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局势的最新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黑论文,局势论文,最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分析
近期波黑局势的变化,真可谓让人眼花缭乱。继5月份北约空袭塞族以及由此导致的人质危机后,塞族又接连攻占了斯雷布雷尼察和热帕两个联合国划定的安全区;7月底,克罗地亚军队进入波黑境内作战;8月初,克罗地亚又向境内的克拉依纳塞族共和国大举进攻,使得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火急剧扩大和升级。人们普遍担心会不会因此而导致本世纪第三次巴尔干战争。
波黑战局的演变
在由于北约空袭塞族导致的人质危机平息后不久,波黑穆族军队便在萨拉热窝等地开始向塞族军队进攻。在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方面均占优势的塞族军队随即展开反攻,7月11日,塞军攻占由联合国划定的6个安全区之一——位于波黑东部的斯雷布雷尼察市。7月20日,塞军又占领了另一个安全区热帕,并进逼戈拉日代和比哈奇等其它联合国划定的安全区。
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正规军应波黑穆族政府的请求进入波黑西部以解比哈奇之围,并于7月28日攻占格拉霍沃和格拉莫奇两地。8月4日,克罗地亚又出动了10万大军对境内的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大举进攻,并于次日占领了克拉依纳塞族共和国的首府克宁。随着克罗地亚的大规模卷入,使波黑和前南斯拉夫地区交战各方的战线变得犬牙交错,呈现出各种不同军事集团之间一场混战的局面。仅在波黑西北部的比哈奇地区就有6种军事力量在互相作战:波黑穆族军队、波黑穆族的反政府叛军、波黑塞族军队、克拉依纳塞族共和国军队、波黑克罗地亚族军队和克罗地亚共和国军队。
同战场上的混乱局势相对应的是,冲突各方的内部分裂和争端也日益严重。波黑内战旷日持久,使得冲突各方内部关于如何结束这场战争,用什么手段达到政治目标的分歧越来越尖锐。在波黑穆斯林内部,伊泽特贝戈维奇的政敌、主张较温和路线的阿布迪奇1993年就另树旗帜,在比哈奇地区成立了“西波斯尼亚自治省”,同塞族签订讲和协定。今年,阿布迪奇更是将“自治省”升格为“西波斯尼亚共和国”,与波黑穆斯林中央政府分庭抗礼。阿布迪奇的武装时时协同塞军与波黑穆斯林政府军作战。而波黑穆斯林中央政府总理西拉伊季奇也因政见分歧一度向伊泽特贝戈维奇提出辞呈。在塞族内部,主张强硬路线的“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同主张接受国际和平计划的波黑塞军总司令姆拉迪奇将军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8月4日,卡拉季奇以局势紧张、需要统一领导为由,宣布改组波黑塞军领导体制,亲自出任塞军最高统帅,而将姆拉迪奇改任为波黑塞军和克拉依纳塞军的特别协调员。然而,卡拉季奇的这一命令遭到了波黑塞军高级将领的一致反对,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也支持姆拉迪奇。8月11日,卡拉季奇不得不宣布撤销对塞军进行改组的命令。波黑冲突各方这种内讧不断的状况使得已经乱成一锅粥似的波黑局势更趋复杂和难以预测。
战局演变的原因及各方的态势
波黑局势的最新演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冲突各方目前所处的地位以及各自对局势的判断而形成的。
