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23)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微电网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微电网可以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合理利用,为配电网有效运行及发展奠定一定基础,所以微电网发展受到很多国际学者的关注。微电网在不断被广泛应用及时间中发现很多问题,文章主要对微电网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通病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微电网;实践;发展
微电网能够对分布式电源实施有效利用,作用较为明显,将分布式发电速度不断加快,进一步加快了光伏微电网建设及发展。微电网能够覆盖的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将偏远地区用电问题进行进一步解决,对农村用电量进行补充。微电网不断发展中符合“十二五”会议上提出的对新农村加快建设的主题,对促进农村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控制与稳定的方法
微电网的根本要素为控制方法及稳定性措施,两者是微电网热点研究对象,与微电网能否有效运行有直接关系,对其控制方法与稳定性进行分析得知,微电网与传统电网进行比较,其存在一定的独特性,有两种实际运行模式,分别为离网与开网;分布式电源数量较大,使得电网运行具有较大波动性;点在变换器非常多;电源分布不集中,实际通信成本非常高;离网在实际运行中能够与是大电网脱离关系,所以稳定的运行状态是微电网运行的首要条件。
1.1控制的具体方式
微电网实际控制中的目标范围大小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会利用设备控制、群组控制及微电网控制。最地层控制的设备级控制主要针对DG符合控制有着非常明显的针对性作用,微电网控制需要多个DG进行相互协作,微电网正常运行的前提为群级控制,微电网能够进一步对各个网络实施控制。
1.1.1利用设备进行控制
一般情况下,能够进行控制的对象差异性较为明显,设备在实际控制中的种类不尽相同,PQ控制一般能够对DG输出进行控制,无功率情况下能够通向电网;保证DG输出控制成功,控制电压幅值称之为PV控制;风机及光伏电池主要利用MPPT的关键性功能;VF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将功率DG进行改变,保证电压幅值与相角运作;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对逆变器有了充分的研究,对于其地层控制进行重点关注,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1.1.2网级控制
并网控制在网级控制中所利用的范围非常广泛,经过各个电网的带动,利用微电网实际运行方式,对整个能量体系进行调节,保证各个DG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离网控制在实际运行中,没有大电网对其进行保护,需利用自身功能对电压情况进行维持,保证电压的稳定效率。离并网进行切换控制时,主要有离网切换控制与离网向并网切换控制,运行期间切换时间较为短暂,控制切换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与物理切换进行同步,如果产生冲击则需要对其进行孤岛测验,使得不同步时间增加,一般情况下,微电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此类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及时解决。
1.1.3群级控制
一个系统内部一般包含有两及以上的微电网,两者之间能够将共性运行目标进行实现,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微电网群体,微电网群体实际运行中要保证电压频率的稳定性,保证各个微电网之间可以进行充分联系,将能量进行互换使用;可以进行分次调整的有分层控制及电压频率。微电网群在实际发展中,没有较为强烈的概念,与微电网群相关的资料文件少之又少,没有能够参考的例子工程,所以目前将其作为一个新兴项目进行分析及研究,将能量与控制进行协调,保证两者相互利用及融合等是一个长期需要考虑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解析稳定性
微电网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稳定性非常值得被关注,与传统电网进行比较,微电网运行中的频率范围相对较大;LC滤波器一般使用在DG接口处,不具有较为稳定的性能;大电网不会为其提供相关依靠,微电网运行中只能利用自身将需求电压进行整体维持,惯性非常小,所以微电网稳定性问题是当前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之一。
2.保护微电网措施
2.1含微电网的配电保护
继电保护过程中助增电流超过所规定的相关标准,其对于事故的感应能力就会上升,损坏可能性就会提高,整个线路末尾的预防功能则会受到进一步恶化,所以其保护能力就会逐渐消失;与传统配电网进行比较,自动式重合闸没有电源,事故一旦出现则会使得其反应做出重合行为,不对并网进行利用,则可实现相关目标。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较快,未来社会在不断发展中,不一定能够适应未来形势变化。继电保护过程中,对故障定位数据及清除数据显示要进行充分明确,实际运行中,要对配电网及继电网两者关系进行充分明确,保证两者运行中不会出现冲突,需要利用高频暂态信息将整个保护体系进行完善。
2.2微电网自身保护
微电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对于自身实施保护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难度及阻碍性因素。在离网中微电网实际短路电流相对较小,传统电流使用离网时不能实现保护;微电网能够对电源进行随机分布,短路电流分布情况具有较强多边性,后期继电保护过程非常困难。电子设备反应速度较快,故障出现时经常会出现连续跳闸现场,使得整个系统瘫痪。设备自身素必须于控制系统进行结合,将故障穿越能力进一步提升。微电网运行过程中适用的保护方法为集中式保护法,能够很容易实现多级及系统的配合与恢复。
2.3规划与发展
电网使用寿命长短的重要事件为第一阶段,工程正常开展的基础为规划。目前我国关于微电网规划的相关资料及文献非常少,现有文献多侧重于理论知识,对实践工程运行的说明情况非常少,基础不够健全,有关单位没有较强的标准及相关技术,导致实际管理与沟通中的障碍性因素较多,不能将改造型电网与新建型电网进行清晰区分,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微电网在实际规划及应用中,所要优化的地方非常多。微电网主要发展难点在于运行目标与运营主体之间的不同,微电网与配电网的建立与磨合是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将两者进行区分与分配,这个过程应怎样进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仔细分析与研究。
结束语
微电网能够对大电网进行补充,实际运行中是被社会各界所认可的,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条件及经济政策挑战性因素较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困难较多,但仍然有很多有利因素,微电网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形势比较乐观,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会增加微电网的使用数量及范围,各个行业都会利用其优势将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不断扩大,各个微电网在实际发展中形成的微电网群可能会是未来社会微电网运行的主要方式。上文已经对微电网目前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给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帮助相关学者更近一步对微电网进行研究,保证微电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被大范围使用,能够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及建设提供支撑及力量。
参考文献:
[1]田兵,雷金勇,喻磊,郭晓斌,李鹏,于力,马溪原,史训涛,徐全,伍小兵.用户侧微电网能量优化策略与工程实践[J].南方电网技术,2018,12(03):66-73.
[2]Mohammad Shahidehpour,李知艺.微电网主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一种IIT微电网实践(英文)[J].南方电网技术,2017,11(10):19-34.
[3]董旭柱.南方电网对智能电网与微电网的实践与思考[J].电气时代,2015(05):41-43.
[4]沈沉,吴翔宇,王志文,赵敏,黄秀琼.微电网实践与发展思考[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05):1-11.
论文作者:王叙1,石磬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电网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压论文; 就会论文; 稳定性论文; 在实际论文; 电源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