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乡村文化构建——以郫县古城镇古城村为例论文_刘金艳,刘雨婷,孙吉昊,杨浩,杨蕊菊,候锯琳

改革开放40年——乡村文化构建——以郫县古城镇古城村为例论文_刘金艳,刘雨婷,孙吉昊,杨浩,杨蕊菊,候锯琳

西华大学成都 610039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几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极大成果。由于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性以及城乡差距,文化建设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偏差。在我国部分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而造成乡村文化建设缺失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报告立足于2018年西华大学校团委组织部暑期三下乡的实践地-位于西南地区的古城镇古城村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乡村生产的经济价值;乡村文化建设

引言:古城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古城镇,自改革开放以来,古城镇古城村作为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以此为改革开放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缩影进行具体分析,阐述改革开放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经了解,现阶段古城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为2万元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约5650元。主要特色产业以种植为主,产值达250万元。同时,古城村领导不断引进外来资源,希望通过文化与旅游运营商进行交流座谈会,以带动整个乡村的经济发展。古城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良好,文化建设也在逐步进行。目前古城村的文化建设重点在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古城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要,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乡村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一、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质的飞跃,从吃不饱饭到实现全面小康。富裕已经不是梦想了,然而中国经济的版图上,西部地区仍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现如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西部地区虽然在经济发展上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与城市发展相比也较为落后,但与从前相比也有了极大的提高。随着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需求就从交够国家的留足自己的变化为期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齐齐进步,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日益强烈。而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文明建设,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多彩。根据我们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对村主任和村民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我们了解到古城镇古城村的文化建设总的来讲是向前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与村民的私性文化相比,古城村公共文化有式微的倾向,特别是一些健康、文明的公共文化形式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1]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我国部分乡村地区的文化建设现状,具有典型代表性。

(一)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乡镇文化中心建设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先进乡镇活动中建成了一批乡镇文化设施,基本形成了四级文化网络,但目前古城村的公共文化设施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经过第一天的参观了解,我们发现古城村村内有博物馆,村附近也有博物馆,文化基础设施也比较齐全。然而古城村基本没有文化站,没有村文化室,图书室、俱乐部、体育场等供村民进行日常娱乐场所。

(二)乡村文化产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郭国祥、丁建芳认为,各级政府对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从国家层面来说,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并且文化投入侧重于城市。2004年对乡村经费投入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低于对城市文化经费投入47个百分点。[2]而我们的实践地古城村则主要由于经费有限,可获得性项目不足,可投入文化建设费用比较少,在申请国家级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三)乡村文化事业队伍建设弱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古城村的乡村建设存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较多的现象。有知识有才能的青年才是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目前这个群体大规模涌入城市,导致古城村文化建设缺少富有生机的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在部分乡村建设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类似的问题。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乡村生产的经济价值

在某种意义上,古城村只有发展好经济,提高乡村生产的经济价值,才能让百姓过上物质与精神齐齐发展的生活,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在这个阶段,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如果没有跟上脚步,文化发展便没有了以经济为动力的最可靠、最持久的源泉。乡村实现经济发展以后,在国家的帮助下解决教育问题,解决基础差、底子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实现更多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从而从基础上提高人口的素质,这对于我们乡村文化的建设具有建设性意义。

三、主要结论或启示

如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推动经济,才能在文化投入、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上做出文章,这在部分乡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方面也是行得通的。在此,我们以古城村为例,对部分乡村地区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一)加大经济投入,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培养人才,投入到经济中持续发展经济留住人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就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古城村以聚集新人才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之一。同样,国家乡村文化要发展,经济实力是关键部分体现在人才是关键。首先,要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成长的环境,提供文化发展的空间,以调动文化干部深入基层,提高生产更多文化产品的积极性,以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不断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扎根创业,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土壤条件。

(二)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应该与农业进行互补,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时代的潮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我国乡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古城村致力于发展民间博物馆群落,并大力发展集文物鉴定、文博展览等功能为一体旅游文化。同时,古城村也可以在原有的古城村遗址的基础上引进电影拍摄,发展旅游业等。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促进乡村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通过资金政策支持走规模化、集团化的道路,突出特色,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由此,乡村文化建设才能有创新、有希望、有活力、有前景可言。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培养文化产业经纪人、培育文化产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等发展文化产业的多项措施。[3]

四、总结

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而导致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使得乡村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充分发挥乡村优势,建设文化产业,不能只靠文化宣传,还需始终以提高乡村的生产与经济价值为中心,在此背景下,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地发展我们的乡村文化。

参考文献:

[1]吴理财,夏国锋.农民公共文化生活的衰落与复兴—以安徽省农村文化调查为例[J].学习月刊,2006(8)

[2]郭国祥,丁建芳.近年来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9(7)

[3]郭玉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体制改革[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4)

论文作者:刘金艳,刘雨婷,孙吉昊,杨浩,杨蕊菊,候锯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改革开放40年——乡村文化构建——以郫县古城镇古城村为例论文_刘金艳,刘雨婷,孙吉昊,杨浩,杨蕊菊,候锯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