波黑塞族现在占据着波黑70%的领土,拥有一支约8万人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就波黑冲突三方而言,地位较有利,实力较强。但波黑塞族在国际上受到西方国家的很大压力,其母体国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由于受联合国制裁达3年多之久,难以对它继续提供大量援助。因此波黑塞族希望能迅速将战场上的成功转化成政治上的成果。于是塞族便利用西方在波黑政策上出现分歧的机会连续向联合国的安全区发动进攻,以图造成既成事实,使波黑问题最后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解决。而克罗地亚境内的克拉依纳塞族比波黑塞族更为弱小,由于只有40至50万人口,拥有一支5万人的军队,同克罗地亚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在7月底8月初,它一方面加紧同波黑塞族的政治、军事一体化以求互保,一方面同克罗地亚谈判愿意作出一些妥协。但克罗地亚收复失地心切,单方面中断了谈判发动进攻。现在克拉依纳塞族共和国的领土除同南斯拉夫联盟接壤的东斯拉沃尼地区以外,大部已被克罗地亚军队占领,约20~30万塞族难民正在进入波黑塞族控制区。现在,克拉依纳塞族只能同波黑塞族联为一体,继续同穆、克两族相抗衡,而其未来的政治地位看来将决定于各大国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两国的行动。塞尔维亚的米洛舍维奇政府现在则处于两难境地。从米洛舍维奇个人角度出发,争取尽快取消对塞尔维亚的制裁,摆脱经济困境是首要任务,但西方为此出的价码甚高,而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则指责米洛舍维奇坐视克拉依纳沦陷,要求塞尔维亚参战。考虑到塞尔维亚共和国对波黑塞族和克拉依纳塞族的物质和人员上的支持以及其拥有前南斯拉夫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米洛舍维奇政府的决策将对波黑和前南斯拉夫地区局势的走向起到关键作用。
克罗地亚共和国和波黑克罗地亚族是最新局势演变中的最大受益者。克罗地亚已收复了境内塞控制区的大部分,同波黑克族控制区已连成一片。克罗地亚之所以选择在现在收复克拉依纳,主要有如下原因:克拉依纳地区占据了克1/4的国土,控制了从首都萨格勒布通往亚德里亚海的主要公路和铁路,如长此以往造成既成事实,势必对克政治经济带来损害;克罗地亚明年将进行总统大选,图季曼总统受到国内民族主义势力要求收复失地的巨大压力;经过4年多的努力,克罗地亚已经拥有了一支近15万的装备和训练都较好的军队;得到了美国和德国的首肯和默许。由于人质危机和联合国安全区的沦陷,西方的面子大大受损,现在克罗地亚出面打击塞族的锐气,西方当然不会多讲什么,除了英法两国略有微词以外,美德两国都为之辩解。正是考虑到西方的这种反应,克罗地亚才敢于出动10万大军一举收复克拉依纳。现在,克罗地亚和波黑克族的主要战略目标均已达到,剩下来的则是巩固成果了。
相对而言,波黑穆族的地位较为困难。在军事上,穆军虽然人数略占优势(有11万武装人员),但装备和训练均居劣势,因此屡战屡败。穆族的有利条件在于国际舆论对其的同情(尤其是伊斯兰国家对其的支持)。穆族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这种同情,尽量将西方拉入军事解决危机的轨道。因此,尽管明知没有取胜的把握,仍屡屡对塞军发起进攻,导致局势激化。克罗地亚军队进入波黑作战虽然解了穆族的燃眉之急,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由于克罗地亚族和塞尔维亚族的实力都大于穆族,克军进入波黑和克拉依纳塞尔维亚族军队及难民进入波黑,事实上使得波黑穆族的地位更加削弱,这对未来政治解决波黑问题时波黑穆族的谈判地位是很不利的。
新一轮的大国角逐
波黑战火之所以至今绵延不绝,除了波黑冲突各方的矛盾极其尖锐之外,各大国波黑政策的日趋分化甚至对立也是重要的原因。在今夏接连爆发的波黑危机中,这一趋向尤其明显。
5月份的人质危机对西方的波黑政策产生了巨大冲击,偏向一方施加威胁和压力被证明是无效的。塞族攻占斯雷布雷尼察和热帕后,7月下旬各大国在伦敦召开了会议,但大国之间相互矛盾甚大,拿不出什么统一、有效的方案,只能含糊地宣称塞族若继续攻打其它联合国安全区,北约将猛烈轰炸塞族,实际上是承认了既成事实。即便是这样一个没有实质内容的宣言,各大国在会后还是各有各的解释。
随着战局的演变,大国在波黑问题上的态度也随之出现新变化。俄罗斯反对使用武力和取消武器禁运;美国和德国则主张对塞族强硬,便用空中打击。而与美德两国同为北约成员国的英法两国的立场却与俄罗斯逐渐接近。美国在拉北约一起空袭塞族无望以后,转而采取支持克罗地亚对克拉依纳塞族进攻的方针,以图从侧面打击塞族的锐气。尽管美国方面否认直接支持克罗地亚,但种种迹象表明,克罗地亚发动进攻是得到美国支持的,克罗地亚外长对此也直言不讳。德国更是长期以来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支持克罗地亚。
