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法,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比较的条件。
排除标准:患有肾脏类疾病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护理: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例如血压、心率等在内的的常规护理[2]。
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再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患者入院的第1日,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患者因为患病或无法适应医院的患而产生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3];患者卧床3日左右,可以辅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并对患者的四肢进行按摩,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患者卧床5日后,辅助患者进行自主翻身锻炼,锻炼的时间视患者身体情况而定;第10日左右,如身体情况允许,可协助患者进行上楼、下楼锻炼,或慢步行走;第15-20日左右,可以患者基本可以生活自理,简单的洗漱可以独立完成[4]。在整个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锻炼需要随时根据患者的个人身体情况调整,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时常对患者进行安慰、开导。
1.3 效果判定标准
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生活自理能、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临床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自理能力、SDS评分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判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自理能力、SD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并且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临床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逐渐加快,该病的发病几率也逐渐上升。该病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的特点,发病时患者会有心力衰竭、心率过快的症状,个别患者甚至心脏会骤停,严重的威胁了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5]。目前临床主要治疗心肌梗死的方式为药物治疗,同时辅以相关的护理,但是往往治疗效果并不佳。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疗效。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本院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将2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自理能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其心理状态也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同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丛丽文.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32):225-226.
[2]许素英.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4):159-160.
[3]翟园园.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研究,2015(11):128-128.
[4]杨少慧,李艳红.人性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79-81.
[5]汪月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6):123-124.
论文作者:陈小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理论文; 老年论文; 统计学论文; 情况论文; 常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