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最基础的一部分,对每个学生的生活实践有着重要影响。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学生成绩上,更主要的是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这一阶段,我们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0-101-01
核心素养所指不仅仅是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或者是传统的数学解答能力,而是以学为基础,在数学基础技能上的升华。小学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传达的是数学的本质与思想,是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己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充满学习数学的动力,注重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育自己的核心素养。
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积极性的培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来增加教学任务本身的吸引力,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自由度。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把数学课本教材知识生活化来设计场景教学。这既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够在使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渗透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联系现实生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重对自己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加强数学思维灵活性训练
数学探究能力作为数学素养最基本的特征,其训练和提升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来完成。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始终引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学生数学思维一旦灵活起来,便会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当一个思维方向受阻时及时转变思考方向。比如在教学“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辆大卡车和一辆小卡车合运80吨货物,大卡车比小卡车多运1/3,大卡车和小卡车分别运多少吨货物?很多学生将这一道题习惯性的归纳入了分数应用题来答,后来经过我的提醒,学生意识到还可以使用比例分配的方式来解答。学生进一步分析比例分配题目的特点,即“已知总量和两个部分量的比,求两个部分量”,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大卡车比小卡车多运1/3”得出大卡车与小卡车所运的货物比是(1+3):3,从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进行解答。如此,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加强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三、注重落实、长期坚持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应该把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于每一节数学课,寓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之中,既注重“有形”的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定律、规律等显性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悟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无形”的、体现数学知识本质的数学思想方法、核心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既立足当下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四基”目标有机融合;又要着眼于长远,从整体的视角,与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相切合,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目标要求,循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序,坚持不懈,渐进发展,逐步提高,不断促进其广度,拓展其深度。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民主平等的课堂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有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的意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在这个意识下注重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师要真正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需求,知道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材施教地来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也要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让学生能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数学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十分重要。学生数学能力真正的提升,必须经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在教授学生圆角分的认识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为学生准备了牙膏、香皂、作业本、文具盒、以及面额不等钱币,让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顾客,引导学生自由购物,并计算应付的钱及应找回的钱。这样,学生在“买和卖”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钱的认识,也学会了圆角分之间的换算,增强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西塞罗曾说:“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可见,习惯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一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当下的数学成绩,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带来极大的益处。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中问题的设置,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对学生易错题的讲解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本,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来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学生经历过这一过程之后,逐渐养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遇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途径的精神,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
总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同时对老师教学的轻松程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正视核心素养的价值作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强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让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习题集”。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年04期.
[2]赵广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7(29):72-73.
[3]梁勤芳.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界,2017,(14):33.
[4]胡敏.如何强化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实践性[J].数学大世界,2017,(7):38.
[25孔凡哲;史宁中.中国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概念界定及养成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06期.
论文作者:昝松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数学论文; 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核心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注重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0月20期论文;