与美德相反的是,俄罗斯坚决反对向塞族动武,反对克罗地亚出兵克拉依纳。现在,美国和俄罗斯越来越成为波黑危机中起重要作用而且立场对立的两方。首先是两国议会打起了“法案战”。7月27日和8月1日美参众两院相继通过要求克林顿政府取消对波黑武器禁运的法案。8月12日,俄国家杜马也通过了要求叶利钦退出对塞尔维亚制裁的法案。8月7日,叶利钦邀请米洛舍维奇和图季曼赴俄谈判。美国对此颇有啧言。为争夺波黑事务主导权,克林顿紧接着又提出一项新的和平计划,并授意图季曼不要赴莫斯科。美俄两家在波黑问题上如此频频出招还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它再次说明各大国在波黑的确在争夺势力范围和解决波黑事务的主导权,其目的则是维护本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以美国而言,是继续维持在欧洲乃至世界的所谓“领导权”,以俄罗斯而言,则是不甘沦为二流国家,而要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充当主角。很显然,大国间的这种暗中角力并不会有助于波黑和前南斯拉夫地区问题的公正解决。
波黑战火还会升级吗?
局势演变至今,人们最关心的是战事是否还会扩大升级?许多人认为,由于克罗地亚人侵克拉依纳,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参战的可能大大增加了。笔者认为,从目前情况分析,塞尔维亚不会轻易言战。虽然克拉依纳的陷落,使米洛舍维奇面临很大的压力,但克罗地亚军队并没有进攻属于克拉依纳塞族共和国的同塞尔维亚接壤的东斯拉沃尼亚。很显然,克罗地亚也考虑到了尽量避免不让塞尔维亚参战的可能性。从军事上讲,塞尔维亚要比克罗地亚强大得多,但在政治、经济上塞尔维亚面临不少困难。因此,只要克罗地亚不马上进攻东斯拉沃尼亚,塞尔维亚就不会冒险参战,战争就不会升级。但如果克罗地亚受进攻克拉依纳得手的诱惑,武力进攻东斯拉沃尼亚,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塞尔维亚将参战,战争会迅速升级。
实际上,克拉依纳的陷落虽然使塞族在军事上遭受了挫折,但其政治谈判地位却反显增强。第一、摆脱了单方面“侵略”的罪名,也成了受害者之一;第二,几十万克拉依纳塞族难民及其军队进入波黑,使得波黑的力量平衡倾向于对塞族有利,使其在谈判中有更多的理由为其要求辨护。克罗地亚军队进攻克拉依纳,客观上造成的后果是在前南地区形成了两大力量中心,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族。现在,西方盛传图季曼和米洛舍维奇有瓜分波黑的协议,伦敦舆论界还流传着一张图季曼5月6日参加英国庆祝二战结束50周年时在宴会菜单背面画的地图,按照他的画法,波黑将由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分治。美国和穆族一心想削弱塞族,不惜借用克罗地亚,但最后结果却很可能同他们的初衷相反,受损最大的反而可能是穆族。
既然战火一时不会升级,和的前景又如何呢?美国于最近提出的新计划据说已得到西方盟国基本首肯。其主要内容是承认波黑3年内战的基本现实;保留波黑名义国家的地位;允许波黑塞族同和波黑穆克联邦分别同塞尔维亚共和国和克罗地亚分别结成联盟;在领土比例上向塞族再做一点让步,从49%提高到50%。从波黑三方的立场分析,克族对此不会有异议。塞族对分治波黑的原则也不会有异议。卡拉季奇已经放风大致同意该计划,但塞族不会满足于50%的领土,尤其是克拉依纳失陷后西方必须对此有个说法和补偿,否则塞族尤其是克拉依纳的几十万塞族难民必然会反对。对该计划持最大反对态度的倒可能是穆族,因为按此计划,伊泽特贝戈维奇设想的穆斯林中央集权国家根本不存在,穆族在许多年后会发现他们仍然是一个国家中的少数民族,只不过从南斯拉夫转到克罗地亚而已。这当然不是穆族战斗3年的目标。因此,和谈的前景依然不甚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